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蓉 杨洋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出口贸易的增加,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也逐步加大,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创建公司紧密的监督机制和良好的运营环境,从而保证企业具备良好的业绩与发展前景,因此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很有必要。本文从内部控制的概述出发,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等相关概论,着眼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希望可以为相关管理者提供意见以促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内部控制
自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对于促进就业,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和维护社会治安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自2008年世界爆发金融危机开始,我国部分中小企业陷入了“倒闭潮”危机,许多沿海工厂不得不宣布倒闭,除了受到出口贸易锐减等消极影响,还与中小企业缺乏内部控制体系或内部控制体系失效有关。部分中小企业财务账目混乱,公司监管不到位,内部审计缺失,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小企业想要保持自身的稳定发展,就必须重视内部控制,加强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才能激流勇进,不断做强做大。
一、相关概念的概述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又称中小型企业,是指资产总额、经营规模、雇员人数都少于所在行业大企业的经济单位,中小企业对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经济结构的优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所处经济环境不同使得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不尽相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经过了不断完善与发展,于2011年6月,由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模式,适用于农、林、牧、渔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其他未列明行业,具体执行标准见表1。
(二)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顾名思义是由企业内部实施的各种控制活动和措施,是社会生产能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产物。关于内部控制的定义,诸多学术机构与学者都总结出了不同的研究成果,其中以美国与加拿大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为主。第一个正式的内部控制概念由美国会计师协会提出。1949年,AICPA(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的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了一份特殊报告:“《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该报告对内部控制提出明确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不断变化与发展,这一定义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需求。1992年,由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通常称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简称COSO)发布的研究报告《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对内部控制作出了重新的定义,即“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果,增强财务报告与相关法令的可靠性,促使企业达成控制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这一定义受到广泛赞誉,并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我国的内部控制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已经与国际社会所接轨。2008年,我国财政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审计署五部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进行了定义:“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其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问题
与我国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其经营规模小、应变能力强、易于控制等优点,但其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部环境薄弱
凡事都要受到内力和外力的影响,撇去外部环境影响不谈,中小企业内部环境的现状堪忧。内部控制下的内部环境是指,企业内部中对内部控制产生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各个要素的集合。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结构、岗位职责的明确、人力资源政策以及企业文化、内部审计等。下面就这几点进行分析:
1.治理结构存在缺陷、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中小企业机构设置有别于大企业的董事会、股东会机制,多数企业都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内大小事常常由一人决定,集权程度远远超出分权程度,使得内部控制缺乏全员参与,给企业的机构设置以及人员分配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部分管理者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一些规章制度,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没有实质性意义,全局观念匮乏。
2.权责分配与机构设置含糊不清
中小企业有个体规模小、灵敏度高等特点,因此企业内员工人数也相应较少,这就使得企业中时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例如:出纳兼任银行对账与货币资金审批等,这就使得内部控制所要求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大打折扣,也直接导致企业员工责任分配不清,发生事故后互相推诿的情况,不利于企业的财产安全、经营效率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3.人力资源政策不合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直接影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战略目标的实施。简单来说,可将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概括为招人、用人、留人、育人,而中小企业在这四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的问题。家族式企业和集权管理使得中小企业有时不按照工作资历和经验要求,因人设岗,致使人力资源分配不均衡;无法与大型企业媲美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导致高精尖人才不愿留在中小企业长期发展,而中小企业平时对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视不够,也造成公司员工对内部控制不以为然、走程序的态度,影响企业的长久发展。endprint
(二)风险评估不到位
任何企业的产生与发展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与挑战,而内部控制的目的就在于尽早发现风险,防患于未然。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求企业做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没有明确的控制目标,也就谈不上及时有效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因此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面临风险时,都没有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措施来规避和减轻损失,这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寿命较短的原因。
(三)企业控制活动存在漏洞
企业控制活动涵盖企业的方方面面,譬如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等,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财务账目混乱、财产盘点清查不及时、会计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都是因为企业控制活动存在漏洞没有处理的原因,因此这也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之一。
(四)内部审计、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定,企业应该根据该基本准则及配套办法结合公司的内部控制开展情况,对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进行安排,且明确内部审计的责任机构,但现实中,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大多数并没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也缺乏相应的业务人才,这就增加了企业员工串通舞弊的可能性,为日后内部控制的执行埋下了隐患。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及措施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中小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必须改变家长式管理模式,在企业的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大人事任免以及货币资金支付等业务方面(简称“三重一大”),实行集体决策,按规定履行程序,同时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与领导者真正重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才能成功实现。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执行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制度和会计系统控制等,杜绝企业中出现出纳坐支现金、兼任银行对账等不良现象,明确各个员工的职责权利,避免“踢皮球”情况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应当制定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重视员工的培训,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做到因材施教,招聘高素质、具有职业道德的人才,改善企业的内部环境,使企业员工具有竞争意识,化压力为动力,发挥每个员工的潜能,为企业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三)建立风险预警系统
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在事故发生前做好防范工作,及时识别风险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事故发生时能够马上采取风险规避、风险转移等措施对事态的发展加以控制,一旦出现财务危机和运营困难,将风险控制在企业承受度之内,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也能帮助企业做好事后监督,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四)贯彻执行内部审计、内部监督工作
中小企业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将内部审计的工作分配到实处,加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与沟通,确保信息能够及时有效的传递给领导层,同时,更要保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将审计部门直接与企业董事会挂钩,防止出现错报、瞒报的情况,杜绝纸上谈兵、口头制度的情况,将内部审计与监督工作贯彻到实处。
(五)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无法长远发展的。中小企业应当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塑造积极向上的经营理念与价值观,创造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为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提供有力保证,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贾秀彦 袁鹭,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探讨,商业会计Commercial Accounting,2014.17期
[2]高山,我国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3]王竹云,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探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4]李晶,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3
[5]程春华,试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东方企业文化 Oriental Enterprise Culture,2013.19期
[6]王晓夏,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为例,山东农业大学,2008
[7]胡子京 廖潇颖,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浅析,商场现代化,2013.24期
[8]景刚,耿慧敏,《内部控制实务与案例》,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7月第一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