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层党组织创新引领农村治理创新的路径探析

2015-05-26 10:03杨大荣
党史文苑 2015年6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创新

杨大荣

[摘 要] 农村治理创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迫切要求,农村治理创新的顺利推进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因此,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必须以基层党组织的创为先导。探索基层党组织创新的路径,既是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以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为例,重点分析庙坝镇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工作和工作方法两方面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农村社会治理 创新 庙坝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产业,农民是最大群体,农村是最基层社区,农村的稳定与发展始终是一项影响全局的重要工作。因此,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是整个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农村社会治理工作极为薄弱,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治理工作的进程,进而影响了新农村的顺利建设以及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农村治理创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迫切要求。农村治理创新的顺利推进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基层党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社会治理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是新形势下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党组织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群众路线、体现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必然使命。

当前,在我国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新形势下,由于基层党组织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进行。

1.组织工作方面。第一,村级领导班子难配强。目前农村文化层次稍高的青年通过参军、外出务工经商等渠道离开了本村,导致农村党员队伍普遍存在年龄老化、文化层次偏低等问题。这种现状,一方面造成党员队伍缺乏活力,村干部和后备队伍不足;另一方面造成农村通过选举产生的村级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差,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有的地方甚至连村干部的选举都受家族势力和经济实力强者所把控,导致素质相对较好的村民选不上村干部,选上的村干部又动机不纯,在村干部的岗位上不是想方设法为村民办好事、办实事,而是为个人或家族捞取好处。第二,村级支部缺乏凝聚力。一是基层党组织工作方法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方法陈旧,缺乏活力,成效甚微,很难吸引党员群众参与到党的组织建设中来。二是农村普遍无集体经济来源和积累,导致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严重不足,对老、弱、病、残、困村民关心帮助面不广、力度不够,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很多村干部各方面素质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缺乏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正是由于村级支部缺乏凝聚力,导致农村主动要求入党的村民少,依靠分指标、下任务被动入党的村民多,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难以发挥。

2.组织活动方面。面对新形势下农村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少基层党组织却无动于衷或无能为力,组织活动开展很不正常。一是组织活动无人组织。由于村干部的工作任务不断增多,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村级组织对农民、党员的管理约束力减弱,村干部开展组织活动的积极性弱化,出现了党组织活动无人组织的困境。二是组织活动无处开展。目前的村级组织中50%以上缺少能够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活动场所,阵地建设步伐缓慢,出现了党组织活动无处开展的困境。三是组织活动无钱组织。由于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活动成本不断增加而经费又严重不足,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四是组织活动无心参与。部分普通党员对参加活动没兴趣,认为参加组织活动没有意义;有的村有一半以上的党员在外务工经商,有时党员大会一年也难开上一次。[1]

鉴于基层党组织目前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以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引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成为时代所必需。本文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为例,重点探析以基层党组织创新引领农村治理创新的路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位于大竹县南端,因地处平坝且庙多而得名,是达州市大竹县“南大门”和融入重庆的“桥头堡”。全镇幅员面积71.05平方公里,辖13个村(居)委会、93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42535人,有耕地21536亩,2012年实现GDP705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397元。选择庙坝镇为例,是因为它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社会治理方面获得了诸多荣誉。该镇连续五年在全县综合目标考核中荣获一等奖,先后获得人民调解工作标兵镇、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城镇、农村基层团建和妇建示范乡镇6项全国荣誉,获得了四川先进基层党组织、文化先进镇、综合治理模范镇、首批试点小集镇、秦王桃标准化生产基地镇等荣誉称号,是达州市工业重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镇、环境优美示范镇。庙坝镇在各方面能够取得较大成就,与该镇建立的勤为民和高效能的党政领导班子及其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密不可分,与该镇基层党组织对各项工作实行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密不可分,与该镇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工作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密不可分。因此,分析庙坝镇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农村治理创新方面的具体做法无疑对其他类似地区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二、组织工作上的创新

通过农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创新来推动农村和谐发展,需要有一支优秀的领导班子。因此,选优配强一支能与时俱进、统领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工作的农村干部队伍就显得极为重要。鉴于目前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必须进行组织工作上的创新。要创新党支部和党小组设置模式,丰富党支部选举方式,拓宽干部选用范围,把能为农村干事、愿为农村干事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上,同时为农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的经济待遇、政治待遇和发展保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谋划农村发展、推进社会治理和改善民生上,努力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工作方面进行了以下创新实践。endprint

(一)开创联合党支部设置模式。开创联合党支部设置模式,即在地理位置上相连的两个村共同设立一个统一的党支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的人员流动加快,造成乡村治理“精英”的流失,很多地方农村在党政干部选举中出现无人可选的局面。[2]p35联合党支部设置方式能有效解决农村大量精英外出背景下人才不足的问题,能够在较大范围内选拔任用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干部人才,同时减少党政干部队伍人数,减轻村(社区)组织财务负担,提高有限资金使用效益,还能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提高干部待遇。联合党支部在客观上还开创了“富村帮穷村、先进带后进”模式。

大竹县庙坝镇华山村是全县出名的特困村,2004年10月与相邻的富裕村——长乐村“联姻”,组建了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经过几年的实践,该联合支部已有党小组12个,党员130名,收到了“1+1>2”的显著成效。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对建立联合党支部、实施“先进带后进,富村帮穷村”的模式给予充分肯定。

(二)丰富党支部选举方式。大竹县庙坝镇对所属10个村党支部采取公推直选的办法进行选举,对社区党支部采取公开选拔的办法进行选举。“公推直选”是指把党委直接提名和委任变为在党组织领导下,通过党员个人的自我推荐、党员群众的联名推荐、党组织的推荐这三个环节产生候选人,然后由全体党员直接参与选举产生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是指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是一个初始提名的过程,目的是增进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合法性基础;“直选”是指党员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目的是更好地体现选举人的意志。公推直选和公开选拔调动了村民参与村事务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的合民意性。

大竹县庙坝镇在村级干部配置中,创新性地采取了“定标选配、定向统配,公开推荐海选、组织考察比选、民意测评竞选、差额票决直选”的“两定四选”模式。按照“正反结合、任职回避、一定两评(镇党委政府年初为各村统筹制定年度发展目标;党员和群众代表年终对村各项工作进行民主评议,镇党委政府年终对村进行目标考评)”方式定标选配,规定“一好双强(思想政治素质好,社会管理能力强、群众工作能力强)”和年龄、学历等的正向标准,违纪违法、履责不称职、财务不过关等不得提名的反向要求,夫妻、血亲、姻亲关系等需任职回避,用“334”加权平均法评班子运行现状、民主测评方式评班子成员履职情况,以此优化党组织设置方式,分别确定了437个村(社区)党组织的书记和委员具体选人标准。[3]“两定四选”选人模式实现了领导干部的年轻化、知识化、能人化,为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注入了新血液、增添了新活力,为推进全镇经济社会更科学、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拓宽干部选用范围。大竹县庙坝镇为了拓宽干部选用范围,提出了从机关事业单位中的“下派员”、带富能力强的“致富员”、在外务工经商的“返乡党员”、优秀复员退伍军人的“复员退伍党员”以及大学生村官中产生党支部班子成员的措施。积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偏远、贫困、矛盾突出的村(社区)竞选党组织书记、委员,变“驻村帮”为“扎根干”。一些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也给内地带来了沿海发达地区乡镇管理的丰富信息和先进经验。有的担任干部后,感慨道:“家乡的氛围好了,政策开明开放,给了我们平台,很多在外地发展的朋友都愿回家乡干一番事业。对我们来讲,乡亲们的笑容是最大的财富。”这些成功人士大都有着富不忘本、饮水思源的爱乡情结。干部“海选”的方式能够很好地体现公平、公开、竞争、择优原则,扩大选拔范围的结果是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同时也提高了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积极性。近年来,经过换届后新产生的班子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干部比重增加,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四)探索建立“三同”党小组。大竹县庙坝镇进行了建立“三同”党小组的有益探索。大竹县庙坝镇打破按行政村民小组设置党小组的传统方式,将同一岗位的党员纳入“同岗位党小组”,将相同产业或同类产业的编入“同产业党小组”,将居住地相近的党员编入“同地域党小组”。创新“三同”党小组设置模式,有效解决了党员活动难开展、话题难统一、作用难发挥的矛盾。将选择同一岗位的党员编在“同岗位党小组”,发挥党员岗位作用,这既尊重了党员意愿,有利于党员更加尽职尽责地为人民服务,也加强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目前,庙坝镇已在所有的村党支部建立“三同”党小组,从体制上充分激发了农村党支部活力。一是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三同”党小组克服了因党员工作差异大而不利于安排组织活动的矛盾,将志趣相投、从业相同、年龄相仿、居住相近的党员有机组合,激发了党员参加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安排组织活动内容。“三同”党小组能根据党员的不同需求,因人制宜地安排组织活动内容,提高党员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三同”党小组使党员的管理更趋具体化,便于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广大党员纷纷反映:“按‘三同划分党小组,把组织活动搞活了,大家说得拢、有摆头,真是对劲!”[4]

实践证明,“三同”党小组增强了农村乡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亲和力,提高了广大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绩效。该模式在2012年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评选中列网评第四名。

三、工作方法上的创新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各级党组织提高组织凝聚力、增强工作能力、密切干群关系的法宝。在新形势下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工作中,基层党组织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庙坝镇基层党组织十分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而是把政治与业务、思想与工作、教育与行动、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并把组织帮扶贯穿其中。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一方面使党的组织更加纯洁高效,另一方面使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和谐密切。endprint

(一)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讲党性、树新风、重实干、促发展”党建主题活动,密切结合具体工作,坚定全镇党员干部党性立场,加快作风转变,增强实干意识,促进发展加速。

庙坝镇开创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式党建法,促进党员教育常态化。他们注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力开展多个本土范围的主题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乡学文建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全国先进工作者、四川省优秀党务工作者,2011年在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荣获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村学杨帮武”教育活动,学习文建明“三制、三定、三教育、两下、两集中”的工作方法,学习杨帮武“讲党性、勤为民、不谋私、舍肾忘死”的精神。二是开展“五比”活动,即:比学习,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比实干,提升科学发展能力;比创新,提升干部创新能力;比效率,提升沟通协调能力;比业绩,提升落实能力。三是开展树立“四大理念”教育活动,即:再苦再累不能散队的“团结”理念,快乐在奉献中的“奉献”理念,抢抓庙坝最佳发展机遇的“发展”理念,转变职能服务社会的“服务”理念。四是开展争做“四心人”教育活动,即: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培育激情做“贴心人”;谋群众最想走的路,创新发展做“用心人”;办群众最需要的事,为民解忧做“细心人”;撑群众最难直的腰,维护民权做“放心人”。

庙坝镇将“四大活动”作为日常工作有序开展,镇村均悬挂有教育活动标语口号,大会小会都在强调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和群众时时刻刻能感受到教育氛围。通过开展“四大活动”,机关干部一改往日拖拉、懒散的工作状态,曾经多年一直未得到解决的一些遗留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机关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整体增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均有显著提升。

(二)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明确共同奋斗目标。在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中,庙坝镇坚持定目标、亮承诺、找差距、添举措、促发展,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把实现中国梦、四川梦活动与实现“川东一流乡镇”的乡土梦结合起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一是深入学习领会中国梦。在宣传教育活动中,党委政府强调要明确一个主题——放飞我的梦,同圆中国梦;喊响一句宣言——强“争一流、夺一名”理念,育“发展为民、服务为民”激情,创辉煌业绩,绘七彩人生,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庙坝,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贡献庙坝力量。在活动最初阶段,坚持一天一个学习内容、一周一次党课(或专题)、一周一个励志故事、一人至少一篇学习心得,组织领导工作扎实有力。二是营造氛围培育激情梦。通过设立“梦想专栏”,阐释中国梦与庙坝梦、我的梦的联系和内涵;设置“梦想墙”,引导干部群众书写个人梦想,为本地发展建言献策,成为建设家乡、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梦人;“梦想海报”亮梦想,制作3000份主题海报和车贴,宣传“中国梦”;“梦想诺言”证梦想,制作梦想承诺群众监督牌,公开联系和监督电话,接受群众监督;“梦想分队”讲梦想,成立6个宣讲小分队,深入农村全方位宣讲,让中国梦入脑入心、家喻户晓。三是通过“两下一上”达到上下互动讨论我的梦。“两下”即:镇党委组织宣讲小分队下基层宣讲,并发放《主题教育活动“互动讨论”征求意见表》,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结合收集的意见建议,制定奋斗目标,并再次下基层传达贯彻圆梦举措,同时针对群众的意见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在“梦想回声”专栏中予以公示回复。“一上”即:将收集的征求意见表和民声民意,上报镇党委,供决策参考。在讨论交流阶段,通过八种方式(领导提示、友邻借鉴、支部建议、代表谏言、群众献策、班子提议、干部畅谈、自我审视)广纳群智,明确庙坝镇建设“川东一流乡镇”的总目标,以及2013年具体的“三个层次、十大目标”,奋力谱写“中国梦”庙坝篇章。四是实干兴镇实践庙坝梦。把干部圆梦行动与实现庙坝发展新跨越结合起来,围绕建设“川东一流乡镇”的总目标,以“七个着力”为抓手(着力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力壮大镇域经济、着力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着力壮大商贸旅游、着力改善保障民生、着力深化体制改革、着力加强基层党建),将实践庙坝梦贯彻落实于全面发展之中。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宣传了党和政府的主张和意志,使国家梦民族梦与地方梦个人梦合理地对接,拟定了干部群众共同的奋斗目标,让一些暂时面临困难的群众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形成了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共建和谐庙坝的新气象。

(三)推广“杨帮武民心工作法”,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庙坝镇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帮武是全国闻名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干部,他是庙坝镇的知名人物、“活名片”。自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成立起,具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杨帮武就被长乐村和华山村的党员、群众一致推选为庙坝镇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书记。如今,他已连续三届被推举为党支部书记。杨书记获得这么多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是有原因的。由于劳累过度,他先后4次躺上手术台,即便左肾被切除、右肾长有积水、肺气肿严重、腰椎间盘突出,却依然忘我奋战在工作岗位上,被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作“舍肾忘死为乡亲”的“铁支书”。杨帮武的先进事迹先后得到李长春、刘云山、刘奇葆、蒋巨峰、柯尊平等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和高度评价,《人民日报》《求是》和新华社等中央16家主流媒体在“时代先锋”专栏集中给予宣传报道,他先后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四川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多项殊荣。在挂点领导、包村部门、帮扶干部的指导下,杨书记着重加强支部建设,严格组织管理,注重工作方法,提高支部战斗力,增强支部凝聚力,提升班子成员的带动力。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用党性强、能力强、影响力强来形容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

在党建工作中,庙坝十分重视学习杨帮武“讲党性、勤为民、不谋私”的精神,推广运用杨帮武民心工作法。

感恩教育聚民心。扎实开展良心、孝心、爱心、齐心“四心”教育活动,教育群众尊老爱幼、关爱他人、齐心协力,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凝心聚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村。农民群众大局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得到增强,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改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信心和决心更加坚定。endprint

代办代诉暖民心。实行民事代办,对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由村干部代为办理;实行民情代诉,对群众申请代理的信访事项,由村干部如实向有关责任部门反映,及时将答复意见和处理结果向申请人反馈。

阳光议事赢民心。按照“全体村民提事、‘一户一人决事、村民代表评事、村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行事”的程序,实行年初集中议事;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的程序,实行平时专项议事。在建设新农村综合体过程中,按照这些既定的程序,顺利实现了“统一规划、自主筹建”。

预防管理安民心。凡事料在先、谋在前。调解民事纠纷实行小事“握手式”、大事“庭审式”、难事“开放式”。安全、维稳和信访工作突出发展为先、调处为要、服务为本。

在为民服务过程中,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还创造了为民解忧“两寻”方式,即定期地“进院入户寻问题、多访常谈寻办法”,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由于工作做得主动积极,许多问题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群众在实践中感受到了组织的关怀,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形象大大提升。

(四)开展“千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五心”活动和“挂包帮”活动,凝聚最广大人民力量。2012年,庙坝镇在开展“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帮万户”活动中,按照“结对联户、蹲点入户、民情通户、服务到户”工作方式的要求,不断推进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和一般干部联系党员、群众分别达到5户、3户、2户和1户。下派干部的使命是为群众送政策、送项目、送资金、送技术、送信息、送培训,帮助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建设新村。“千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帮万户”活动帮助居民化解了一系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在干部和群众中建起了“连心桥”和“传声筒”,消除了猜忌和误解,增强了信任和理解。前文所述的“五心”行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觉悟,改善了党员干部的形象,密切了党群关系。以拓展深化“特困村脱贫致富计划”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载体,全面推进“挂包帮”活动。在实施“挂包帮”活动中,领导高度重视,规划内容切实,帮扶效果明显。例如,长乐村由县委书记亲自挂点,县委办公室为包村部门,镇党委明确了党委副书记为驻村干部,帮助指导该党支部工作。挂点领导、包村部门、帮扶干部坚持每月定期进村调研、检查指导工作,切实帮助解决村“两委”班子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几年,挂点领导、包村部门、帮扶干部为长乐华山联合党支部提出建设性意见20余条,帮扶群众100余名,落实帮扶资金50余万元,取得了许多依靠自身力量难以实现的成效。

开展“挂包帮”活动,旨在利用上级党组织及其干部的知识和影响力重点帮扶特定对象,有利于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协调关系,破解难题,对各方面工作的推动作用明显。在“挂包帮”活动的推动下,受帮扶村层层落实责任,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当然,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挂包帮”在实物及项目、政策方面帮扶较多,对群众思想观念上的帮扶相对薄弱;二是“挂包帮”活动中,包村部门单一,只能在自己的服务范围内予以帮扶,未达到全面帮扶的效果;三是挂点领导、包村部门以及帮扶干部在资金上的帮扶难以整合,要么只是对个人进行帮扶,要么只是对某一项目进行帮扶,未达到统筹安排的效果,容易引起苦乐不均的问题。受帮扶者往往期望较高,很难充分满足,而未得到帮扶者也会产生失望心理。因此,尽管“挂包帮”活动有利于帮助受帮扶对象协调其与各级行政机构职能部门的关系,但仍然属于短时间局部性“输血”型帮扶,其顺利实施一定要与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相结合。“挂包帮”活动适合于加强重点、树立典型,而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更大力度的扶贫,则还是需要制度性“造血”型的措施。

(五)严格落实干部“一线工作法”四个要求。即:时间上必须保证每月下村20天以上,入户同吃住3次以上;形象上必须树立“勤政、务实、为民、廉洁”形象,接受群众监督;创新上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并培育1项以上工作亮点;实绩上必须兑现驻村承诺,体现实实在在的业绩。按照要求,领导干部要向联系点、联系户发放联系卡,标明干部姓名、单位职务、联系电话等内容,如实撰写“民情日记”,做到随时联络、经常沟通。在具体工作中,采取入户走访、交心谈心等方式,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对联系点的困难户、上访户、老党员、老干部等走访谈心,健全干部直接联系群众档案。建立意见建议办理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基层群众提出的问题,采取集中公示、单向反馈、分散答复、约定告知等方式反馈办理结果。

四、结语

当前,农村治理创新已成为我国新时期的迫切要求,农村治理创新的顺利推进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农村社会治理创新必须以基层党组织的创新为先导。探索基层党组织创新的路径,既是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为例,重点分析了庙坝镇基层党组织在组织工作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的创新路径:(一)组织工作上的创新。一是开创联合党支部设置模式,二是丰富党支部选举方式,三是拓宽干部选用范围,四是探索建立“三同”党小组。(二)工作方法上的创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思想政治教育不停留在空洞的说教上,而是把政治与业务、思想与工作、教育与行动、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并把组织帮扶贯穿其中。一是加强党员党性教育,提高政治思想觉悟;二是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明确共同奋斗目标;三是推广“杨帮武民心工作法”,发挥模范带动作用;四是开展“千名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活动、“五心”活动和“挂包帮”活动,凝聚最广大人民力量;五是严格落实干部“一线工作法”四个要求。○

参考文献:

[1]佚名.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EB/OL].http://www.rcdj.net/Item/5231.aspx.

[2]王建军.关于推进乡镇行政体制创新的思考——建立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J].中国发展观察,2010(3).

[3]蒋继春,汪东旭.巧搭“点将台”选好“领头羊[N][EB/OL].http://yuqing.people.com.cn/n/2013/0801/c210117-22410499.html.

[4]四川大竹:“三同”模式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N][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37/11012282.html.

责任编辑 张荣辉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创新
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