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丽
“伪基站”,也称圈地短信发送平台和小区短信发射系统,是一种具有搜索手机用户信息、强行发送短信等功能的非法无线电通讯设备,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暂时屏蔽通讯公司的正常通讯信号,并可在以此为中心的500米左右范围内向手机用户强制发送短信。
近年来,随着全球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应用技术的发展,利用“伪基站”实施违法犯罪活动逐渐多发。黄浦区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商旅景点多、人口密度高、人员流动性大,也成了犯罪分子频繁“光顾”的重点作案区。近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对一起利用“伪基站”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的13人犯罪团伙提起公诉,而在此前,该院已对八起同类案件提起公诉。
捕捉神秘的电波幽灵
2014年4月初的一天,民警小王同往常一样在人民广场一带巡逻。突然,他的手机一连接收到了三条房产推销的广告短信。凭着敏锐的职业嗅觉,小王感到附近可能暗藏着“伪基站”。此后的几天,小王都会在此地巡逻时收到同样的短信,他确信“伪基站”就在身边。于是,小王在路边发现了一辆黑色的桑塔纳轿车,除了前挡风玻璃外,其余四扇车窗都拉着窗帘,而且车子处于发动状态。于是,小王上前对此车进行了盘查,车内正坐着一名一脸慌张的驾驶员,副驾驶位置上放着一个电脑,后排座位上覆盖着一个纸板箱。小王揭开纸箱后,“伪基站”的发射台、天线、变压器、电瓶全部暴露。
到案后,司机毛毛交代,他从2014年3月开始为一家广告传播公司利用车载“伪基站”发送广告短信,每天只需开车发送八小时左右,就能拿到3500元的费用。而此前,他是一位黑车司机,每天最多收入500元,因为听说用一种车载装备群发短信广告很赚钱,所以就萌生了做这个的想法。而他所使用的“伪基站”设备是从一知名购物网站上买来的。
黄浦警方根据毛毛的供述,很快将该广告传播公司的涉案人员唐某等三人抓获归案。经审理查明,2014年3月至4月案发时,该广告公司利用毛毛的车载“伪基站”设备在本市黄浦区、浦东新区等地发射无线电信号,以此向用户发送各类广告短信,共造成周边用户发生脱网1万余人次。公司因此获利10万余元。
而在侦查员的顺藤摸瓜下,一个更为庞大的“伪基站”犯罪团伙也随之浮出水面。原来,唐老板所在的广告公司从2013年就开始从事这项利用“伪基站”发送广告短信的业务了,而此前所找的是一家拥有“设备”的网络科技公司。由于嫌对方要价太高,所以在找到毛毛之后便与该网络公司结束了业务关系。警方顺藤摸瓜,再次捣毁了一个八人的“伪基站”团伙。
据统计,2014年2月至4月,该网络公司以“挂羊头卖狗肉”的方式与本市九家客户单位约定为其所经营的各类业务发送广告类短信,并利用流动的“伪基站”设备在本市松江区、浦东新区、黄浦区等多个区域发送短信,共造成周边用户发生脱网20余万人次。
眼看案件的侦破就此告一段落,但在追查该网络科技公司的“伪基站”设备从何而来时,不禁让警方大吃一惊,原来从该公司收缴的八套设备均出自一个IT工程师小孙之手。
现年35岁的小孙,硕士文化程度,案发前任本市某科技公司客户总监。2013年初,小孙结识了上述网络公司的向老板,并得知他正在寻找移动基站发短信。因为读的是计算机专业,对通信技术及设备这方面比较熟悉,所以小孙看到了“商机”。双方一拍即合,约定由小孙制造设备租借给向老板,并按使用次数支付报酬。两个月后,小孙就制造出了第一台“伪基站”设备。在通过了向老板的检验后,小孙又陆续做了七台,每个月向老板都会支付1万元左右的租金给小孙。据小孙交代,每台“伪基站”所需的成本只有3000元,制作过程也并不复杂,这成本低来钱快的差事让他欣喜若狂。
直至最后一名案犯落网,这起涉及13人团伙的伪基站案件也顺利告破。起诉书中,检察机关指控,利用伪基站发布广告短信的12人,因破坏公用电信设施,造成2000以上不满1万用户通信中断一小时以上,此行为已涉嫌危害公共安全,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应当以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小孙违反国家规定,生产“伪基站”设备八套,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应当以非法经营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揭开“伪基站”的面纱
受到利益的驱使,“伪基站”已经成为发送垃圾、虚假广告的主要渠道,受骚扰的主要是移动手机用户,这一行为势必会严重危害正常通信安全和社会稳定,也会衍生出泄露个人隐私、诈骗勒索等违法犯罪行为。更可怕的是,“伪基站”设备一旦被境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在党政军机关及要害部门附近截取手机号码,或用于反动宣传、散布谣言,甚至改装成暴恐设备,将会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威胁。
鉴于此,2014年以来,黄浦区检察院已联合市通信管理局、公安等部门开展综合治理,并深入案发单位对办理的九起“伪基站”案件展开了深入调研,为有效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真假广告难辨雌雄。在办理的九起案件中,有六起30人为小型广告公司的团伙犯罪,占犯罪总人数的90.9%。犯罪分子往往以公司名义对外承接广告业务,其后使用“伪基站”为客户发送广告短信,进行广告宣传,以此作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在这六起团伙案件中,绝大多数的涉案公司在成立后只经营“伪基站”广告短信发送业务,犯罪团伙成员之间通常组织分工严密,公司法人对整个犯罪活动进行指挥协调,业务员负责客户招揽和基站设备操作,技术人员负责数据库更新维护和信息筛选使用,此外还配有专门的驾驶人员和后勤保障人员等。在办理的一起案件中,更有些不法分子利用“伪基站”冒用“95588”、“10086”等官方号码发送诈骗短信,让一些手机用户信以为真,严重危害了公民个人信息和财产安全。
与执法部门大玩“躲猫猫”。2014 年,伪基站违法犯罪活动呈多发态势。承办人发现,狡猾的“李鬼”从过去固定地点升级到游击战术,犯罪分子通常将伪基站设备放置在汽车或摩托车内,驾车缓慢行驶或将车停在特定区域(银行、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发完短信就马上逃离。同时,为使自己行为更具迷惑性,有的犯罪分子在作案时还故意驾驶高档车辆,为自己犯罪活动提供掩护。这种方式给通信和公安部门打击伪基站带来相当大的难度,因为隐蔽性强、流动性大,执法人员往往到达伪基站地点时,嫌疑人早就逃之夭夭。其次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无法实现精确定位,尤其是最后100米的定位不能靠技术解决,必须到现场去查找,非常损耗精力且成效甚微。
而且,令承办人惊讶的是,过去比较大的“伪基站”设备,如今竟只有一个移动电源大小,被放置在双肩包内,十分隐蔽。“我们的设备非常小,不用天线,就放在双肩包内,走在路上根本没有人会怀疑到我们。”一位犯罪嫌疑人说道。
在另一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所用的“伪基站”设备是自主开发产品,制造者还是某知名网络公司销售总监。“这套设备内设储存卡,无须网线。可以说是高度集成、便于操作,隐蔽性和保密性很强。”鉴定部门的专业人士分析道。
收入堪比高级白领。违法成本低是“伪基站”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一些中小企业确实有投放广告的需求,但广告经费有限,而“伪基站”的经营者就是看中这个市场,从中牟利,而与巨大的赢利相比,“伪基站”的成本又很低。据统计,在九起案件中,涉案“伪基站”的购入价最低的为1.3万元,最高的也仅为4.5万元,但在团伙犯罪案件中,犯罪分子发送“伪基站”短信日收费达到5000-1.2万元,个人犯罪案件中日收费也达到了1000-3000元。
也就是说,如果经营得当,犯罪分子在10多天甚至三四天内便可收回成本,其后便是纯利润,犯罪收益之大,令人咋舌。正因其“暴利”特点,有些正规广告公司在看到其他同行经营“伪基站”广告短信业务后,也纷纷购入或向他人租借“伪基站”,开始从事非法经营,犯罪规模也不断扩大。
被抓获还喊冤。黄浦区检察院在走访无线电管理局时,工作人员表示,“像短信群发器这样的无线电信设备都是非法的,一些人法律意识浅薄,认为网上有销售就可以合法使用。而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商家和个人违法销售和擅自使用‘伪基站的行为呈上升趋势,源头管理难度也相当大。”
据查,绝大多数犯罪分子都不知道使用“伪基站”发送广告短信是犯罪行为,有些犯罪分子看到“伪基站”在知名网站上可以公开销售,某些厂家也在极力推销,自己也经常收到类似广告短信,其他人也有在做类似“生意”,便以为使用“伪基站”是合法行为,自己是正当经营;还有些犯罪分子虽然知道自己行为可能涉嫌违法,但以为违反的是行政管理法规,顶多“罚款和没收设备”了事,丝毫不知自己行为已危害公共安全并涉嫌犯罪,在被抓获之后还觉得“我好冤枉啊”,声称要为自己维权。
检察官:全方位“净化”手机
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每年接收的垃圾短信数量已达近千万亿条,基本上所有手机用户都有被“伪基站”广告短信和诈骗短信骚扰的经历,但在接到短信后,很少有人会意识到自己权益受损,更不用说向公安机关主动报案。此外,在调研过程中,还发现有很多商家对于使用“伪基站”行为的违法犯罪性质认识不足,为贪图便宜好用,在与广告公司所谓合作的过程中主动要求对方使用“伪基站”进行广告推销,如对方不答应的,甚至以停止合作为要挟,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可能已经构成共同犯罪,将会受到法律严惩。
为了彻底斩断“伪基站”的黑色产业链,2014年,公安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部门专门出台了《关于依法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规定非法使用“伪基站”设备干扰公用电信网络信号,危害公共安全的,同时构成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等多个罪名的,择重罪惩处。《意见》的出台使得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的标准和依据更加清晰。
《意见》中规定要对涉及“伪基站”的三个环节进行处理:生产、销售、使用。虽然最终的后果是在使用环节上,但现在是对“伪基站”从源头到末端的全链条整治,从刑事处罚到多部门查处的全方位惩处。目前有八个罪名涉及“伪基站”的处理:非法经营罪、破坏电信设施罪、诈骗罪、虚假广告罪、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扰乱无线电通讯秩序罪、非法生产销售间谍器材罪等,并提出对首要分子、积极参加分子作为打击重点予以严惩,为其提供资金、场所、设备等帮助的以共犯论处。这些规定将在司法实践中对伪基站的打击产生更强大的震慑力。
当然,光有法律条款还远远不够,检察官表示,每个手机用户应当配合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共同联手对“伪基站”产业进行合力打击。手机用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管好自己的钱包。当手机信号突然消失之际,或许就是“伪基站”群发短信入侵之时,对此时接收到的短信要格外留神,避免上当受骗。一旦遇到不明广告短信,不要轻易进行联系,遇有转账汇款的短信时,切记要通过电话确认清楚,莫轻信短信上的内容。此外,可以考虑在手机中安装垃圾短信过滤软件,对涉及110、10086等特殊号码发来的信息,应拨打官方发布的电话进行核实,决不能通过欺诈短信所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联系,仔细鉴别,防止被骗。
当然,除了管好钱包之外,更重要的是一旦确认该短信系诈骗短信时,应及时拨打报警电话,共同为我们的手机“净化”行动出一份力。
(文中嫌疑人均为化名)
编辑:成韵 chengyunpipi@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