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汉字中的古代婚姻文化

2015-05-28 07:08胡嘉洳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社会文化汉字

胡嘉洳

摘 要:汉字是一种书面语言符号,在履行交际功能的同时,又充分发挥了语言交际外的文化功能,包括文化信息蕴含和文化现象塑造。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说:“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下面,就以个人较为熟悉的一些汉字,来浅析其反映的古代社会婚姻习俗文化。

关键词:汉字;社会文化;婚姻文化

一、汉字与社会文化

“汉字是人类无可置辩的最伟大、最具特色的一种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中国古代文明史上的许多文化现象,不仅可以从汉字中得到反映也可以从本身得到验证。近年来,汉字文化研究作为一门新兴边缘的学科,一些人会将其与文字学(汉字学)混淆,两者是相互依赖但是又有区别的,例如在研究对象范围上,是不同的,这里不对其展开说明。

汉字包含的文化主要分成三大类:物质文化,即在古代经济生产发展中产生的文化,社会文化和思想文化。其中,汉字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是与人所生存的社会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的。而婚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社会文化组成部分,是人类得以延续的重要手段,体现政治、经济。

二、汉字中的婚姻文化

婚姻,从古至今,是人类社会得以繁衍和进步的基础。作为文化活化石的汉字,在这方面帮助我们窥见古代人们的一些婚姻状况。

(1)单字“嫁”看买卖婚俗的文化意蕴

众所周知,“嫁”指女子与人成婚,结为伉俪。但在读《韩非子》中,会不禁产生一个问号:“天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妻子为何前面还要用“嫁”字,联系后文“卖子”,会发现,在对应的位置上,“嫁”应该是“卖”的含义。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概念,竟然会是一体的,令人费解。

但其实,要理解这种先民意识并非难事。了解一下人类原始婚姻习俗,很容易发现,一种极为常见的先民婚姻制度——买卖婚。“所谓买卖婚,就是视女子为金钱财货,娶妻纳妾,必以钱财易之;如有不时之需,又可将妻妾转卖出去,把钱财再换回来。在汉民族中,这种情况即使在有文献记载的信史时代就存在了”[2]买卖婚制中女人同买卖牲畜没有什么差别,妻妾是一种贮藏金钱的手段,联系“嫁”的字音和字义,有人说它得名于“贾”,“市也”,就是买卖的意思。

(2)从单字“姓”看古代社会群婚习俗

从“姓”的甲骨文构形来看,从女从生。而甲骨文实际上反映的是上古时期的文化意识。可见,最初的姓应当并不是跟从父姓,而应当从母(女),起源于母系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群婚的反映。“母系氏族社会,人类实行的是群婚制,一个男人可以同时有多个妻子;同理,一个女人可以有多个老公,性是自由的,没有所谓贞操观念”[3]由此可见,在样一种群婚制度下,子女的父母之间的关系,尤其与父亲的关系是明显不确定的,和母亲的关系确定而可靠。因此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人们需要一个有别于其他氏族的称呼、标志,就是“姓”。翻阅字典,“姓,生也”,标志着一个人由哪个氏族生出,但当时知母而不知父的社会,故“女,生”。

(3)从字组“婚、娶、妻”看古代社会的抢婚习俗

《左传·成公十三年》:申之以盟誓,重之以婚姻。“婚”和“姻”在汉语中是两个字,先秦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婚”本作“昏”,而“昏”本义是黄昏的意思。昏,日冥也。后人以本字作声符,加上形符“女”,构成形声字“婚”。在《说文解字》: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4]

上述表明,古代的婚礼是安排在黄昏举行的。“今人刘师培在《古政原始论》中说‘其行礼必以昏时者,则以上古时代,用火之术尚未发明,劫妇必以昏时,所以趁妇家不备,且使其不辨谁何耳。”[5]“婚”字从时间上间接表现了上古时代抢婚习俗。

“娶”直接表现了上古时代抢婚习俗。先民在经历血缘群婚阶段后,夭折、疾病和残缺都是与同一血缘氏族内的通婚有关,残酷的事实说明:“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于是,他们跨入了漫长的氏族外群婚的阶段。这种新制度的建立,必然伴随武力和冲突。“娶”,本字是“取”,《说文》中说:捕取,从耳。《易·屯》:“屯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求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6]”这段文字,反映了婚姻过程中,冲突争斗和野蛮方式,面对抢亲的结果,姑娘只能“泣血,涟如”。

看“取”本字,用手割取耳朵,王维《息夫人》:“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这个文学史上著名的楚文王以武力夺取晋献公侯夫人的典故,就是说明先秦文化中抢婚。

无独有偶,“妻”字在甲骨文构形,有学者认为是可以互为注脚,互相发明的。[7]甲骨文中,“妻”的字形象是一个长发女子被人手擒持,是妇女被配偶强夺婚姻的反映,即抢来的婚姻。《说文》:妻,妇与夫齐者也。但是古代男女等级制度反映,妻子和丈夫的地位是不可能平等的。从字音上看,《古今字音对照手册》,丁树声先生认为该字和“西”声音相近,日沉西而抢娶。

三、总结

人类的生产,是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生产,也是人类自身的生产,这两者构成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人类只有获得了自身生产的延续和发展,才有物质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的进步。所以,对自己后代的生育是放在头等大事,给予特殊关注的。婚姻习俗制度的演变就是如此。它是汉字文化功能的一个方面。

通过上述的浅析,我们看到古代的婚姻状况,感慨汉字的重要作用。同时,还须思考,在汉字文化研究中,需注意对于研究材料的筛选,比如要选取有探求价值的汉字材料,提高对材料的客观解读和理解力。注意文字和文化之间的联系,常常运用整合、联系、类推等思维联系方法,有更多的发现。比如上文的抢婚制度,运用点到点的联系方式;再如“姓”则是运用了类推,由偏旁“女”,与远古时期的母权制度直接联系,联想并查阅资料,发现人类的婚姻总采取群婚形式,在群婚的形势下,又必然造成不知父的局面,因而母权制度很大程度上得以维系,子女的姓从母也是必然的了。

参考文献:

[1] 《汉字文化学概论》第11页,张玉金、夏中华,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

[2] 《中国原始社会史》第142、294页,宋兆麟等著,文物出版社1983年出版.

猜你喜欢
社会文化汉字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广告语中的社会文化
论广场舞对社区、村镇居民的重要性
关于 “机械复制”的思考
六曜与日本文化
法国社会文化对现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影响及其对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启示
浅谈社会语言学视角下性别差异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