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的本质

2015-05-28 18:25徐迅雷
检察风云 2015年7期
关键词:马桶盖强国高铁

徐迅雷

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政府工作报告为“制造强国”制造了极具现代品质的行动纲领。

一段时间来,“一只马桶盖”引发的议论热潮,似乎难以退潮。这是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先生一篇文章所引爆的话题,从而使中国赴日本游客抢购马桶盖和电饭煲的新闻意外地成为热点,甚至引起公众对“世界工厂”为何做不好一个小小马桶盖的反思。而更让人意外的是,经过媒体求证确认,不少人跨海疯抢的马桶盖产自杭州,生产车间就在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内。原来这是“马桶盖的自由行”,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两会”期间,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在回答记者问时说:“抢马桶盖不能说明中国制造差,有些从外国抢购回来的马桶盖印着‘Made in China。中国企业一方面不必妄自菲薄,另一方面应在功能、材料、工艺、创意、价格等各个细节上‘苦练内功,最终用户会用货币重新投票。”王志刚还说到一句非常形象的话:科技不仅要“顶天”——服务经济、社会和国防,还要“立地”——丰富和改善人民生活。

中国能制造出好东西,这是不言而喻的。苹果手机从中国的代工厂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销往世界各地。但设计不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不是我们的,最终赚的“大钱”也不是我们的。我们有苹果,人家有咬了一口的苹果。人家在你的地盘上生产的同一品牌的“洋货”,内销外销,标准不一样,质量不一样,价钱也不一样。而自主品牌的产品,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有太多的粗放型产品。在政协经济界别的分组讨论上,提到创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原主席刘明康委员说:“我前些天在西单买了个马桶盖儿,价钱也差不多,没用几天就不好使了。”他的“现身说法”,引来会场一片笑声。

制造,就要追求好的品质,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高铁的“中国制造”就很不错,我多次乘坐高铁,深为感佩,这才是“中国速度”。今年春节我去台湾,第一次乘坐台湾的高铁——速度和硬件,给人以相似之感,与大陆的不相上下;而在设计的细节以及软件方面,不得不佩服“台湾制造”的人性本位:男女洗手间分列,男子的还设有拉手助你站稳;车厢里有各种安全提示;服务人员甚少,可是一位拉着垃圾搜集箱的服务员经常来回……

台湾制造,极富创新创意。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同址有一个台湾精品馆,展示的是台湾制造的精品及其历史,我去瞄了一眼,一个明确的感受是台湾制造“真用心”。可我在宝岛上也买到过很差的日用品——在垦丁临时买的一把遮阳伞,190新台币,约为38元人民币,是最便宜的劣质品,还带着扎手的毛刺,几乎可算是一次性的用品,而它就是从大陆来的“地摊货”。

不能不反思:我们把太多的原料用于制造低劣质量的用品,山寨,假冒伪劣,很快就变成回收的垃圾,就整个国家而言,这样的“投入产出”,是极大的资源浪费,非常“不绿色”,真是亏大了。

品质制造的两端,一端系着能工巧匠,一端系着艺术思维。有好的、杰出的技工,才能把好的设计变为好的现实;而好的工业设计,往往是具有艺术思维和人文品格的,它能把普通用品变成艺术品。德国制造是这样的典范,我在九年前去德国时买回来的厨用菜刀,一直用到现在,还是好得“一塌糊涂”。制造的本质是创造。“制造强国”一定要变成“创造强国”才行。“山寨”是永远都不会有真正前途的,尽管它有点临时的“钱途”。

制造的背后是创造,创造的背后是科技,科技的背后是体制,体制的背后是人。人及其设计的“制”如果不对,那么,这个“制造”的“制”同样会是事倍功半,甚至还没有“半”。

图:付业兴 编辑:郑宾 393758162@qq.com

猜你喜欢
马桶盖强国高铁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高铁会飞吗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惊艳世界的马桶盖
人地百米建高铁
智能马桶盖提质列为国家行动
智能马桶盖:你真的识货吗?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