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飞
在近年来全球中国艺术品市场上,新水墨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亮点之一。在2014年中国嘉德秋拍中,徐累作品《霓石》以1840万元成交,成为这一板块在2014年秋拍中的最高价拍品。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以及众多画廊都在近一两年纷纷举办中国当代水墨展。新水墨曾经一度既不为当代艺术圈认可,也难以被传统水墨所接纳,究竟是什么引起了艺术市场对于它的关注?新水墨的异军突起仅仅是板块轮动效应的表现吗?在学术支撑有所欠缺的情况下,新水墨市场会否显现出后继乏力的迹象?
重新翻出的“概念”
中国新水墨的发展和林风眠、李可染、黄宾虹、石鲁有关,尤其和林风眠关系颇大。林风眠与徐悲鸿都曾经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求学,也都曾有意识地借鉴西方艺术,改造中国传统艺术。徐悲鸿师从写实派导师弗拉孟,他继承的是当时欧洲已趋没落的写实主义传统。因为在徐悲鸿看来,中国传统艺术最大问题是缺乏严谨而科学的造型,他认为中国画在造型能力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希望用西方现实主义的科学观改变和改造中国画。徐悲鸿的方式与思路针对中国当时的现状有其进步的一面。李可染正是吸收了徐悲鸿的体系,把科学的现实主义方式用到传统山水画中,有力地推进了中国山水画的发展。
记得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所长何桂彦曾经在《当代水墨的变迁与突破》一文中表示,如果将上世纪80年代看作是“颠覆”的10年,那么,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当代水墨创作则处于“重建”的阶段。新世纪第一个10年的当代水墨创作基本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的创作方向,同时,对宏大叙事方式的拒绝与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诉求已经内化在艺术家的创作观念中,并呈现出新的特点。
中国新水墨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陈老铁、谷文达、朱振庚、田黎明、陈平、朱新建、武艺、刘进安、刘庆和、李津等。学术界认为中国新水墨由表现主义水墨、新文人画、实验水墨、都市水墨人物画组成。它们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处于一个互动状态。
对此,中国嘉德总裁助理兼中国书画部总经理郭彤曾表示,“新水墨”、“当代水墨”等概念,是近年来学术界经常提及和用到的词汇,其实这些概念主要是为了强调水墨艺术近年来出现的新面貌或者新形式,并非严谨准确的学术概念或定义,更多是为了区分和指示的方便。
中国水墨艺术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每个时代都有新的发展和不同,笔者并不认为当代水墨与古代水墨有着本质的区别。当代水墨的面貌十分丰富,形式多样,艺术家们秉持着各自的理念,进行着艰苦的艺术实践,作品面貌与古代水墨有着截然不同,但并不代表文化内核与本质的区别。我们不能完全用对传统水墨的理解去框定当代水墨,应该用新思维、新角度去看待它。
在郭彤看来,有水有墨才是画,至少在中国历史上的几千年中,一直都是这样的。但是,时代不同了,社会在发展,当代水墨这个概念,也不同于传统水墨,它需要有自己新的内涵。至于说,到底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当代水墨作品,不应该由学术界来界定,最终应该是公众审美约定俗成的东西,广大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们更有发言权。
拍场新兴的“宠儿”
当代水墨这一概念,近年来反复被媒体提及,中国嘉德多年来一直关注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曾于2012年的春秋大拍举办过两次“水墨新世界”专场拍卖,在近年的拍卖中,也时常有新水墨作品上拍,不少作品都取得了佳绩,获得了很多藏家的青睐。
北京保利在2013年的时候,曾经推出多个当代水墨系列专场。其中,“二十世纪中国当代水墨大家重要作品夜场”中,囊括了包括崔如琢、刘大为、何家英、史国良、范扬、徐累等18位自20世纪以来便致力于开拓中国当代水墨新风的艺术家,全场共计23件作品,创下了7086.3万元的佳绩,专场成交率为86.96%。
同时推出的“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专题则分为“引路人”、“实验水墨”、“新工笔”、“新水墨”四个板块。在“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专场中,共上拍112件拍品,总成交额为7944.775万元,其中,何家英的《映日》以609.5万元成为该场最高价。“现当代中国水墨回望三十年——中国新水墨”专场中,不仅推出了吴冠中、林风眠、丰子恺等现当代大家的水墨作品,还加入了如徐华翎、曾健勇等一批青年艺术家的作品。67件拍品成交总额为4324.575万元,成交率为83.58%。
北京荣宝也在近年加大了“新文人画”板块拍品的数量。去年秋拍推出的相关专场最终总成交额为1950.48万元。在该专场中,新文人画大师朱新建绘画作品专题里汇集了其60余件作品,题材涉及有传统人物、都市人物、花鸟山水题材。其中,《时装图》以53.76万元成为他当时个人作品拍卖最高价,《登枝图》以47万元紧随其后。
国际收藏界对中国水墨的兴趣持续处于上升态势中,那些兼具传统绘画技巧和时代特色的水墨作品,能带给藏家和参观者更多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和变化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应该说,正是由于近年来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让藏家更愿意跟随中国的改变去接纳新水墨这一艺术形式。
警惕鼓起的“泡沫”
不过,新水墨的火爆行情也不能不让我们担心其会否重走当代艺术的“老路”。从2012年秋拍的成交来看,资本雄霸中国当代艺术的“黄金八年”曲终人散。特别是贴有中国符号标签的当代艺术名家几近遭遇集体滑铁卢。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审美取向最早是由西方藏家主导,以尤伦斯夫妇和希克为代表,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西方藏家抛售中国当代艺术,泡沫随之破灭。
有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是新水墨的元年,大部分新水墨艺术家都在2014年打破了自己的拍卖记录。特别是在2014年10月份,香港苏富比秋拍推出的“当代文人艺术:丘壑内营”拍卖以当代水墨为主,成交率高达95%,其中8成多的拍品更以高出估价成交。紧接着,香港佳士得秋拍首次推出中国当代水墨专场,也获得90%的高成交率。保利的“中国当代水墨之中国当代新水墨”专场总成交额为1186万港元,总成交率达81.25%,是保利香港秋拍所有专场中成交率最高的一场。嘉德香港“万象——华人水墨新时代”专场上拍了80件拍品,成交率为83.75%。北京保利近年来也全力开发当代水墨板块,2014年秋拍的“水墨夜场”34件拍品,总成交额为2370.15万元,成交率为73.52%。“延展——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水墨”专场拍品共计11件,总成交额为2918.7万元,成交率为72.73%。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近些年来新水墨市场的升温,只是前些年当代艺术炒得太热,在泡沫破灭后,资本寻找新的方向,突然觉得新水墨是一个价值洼地,让许多藏家似乎找到了一个“捷径”。
然而,处于调整中的艺术市场,藏家愈加冷静,资金流动性减弱,购买行为更倾向于已被美术史肯定的画家和精品,而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很多新水墨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还没有定论。现在的行情还仅仅是一种板块轮动效应的表现,特别是其比较容易被藏家尤其是新生代藏家所接受。
对此,郭彤认为,收藏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个人喜好是第一位的,无论是选择当代水墨作品还是其他艺术品,首先要看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欢某一类或者某一件作品,不要人云亦云,不要赶时髦,不要别人买啥自己也买啥。在新水墨作品的挑选中,应该注重学术性,挑选那些经过批评家们反复研讨的、在学术上能站得住脚的艺术家的作品。当然,我们不排除某些被学术界“遗忘”的艺术家,未来能够突然爆发,美术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但是跟随学术的脚步来收藏,往往更稳妥。近年来,无论是艺术实践,还是市场实践,都证明不少新水墨作品还是具有很高艺术水准的,也受到了收藏家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