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海云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所谓有效,就是教师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空间内,根据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通过科学、恰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也可以说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回报。
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它的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习得美术知识,掌握美术技能,提高美术素养,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但目前师资力量的短缺和教师的不重视、不负责,导致小学的美术课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教师不是让学生随便画画,就是让学生看书,完全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美术方面的指导。因此,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效果、打造有效课堂成了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小学美术课究竟该怎么上,才能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试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儿童天生就对美术感兴趣,从刚刚出生学会走路、说话起,就喜欢到处涂涂画画,这是小学生学习美术的优势。但是儿童又缺乏耐心,对一件事情的专注难以持久,上课时容易分心。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的心思一直集中在课堂上,那么这堂课的有效性可以说是很低的甚至为零。教师要想走出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的困境,提高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建立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是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关系,这就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蹲下身子,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朋友和合作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努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小学生认为教师就是权威,自然也就存在畏惧感。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教师说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说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失去了学习的自主性,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完成的画作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特点,没有自己的想法,失去美术作品应该具有的生命与活力。相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者是不愿看到这样的局面的。因此,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引导他们在绘画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自己的设想,把这种设想尽可能地表现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并通过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在这样的创作过程里,学生的身心是完全放松的,是完全投入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能得到提高。
二、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学生只有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并以兴致勃勃的状态投入时,他们的观察才能变得敏锐起来,他们的思维才能变得敏捷起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以完全发挥出来,他们的个性才能得以彰显。所以,让学生对美术、对美术课感兴趣,是美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美术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他们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效。
三、关注孜孜以求的学习需要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共同合作、相互进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关注每一个学生,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需要,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要,最终达到学生习得知识、获得体验的目的。每一个美术教师都应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发展他们独特的个性,更好地体现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以正面评价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对当前学习状况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后续学习状态的期望。课堂反馈也要做到及时、准确,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各自的特长,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创作出个性化的作品。
四、鼓励丰富多彩的自我展示
小学生对颜色非常敏感,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不要受惯性思维和生活实际的约束,大胆地运用丰富的颜色进行绘画创作。天空不一定要涂成蓝色,树叶也不一定非要涂成绿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运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学生喜欢太阳和鲜花,他们就会给其涂上鲜艳的色彩;对于不喜欢的大灰狼,他们就会涂上深灰色。
教师在指导学生涂色时还必须注意色彩的协调和搭配,首先要引导学生预先确定主色调,然后再根据各自的生活体验进行灵活配色。
五、进行及时客观的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课后反思,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成功的做法以及亟待改进的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恰当,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科学,反思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主动,是否学有所获,并把自己反思的收获运用于以后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美术教师对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求应该永不停步,让学生永远对美术课堂充满无限向往,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获得成功、体验快乐,为寻求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而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