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推进长江港航货物流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召开,长江航运管理局表示将大力推进长江港航货一体化。会议认为,长期以来,长江港航货企业靠数量扩张发展的模式和港口企业、航运企业、货主企业三者之间有效衔接的欠缺,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高于收入增长,部分港航货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对此,推进长江港航货一体化是破解港航货企业经营难题,促进港航货资源有效整合,提升行业发展质量效益的一个重要抓手。具体做法就是:对于港口企业而言,通过与船公司的一体化,以建立前港后园等方式;对于航运企业,可以直接进入营销领域,从而克服价格竞争的不利因素,形成服务的差异化,从而提高运输的附加值和运输效率;对于货主企业,由于港航企业的介入,为物流的每个环节提供增值服务,将节约流通费用,提高生产效率。
把上述 “长江港航业困境解决方案”放在此轮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放在企业兼并和业务整合的潮流中去考察,不难发现,这个解决方案所依托的“路线图”并不是第一次出现。无论是南北车、中船防务的合并重组,还是中广核、南北船、四航企等巨型央企合并的传闻,虽然涉及的企业和行业不同,规模有差,真假不等,但是,其内在逻辑是一致的,就是通过合并重组,保持或者制造行业的、区域的垄断优势,在垄断优势的保证之下,控制市场,获得利润。并且希望通过这种业务的垄断,推进产业在艰难的经济背景下,达成创新转型的行政目标。
无论是什么流派的经济学都有个共识:一方面,垄断扼杀了产业的多样性,而没有多样性的生态,任何群落,包括产业群落都是不健康的,最终缺乏创新的动力和生长可能性;另一方面,垄断所造成的要素扭曲,从而造成对市场的损害,并不比其带来的不公来得少。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前局长周放生认为,主管部门通过合并回避竞争,却无法真正消除竞争,这种做法的弊端将会逐渐显现。从历史的维度看,这不就是几十年前人们曾经经历过的经济组织的形态吗?
企业的合并或淘汰,必须依靠市场竞争的手段;市场的汰清,也必须依靠市场竞争的力量。市场不景气,生意难做,本身就是市场机制发生作用的表现。政府机构在此时应该做的:一是激发企业的竞争性,而不是掩盖竞争;二是保持对企业的政策一致性;三是保持地区间政策的同步性。
管理部门或许认为能够为糟糕的市场指明一条“康庄大道”。由于,在中国,能够深刻影响市场形态的力量无疑仍然非政府管理机构莫属,于是,管理部门不免会扮演“航标灯”,多半还会撸袖上阵扮演“船长”甚至“舵手”的角色。在市场化的地方,管理机构应该谨言慎行,防微杜渐。至于“管理者和市场机制谁更聪敏”的议题,我们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若不然,几十年改革开放的决心和选择岂不是有方向性错失了吗?我们还是应该坚信,关键时刻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