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力是跨越发展的引擎

2015-05-28 19:59宋立文邱璇
中国德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长安区课题心理健康

宋立文 邱璇

:田局长,您好。自您2011年上任至今,短短三年多时间,长安教育各项考核便位居全市前列,成为石家庄市的教育强区,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的秘诀何在?

田增礼:长安教育这几年和以前相比的确有了很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长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市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为振兴长安教育,结合我区教育现状,紧跟当前国际国内教育形势,抢抓机遇,集中智慧,集聚力量,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全局上下凝心合力为振兴长安教育而奋力拼搏。

我们建立了区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坚持每年为学校办实事,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的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多次深入学校、视察工作和现场调研,解决了大量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区财政局优先保证教育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逐年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人社局根据需求定期补充教师,多种形式为教育引进优秀人才;地税局加强教育费附加征收管理,促进了教育费附加的稳定增长;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在城区规划和审批中依法保证教育用地,科学规划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各街镇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积极支持辖区教育发展。全区教育事业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发展机制。

我们通过启动《长安区振兴教育事业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从2013年至2015年,按照“一年打基础,二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的基本思路,实现区域教育跨越式发展,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根据我区农村学校数量多、较落后的实际情况,我们先是探索推行了长安区城乡学校“1+1”共进管理体制改革,将八所城区学校与八所农村学校一一结对,组建“共进学校”,从责任分解、干部输出、教师交流、资金保障、考核评估等五方面加强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的互动发展。双方学校实现了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育资源、教育科研和特色活动“五个共享”。在此基础上,又深入开展了“城乡结对互助共赢活动”和“义务教育阶段联合体办学模式改革”,通过探索多种形式的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缩小了校际间教育工作水平差异,促进了城乡校际间德育工作的一体化发展。

结合我区实际,我们继续探索推行集团化合作办学,组建了以翟营大街小学、谈南路小学、长安东路小学、保利启新小学、盛世长安小学5所学校为龙头的横向联合集团化合作学校;组建了十二中学高中部、初中部和范西路小学、广安大街小学纵向联合的长安区艺术教育集团。2014年石家庄行政区域调整后,为更好的实现原长安学校和原桥东学校的融合,实现强强联手,我们在2015年初又结合实际,对集团化合作学校进行了调整,将原桥东教育集团学校重新整合纳入其中,目前我区共组建教育集团13个,在教育集团内部,城区强校、龙头学校带领农村学校共同发展,教师互派、结对帮扶。各成员学校推行统一的管理模式,实行“一体式”的合作办学,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了1+1>2的办学效益,大大促进了新长安区的校际间合作。

我们充分发挥京津冀的区位优势和省会主城区的地域优势,主动借助外力,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探索全方位的深度合作,初步形成了五种办学模式:以盛世长安小学为代表的集团管理模式;以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学校为代表的附属办学模式;以谈固小学为代表的协作共进模式;以十二中为代表的特色兴校模式;以铁职专、学前教育学校为代表的校企合作模式。同时,依托全国名师、优秀校长,在我区创建了北京实验二小“李烈校长工作室”和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林为民校长工作室”,充分发挥其带动和引领作用,为我区培养优秀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

: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家庭、学校已经构成当今教育的“三维阵地”。请您谈一谈长安区在家校社合作方面是怎样积极推进的?

田增礼:“家校合育”是我区的教育品牌。我们以“中国长安教育梦——树学风、促教风、展家风”的“三风”教育为主题,开展了卓越团队培训、师生晨诵阅读、机关干部下基层、家庭情景剧展演、三风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活动;承办了石家庄市第五届规范汉字书写艺术节,举办了“博雅盛世”经典诵读大赛。2014年3月,我们向全区家长朋友发出了撰写教育日志的倡议。我们投入20多万元,编辑了《学会爱·长安区家庭教育实用操作手册》,2014年10月,举办了该书发放仪式,此书成为全区6万名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教材。编辑出版《长安教育》期刊,为校长、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2015年,我们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安区中小学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学校进一步做好家校合育工作。

:学校是开展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教师队伍则是学校发展的生力军。请问,长安区如何提升教师队伍的德育专业化水平,进而形成教师队伍的德育“合力”?

田增礼:多年来,我区德育工作坚持“三实九化”的发展思路。即:发扬“态度务实、根基夯实,推动扎实”的“三实精神”,坚持“学科渗透常态化、队伍建设全员化、课题研究科学化、心理教育专业化、家庭教育合作化、德育常规内涵化、德育评价导向化、德育活动系统化、特色创建品牌化”的九化发展目标,各学校积累了许多优秀成果,为共享和优化这些优质资源,促进交流与合作,2011年我们建设了分享性研修共同体——“长安区中小学德育论坛”。

“德育论坛”根据德育干部和班主任的工作需求和资源状况确立每一期研讨主题,通过“申办制”的方式确立承办学校,通过主发言,嘉宾点评,互动交流等环节进行深度的分享沟通。每年我们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前来授课,举办两次分层德育队伍专题培训,有班主任培训、德育领导培训。除此之外,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区班主任素质大赛,每年举行一次优秀班主任和德育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将学校中优秀德育工作者的有效育人经验进行分享。我们鼓励广大一线德育工作者参加德育课题研究,使得他们的德育理论不断更新,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德育的一个着力点。据悉,早在1998年心理健康教育就在长安生根发芽,且日渐成为全区的德育品牌。请您谈一谈长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田增礼:我区中小学自1998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来,就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树立“积极心理健康”的教育理念,开展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品质,由最初的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到后来的全面普及,至今正在向专业化发展。

培训师资,建设心理专业教师队伍。从第一批接受心理专业师资培训的不足5名,到如今全区已达200多名,我区的心理教师的配备走在全市前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到100%的普及。参加心理专业培训教师人数的逐年递增,彰显着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逐渐成为教师自身发展、学校 发展的需求。

站点维护,建设心理健康幸福家园。2007年,我区中小学就配备建设了心理辅导室,之后又拨出专项经费投入建设了15个未成年人心理维护站点。建设中,我们充分考虑全区的中小学的地理位置、工作需求,实现了“每个学区一个点、城区站点相对分散、中小学兼顾”的既定建设目标。

协作组活动,推进资源共享和持续发展。为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我区又以15个站点学校为中心,成立了三个“长安区心理健康教育协作组”,集中全区心理资源,搭建全区学习互动的平台,实现“专职培训兼职、优势帮助薄弱、心理教师共同成长”的目标。站点的示范引领功能在我区得到了100%的辐射,促进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的迅速提升。

心理健康教育月,“五个一”健康活动为幸福奠基。自2010年起,每年5月份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我区都制定详实的系列活动方案,以心理健康“五个一”活动为主线,即:“一次5.10(谐音:我要赢)宣传倡议”“一节心理活动课”“一场心理游戏活动”“一句自创幸福语”“一次面向家长的公益咨询”,开展贯穿全月的系列活动。每年的五月,成为充满温暖与阳光的日子,健康的理念让全体师生享受到幸福的教育。

校园心理剧,搭建学生心灵成长舞台。2012年,我们将“校园心理剧”这一专业的心理教育形式引入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活动中,坚持“培训先行,夯实理论基础;深入推进,开展评比活动;分享研讨,师生共同成长;感受反馈,分享成果”四个环节,让“小剧本映出学生内心世界,心理剧搭建心灵成长舞台”。

“幸福园丁”工程,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发展。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十分重视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开展了“幸福园丁”工程。一方面通过定期体检,培养教师运动兴趣,每年召开一次全员参与的师生运动会和艺术节,各学校每年举办一至两次校际教职工体育比赛等形式促进教师身体健康;另一方面通过一个理念——‘以人为本的教师资源管理理念;三个目标——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和谐成长;十项措施——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教师激励评价机制,开辟一条积极顺畅的沟通渠道,搭建一个放松身心的空间和平台等来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幸福园丁”工程培养了广大教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四十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的人生态度和生活习惯,以教师身心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促进我区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本基础。

: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地方文化开放多元、兼收并蓄。那么,长安如何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拓宽育人途径,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田增礼:正如你所说,石家庄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地方文化开放多元,面对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多的生源特点,我们秉持大教育观,以包容、宽广的胸怀倡导“平等、尊重”的教育。为此,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结合点和促进全区中小学内涵发展的战略来抓,制定下发了《长安区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发动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文化建设,有效促进了全区德育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理念,引导各学校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显性的成果等方面入手,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及学校可用资源,科学选立特色主题,打造“规范+特色”学校、“环境+知识”校园,形成了以石家庄市实验小学创新教育、长安东路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盛世长安小学“以爱育爱”、石纺路小学书法教育、北师大附属学校非遗文化教育、金柳林外国语学校智慧教育、谈南路小学话剧教育、翟营大街小学创造教育、和平东路小学“和文化”教育、运河桃园联合学校科技教育、庄园小学、第二十三中学国防教育、十二中学艺术教育等为代表的特色学校。

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区各学校都开展了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选择性更强的、更优质的教育空间。全区学校组建了合唱、舞蹈、民乐、健体、文学、书法、绘画、剪纸、陶艺、摄影等共计382个社团。同时,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聘请26名非遗传人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艺术顾问,建立了长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依托省科技馆、省图书馆、省博物馆、华北制药、颐菲庄园、肖家营花卉基地、非遗中心等场馆和企业,建立了我区中小学生多个社会实践基地,制定了定期活动计划,让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

:德育并非羚羊挂角,而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德育工作必须回归到科学性上,而教育科研是德育走向科学化的必由之路。请您谈谈长安区在这方面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取得了哪些成果?

田增礼:“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发展,科研先行”,多年来,长安区教育局坚持课题引领,夯实理论基础,走过了坚实的课题研究历程。

“九五”期间,原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发起了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研究与实验”。在总课题的指引下,我区部分学校找准定位,以研究课题的思路和方式建设学校特色,积极参与到德育课题研究中。

“十五”期间,长安区教育局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德育课题 “以问题确立课题,以课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11所学校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子课题,着力从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个维度整体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系统的管理和操作模式,为德育工作夯实了理论基础。13所实验校携手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研究》,开展了“中小学生责任心习惯的培养”的区域性研究课题,促进了学生习惯教育的科学化开展。

“十一五”期间,在两个全国德育课题的引领下,教育局以“做课题研究的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服务者”的角色,带动实验校在研究中更加注重研究的精细化管理,课题实施方案内容更加具体,措施更加可操作,逐渐形成了“谋划、实施、反思、完善”的研究习惯,使得每一项工作善始善终、系统、有序。

“十二五”期间,我区30余所学校申报了全国《在学校主导下学校、家庭、社会合育模式的研究》课题。通过学校的实践与探索,实现了“学校、家庭、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即:育人目标上的高度共识,教育方法上的高度统一,教育效益上的高度共赢,逐步形成区域工作模式。扎实的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提升了学校教育效果,社会声誉逐年提升,一批研究型、科研型教师也日渐成熟,500余项研究成果获奖,德育科研成为长安区德育工作强劲的动力和推手。

责任编辑/王富丽

猜你喜欢
长安区课题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西安市长安区草莓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安市长安区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西安市长安区秋延甜瓜新品种引进试验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西安市长安区设施草莓灰霉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