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志丹
【摘 要】“文化礼堂”建设是当今农村文化建设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镇的广场舞、健步走、数千人健美操,乡村公园、礼堂夜晚各种各样的健身操、自编自演民俗风情为农村文化增添色彩。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新期待,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势不我待,现就如何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思路和创建途径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农村文化 礼堂 途径
1“文化礼堂”的基本内涵
“文化礼堂”的基本内涵概括为“二堂五廊”,具体表述为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这些基本内涵。
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文化对人们的精神抚慰和凝聚作用,培养共同价值取向,筑牢农民群众精神支柱,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来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文化礼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是其内在本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既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有效载体,也是文化强县的重要基石,更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和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勤劳、质朴、顽强、刚毅的缙云人民,在艰苦奋斗中,创造了辉煌的人文历史,逐步形成有仙都轩辕皇帝、缙云石城、缙云婺剧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这为我县“文化礼堂”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2“文化礼堂”构成要素
“文化礼堂”构成要素为: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等方面。
(1)设施建设。设施场所是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阵地。在总体布局上,可建成独立的综合体,风格应庄重、大方、美观,体现地域特色。可以新建,也可利用旧祠堂、大会堂、闲置校舍、厂房等改建,或在原有文化设施上扩建;文化礼堂的名称、标识应设置在礼堂显著位置,礼堂内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国旗以及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四个核心词和崇文重教、精工善艺、大气包容、创新图强的人文精神。讲堂建设,根据各村实际,可单独建设,也可建在礼堂、村会议室内,在功能上可以与基层党校、老年学校等共建共享。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方面,包括文化活动室、广播室、农家书屋、“春泥计划”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网点、文化体育场地等。
(2)展陈设置。展陈设置主要通过展览墙、展览室、展览馆等载体,以图片、文字、实物或多媒体等形式,全景式展示村情村貌,立体化传承村庄记忆,实体化弘扬风尚文明。在展陈内容上,可以设置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板块。村史村情栏目,展示村庄沿革、文化遗存、物产特产,讲述历史传说、先贤故事、红色记忆,书写乡村巨变、重大活动等。乡风民俗栏目,展示先祖先贤画像、家训族谱、村规民约,展示民风民俗等。崇德先贤栏目,展示历任村支书、村主任照片和功绩,展示“两代表一委员”、道德模范、优秀学子事迹照片等。美好家园栏目,展示村庄风貌图片、村庄发展规划、村民创作的文艺作品等。
3“文化礼堂”建设途径
“文化礼堂”建设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惠民工程,是构筑农民精神家园的灵魂的工程,注重引导农民需求,创造性地开展“文化礼堂”建设,形成一条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繁荣乡村文化、符合农村实际、深受群众欢迎的农村文化建设新路子。
(1)注重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建设。根据各乡村文化资源特色,采取不同的建设策略,形成以点带面、以点促面的文化礼堂建设良好态势。缙云县溶江乡岩门村鼓励引导妇女为文化礼堂作贡献,乡妇联联合妇女整理五廊中村史记忆廊材料,从岩门村的历史沿革、文化古迹入手,翻阅族谱、走访离任村干部、老人、收集本村地名村名演变及村史变迁,整理形成文字和图片,以千年古剎栖真寺、丽水十大峡谷之一的岩门峡、天柱岩、花岩等自然旅游資源,开展深挖传统文化和地域风情的民俗活动,把乡村旅游有机融合文化礼堂之中。
(2)构建两堂五廊,突出村民主体。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功能布局和内容设计,创设群众易于参与、乐于与的新平台,形成全县上下联动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一是企业承接文化活动。如邀请缙云剧协的12支婺剧团参加婺剧品会场汇演,缙云广电局拍摄成《五女拜寿》《梁红玉》《程婴救孤》等八部经典婺剧曲目,由缙云县心语影视公司各放映队承接放映。据统计,自2014年2月以来,全县农村共放映100场婺剧电影,涉及21个文化礼堂,深受各个群体观众的喜爱,为文化礼堂集聚了丰厚人气。二是村民团体自导自演。2013年中秋至2014年春节期间,缙云县全县一半以上乡村、所有文化礼堂建设实施村以“村晚”的方式庆祝佳节,所有节目由“春泥”小学员、老年协会、妇女会等排演,包括器乐演奏、公益小品、歌舞等,寓教于乐,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及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果。三是志愿组织常态服务。缙云义工联合会和壶镇镇志愿者总队等联合大学生村官、“春泥计划”辅导员在全县文化礼堂开办“春泥课堂”、“周末课堂”、“四点半课堂”等,为农村少年儿童提供免费辅导,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目前已举办了包括恐龙化石摄影展、“父母小时候的乐趣——小人书展”等富有特色的少儿文化活动共计40余次。
(3)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文化礼堂”建设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良好格局。一是政府引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投入机制。各乡镇街道、村也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具体实施。二是成立工作指导小组。成立由文化、建设、史志、档案等方面的专家或能手组成指导小组,对文化礼堂建设进行论证、指导,为各村建设“文化礼堂”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使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四是村民自主。在“两堂”中开展娱乐活动、书画培训、农技讲座,由村民担任主持者、参与者、观看者。各村的“五廊”则展示村民熟知的村庄史及家族史,书写村民身边的故事和人物,陈列村民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