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郭鹏年
【摘要】病理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本文围绕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内涵及在医学中的主导地位,强调学习病理解剖学的重要意义,并阐明了提高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一些心得体会,为学生学好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分析体会
病理解剖学是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间的“桥梁”,是医学教学中必修的课程,也是对医学生考核的核心课程,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学好病理解剖学有利于学生对基础医学的扎实掌握,同时也是学好临床医学的前提和保证。
1 病理解剖学的基本内涵及重要意义
病理解剖学也称疾病解剖学,其与组织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临床医学的基础。病理解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患病机体所产生的形态上的变化,同时结合机体代谢和机能的变化情况,以揭示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明确疾病的基本特性,为预防疾病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医学是一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学科,病理学解剖学也是本着这个宗旨进行教学的。其主要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医学的基础知识,并为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长期以来,病理解剖学的教学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同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形态的强调及要求过高,这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对于病变类型进行过多的讲授和要求,导致学生形成机械性的学习方式,在临床上并没有多大的用处。因此我们要重视病理解剖学科学的教学方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医师而非病理医师。
2 提高病理解剖学教学质量的体会
2.1 高度重视学生“三基”内容的学习
“三基”主要是指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基于“三基”的学习可为将来临床医学的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提保障,在病理解剖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的教学,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病例,对病变的基本概念、病理改变的基本特征,病变发展的趋向等具有普遍规律的基本内容进行透彻的讲解,同时帮助学生很好的观察和辨认大体标本及病理组织切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基本的技能。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将病理解剖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医学的实践中,并适当的介绍医学的发展过程,以更好的反映现代医学的发展水平。但始终切忌偏离“三基”内容的教学目标,一味的强调新的技术理论而脱离了教学的实际很有可能会造成本末倒置,使教学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达成。
2.2 善于开发直观教学的教学方法
病理解剖学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直观的教学方式(例如电视录像、多媒体展示)在病理解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该学科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概念抽象且病理形态变化繁多,当组织器官原有的形态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辨别,同时由于学生对课程的内在联系及课程的基本特征了解不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会遇到一些障碍。为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位多年教学经验丰富老师的总结,认为直观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途径。通过加强实习课教学,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多接触大体标本,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通过大量观察大体标本、加强辨认不同程度的病变对临床的实践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故实施直观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2.3 实施临床教学与病理解剖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病理解剖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开展对临床病理学相关知识的讨论,是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科学的教学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典型病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虽然学生并没有真正接触临床的相关知识,但是通过课堂讨论,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临床的实践中,对病变组织做出科学的分析,初步的探究临床症状与病变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体会到病理解剖学的丰富内涵,还能帮助学生快速的巩固病理解剖学的基础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病理解剖学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提高病理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不仅可以使学生扎实的理解和掌握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为将来的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开端。然而要高质量的完成病理解剖学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重视学生“三基”内容的培训,学会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