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
位于上海延安中路260号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老楼,自2014年5月12日闭馆后,老楼基本已经淡出了上海市民的生活。曾经的大厅里摆放的那具巨大的马门溪龙骨架是几代上海孩子的童年深刻记忆。
经过约五年的建设和半年多的布展,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已经开门迎客。新馆坐落于上海静安区的静安雕塑公园内,视野开阔,形似巨螺。相形之下,那座被延安路高架拦腰盘住且周遭都是老楼包围的老馆,却仍有故事。
这座位于延安东路260号的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在建国前是曾经的华商纱布交易所大楼。整幢大楼建于1923年,由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上,主入口向前突出,顶部有山花装饰,爱奥尼柱位于入口两端。大楼西南角有穹顶塔楼一座,大楼入口的楼梯直接进入一层交易所大厅,大厅挑高约30米,中间采用玻璃顶棚进行自然采光。作为交易所大厅,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的人头攒动、热闹喧嚣。
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全称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是以棉花、棉纱为主要交易对象的现货、期货交易所。据1921年7月2日的《申报》报道,1日上午10时,华商纱布交易所于爱多亚路21号行开幕礼。中外宾客近4000人,由招待员引导来宾入会场,奏乐启幕,穆藕初主持并致词。穆藕初是华商纱布交易所的主要发起人和出资人,本名穆湘玥,以字行,浦东杨思镇人。他出生贫寒,从社会底层起步而成民国时著名企业家,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华商纱布交易所仅仅是其众多人生事业的一小部分。
1889年穆湘玥因父亲破产而失学,在上海棉花行当学徒,白天劳动,晚上进夜校学习英文。虽然他先后在海关和铁路都有不错的职业发展,但一生事业之重点却都是在这个“棉”字上。34岁时,在家人、朋友的资助下毅然留学美国,五年中相继获得学士、硕士学位。出国之前,穆藕初在海关工作已有六年之久。近代中国的海关工作是名副其实的“金饭碗”,薪金高、福利好且是终身制。其时,穆藕初已经结婚并育有两子。起自微末,而有如此之社会地位、和美之家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此生愿已足。舍此而关山远渡去海外求学,足见穆氏心志之高远。
穆藕初学成归来即投身企业实践,先后成功创办了德大纱厂、厚生纱厂、豫丰纱厂,为社会公认的“棉纱大王”。清末,昆曲走向衰落,濒临灭绝。幸运的是,穆藕初是昆曲的骨灰级迷恋者,真可谓斯时斯事有斯人。穆藕初出资成立昆曲保存社,创设昆剧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著名昆剧演员。除此之外,还出资为昆曲大师俞粟庐灌制唱片、组织专人整理誉写昆曲曲谱,使得昆曲艺术一缕不绝。昆曲现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穆藕初存亡绝续之功自应为后人所铭记。
解放后这座曾经的交易所大楼变成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大楼。上海自然博物馆成立于建国后,它的馆藏基础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建于1874年的亚洲文会;另一个是天主教背景的震旦博物院。
1857年,以裨治文为首的18名外侨成立了“上海文理学会”。 不久“上海文理学会”加盟大不列颠及爱尔兰皇家亚细亚学会总会,名称改为“皇家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1868年2月,该会正式通过组建博物院的提案。1874年,亚洲文会博物院即“上海博物院”正式成立,收集有关中国的自然标本和文物艺术品为它的主要方向。建国后,上海博物院停止对外接待,其中的两万多件自然标本、六七千件歷史文物和艺术藏品,为日后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贡献了原始的典藏。
1883年5月,徐家汇自然博物院专用院舍建成,标志博物院的创建工作正式完成。首任院长是韩伯禄神父。1952年11月10日,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批示同意将震旦博物院和亚洲文会博物院合并,建立一个包括动物、植物和地质古生物三方面内容的上海自然博物馆,开了新中国自然博物馆建设之先河。一批来自中国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水产学院等高校的生物学者和相关专家,组成了由副市长金仲华担任主任的筹委会。经过三年努力,1960年春节期间,上海自然博物馆如期开放。
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上海自然博物馆就大胆引进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性的自然史》展览,引起了巨大的轰动。1983年10月17日,上海市委决定,由谈家桢院士担任上海自然博物馆馆长。那时候的自然博物馆积极谋求国际合作。恐龙展和古人类展在国内同行中最早走出国门;专业人员赴意大利、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博物馆机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那段岁月的每年天热的时候,自然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就出去采标本,搞植物的到武夷山,搞古生物的到云南、甘肃、内蒙古等地。到了秋天,各个门类的人都“收队”回来,开始室内工作,搞化石的就修复,搞植物的就整理标本。到2000年为止,上海自然博物馆共有标本总量24万,其中动物有8万多,植物有16万。
很多人都知道古龙的武侠世界中,有个以暗器著称的四川唐门,但对近代的标本唐家恐怕就知者寥寥了。唐启旺是源自福州的标本唐家的第二代传人。从第一代唐春营算起,现在标本唐家已经是第五代了,是现在中国唯一从事动物标本制作的家族。
标本唐家开始于唐春营,他原是闽江上声名显赫的渔猎高手。英人拉都胥(La Touche)是福州海关的税收官员。机缘巧合之下,两人因为白鹭翎羽而结识。对自然科学有着强烈兴趣的拉都胥,于1896年聘请唐春营和他的儿子唐启旺帮他在野外收集标本,同时也教唐春营标本制作技术,以便保存采集到的鸟兽。近代标本唐家传奇即由此开始。
1907年拉都胥受邀到亚洲文会博物院指导鸟类标本的重新分类和布置,唐启旺随即接手该馆剥制鸟兽标本的工作。唐启旺之后,其长子唐瑞芳子承父业继续执掌亚洲文会的动物标本剥制工作。随着家族不断开枝散叶,标本唐家的子弟开始遍布国内各大科研机构,上海自然博物馆标本剥制师唐庆瑜先生就是唐氏标本家族第五代传人。
原上海自然博物馆大厅的那具巨大的马门溪龙骨架是几代上海孩子的童年深刻记忆,它是从成都地质学院翻制过来,经年累月,石膏骨骼变成深深的灰黑,看上去犹如一具真正的恐龙骨架。现在它也“退休”进了库房,新馆新翻制了一个,已经不需要它了。
栏目主持人:沈海晨 mapwow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