小时候玩耍的自然记忆主要是在家后面的一段铁轨附近,最常玩的是蒲公英,选择熟了的那些,使劲一吹,无数小降落伞四散开来,感觉大自然很神奇。那时候昆明的华侨补校附近还算是近郊,比较荒凉,一次把自己玩丢了,正好身处一片田野的空地里不知方向,天空突降冰雹,打在脑袋上生疼,于是蹲下来抱着头,让拳头大的冰雹噼里啪啦地打在后背上,这是最早来自自然的记忆了。有幸的是最后被陌生人带回了家,算是万幸。曾经的那片田野早就成了昆明城市的中心,随着城市的扩张,不仅孩子们在城里很难找到纯自然的环境,社会秩序也没有原来那么安全,孩子一点也不能走出父母的视线外,自己玩丢了被陌生人送回来这种事简直不可想像。
较早的一批共同玩耍,具有户外情怀的朋友,现在都有了二代。汤佳当年还在雕刻时光咖啡馆二层讲述她和德国男友托马斯跨越亚欧大陆的摩托之旅,现在已经带着她可爱的女儿伊娃整个冬天驰骋在滑雪场,四岁半的混血女孩一个冬天就成了黑色滑道的高级别选手;青衣佐刀当年是资深的八千米级别登山者,他选择带领儿子进入多彩的户外世界,骑行川藏线、徒步安纳普尔娜、攀登海拔6168米的雀儿山,父与子亦友亦兄,并肩走过无数的路。在本期专题里都有他们的这些温暖的故事。
也有资深的户外人直接成为了户外教育机构的创办者,儿童自然理念的推行者、实践者。老朋友小毛驴,也是早期户外人,1998年就开始登山攀岩,现在终于在云南实现了他一直叨叨的自然教育的理想,创办自然学校,还在昆明市区建起一个全市最高的半圆柱体攀岩场。红杏,那就更是骨灰级的儿童户外教育的推广者了,至少是我所知的户外领域里面最早的。她从对“小驴佳佳”的培养开始,到创立自己的户外教育机构,甚至创建自己品牌的儿童户外服装,填补了一定的儿童户外市场空白。他们在本期专题中分享了各自有价值的教育理念。
儿童的户外自然教育,现在大致分为“户外”和“自然”两部分,也就是运动和动植物观察两大类。小毛驴的自然学校就是带孩子们一起攀岩、划皮划艇、露营,希望让孩子成为“体魄野蛮、精神自由、宽广自立、团结合作”的个体。动植物观察除了让孩子增长知识外,身处大自然中,孩子们会动用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求知欲望会更加强烈。一动一静的不同方面,但两种形式又相互交叉影响,运动中总会涉及到对周边自然环境的观察,动植物观察总是会采取一定的户外方式置身于自然之中。总之,自然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在游玩、游览、旅行中逐渐释放潜能,弥合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的缺失,学习自然的规则、学习对自然的敬畏,学习与自然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