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文化与抗战时期中美军事合作

2015-05-25 02:32王松
党史文汇 2015年4期
关键词:八路军

王松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八路军文化,包括八路军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优良传统等。八路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先进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人民军队及其战略战术规律性的科学认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精神品格。

八路军文化奠定中美军事合作的基础

抗战初期,最集中体现八路军文化的是八路军的两份文件,即《八路军总指挥部布告》和《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

1937年8月29日,朱德、彭德怀向全国发表就任八路军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通电。在此前的26日签发了《八路军总指挥部布告》:

本军奉命抗日 为求民族生存

拥护中央领导 驱逐日寇出境

团结全国各界 联合法苏美英

保卫中华领土 收复失地完整

实行统一战线 抗日救国纲领

本军纪律严明 买卖照常公平

禁止拉夫拉车 禁止侵犯百姓

凡属中华同胞 一律保护认真

汉奸敌探间谍 严办决不容情

望我国人奋起 共负救亡责任

抗日战争胜利 大家共享太平

9月6日,八路军总部举行出师抗日誓师大会。全体指战员跟着朱德一字一句地高声复诵《八路军出师抗日誓词》:“日本帝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死敌,他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们父母兄弟,奸淫我们母妻姊妹,烧我们的庄稼房屋,毁我们的耕具牲口。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同胞,为了子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我们是工农出身,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替民众谋福利,对友军要亲爱,对革命要忠实,如果违反民族利益,愿受革命纪律的制裁,同志的指责。谨此宣誓。”

《布告》和《誓词》向全中国和全世界昭示了八路军的政治主张和军事战略,对中美的军事合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平型关战斗胜利结束后,朱德在当时驻于五台山的八路军总部,接待了美国记者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等中外记者。朱德阐述了八路军的战略战术,他说:“在战略上,我们打的是持久战,消耗敌人的战斗力量和补给。在战术上,我们打的是速决战。因为我们在军事上比敌人弱,我们永远避免阵地战,而混合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打击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我们发展游击战,扰乱、吸引、分散和消耗敌人。”

彭德怀也对他们说:“这是民族革命战争。要想胜利,一定得依靠部队的勇敢、自信和战斗力量,得依靠指挥员和战士们亲如手足的关系,还得依靠我们和其他中国军队的紧密团结。我们在部队和人民中,政治工作做得很深入细致。”

从敌后根据地返回汉口后,史沫特莱多次到美国大使馆向驻华大使和武官介绍八路军的活动。她多次接触约翰·戴维斯、佛兰克多恩、史迪威和陈纳德,这些人后来成为影响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重要人物。

美国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史迪威将军,曾同中共领导人和八路军高级将领有过多次接触,希冀了解人民军队持久抗战的战略战术。他对八路军、新四军英勇作战留下深刻印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日表示赞佩,并且力排蒋介石及国民党内一些人抗战不力而压制、排挤共产党的种种干扰。在当时交通运输条件恶劣、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他力主尽可能地支援给八路军、新四军抗战物资,直到最后被迫调离中国。

八路军文化促进中美军事合作的深入展开

抗战前,美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和红军了解甚少。许多人对红军的问题“不屑一顾”。 1930年7月《太平洋事务》杂志发表的文章把共产党和“土匪”相提并论。这些关于中共和红军的歪曲报道,给美国人民造成一种假象:中共和红军在给中国各地制造麻烦,他们的力量已受到政府的致命打击。

抗战中,八路军广大官兵不畏强暴,英勇善战,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感天动地的活剧。美国的一些军官和记者通过访问抗日根据地,耳闻目睹了八路军的建军宗旨,深刻感悟了八路军的强军之道和胜利之源。

身为海军部观察员的美国埃文森·福代斯·卡尔逊中校受命来到中国,临行前,罗斯福总统要求他:“我要你不时地写信给我,直接寄往白宫。告诉我你干得怎样,告诉我那里发生过什么事情。”卡尔逊曾两次由八路军总部到晋察冀边区考察,历时50天,步行和骑马走了2500 多里路,两次穿过敌人的封锁线,走遍了河北北部、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特地参观了冀中根据地的民兵和部队,还采访了日本俘虏。

第一次,在五台山金刚库,聂荣臻接见了他,他俩一直谈了大半夜,气氛十分融洽。卡尔逊向聂荣臻提了许多问题,诸如“八路军能不能在敌后坚持住”,“枪支和弹药怎样补充”,“怎样对付日军的扫荡”,“游击战争怎样开展”等等。对这些问题,聂荣臻都给予了他满意的答复。卡尔逊对聂荣臻说:“我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无非是蹲在战壕里打枪打炮,你打过来,我打过去。我们这些士兵都像机器人一样,根本不动脑子,枯燥得很。你们这种搞法,实在有味道,很有斗争艺术,一面打仗,一面考虑许多问题,不单着眼于军事,还搞政治、搞经济、搞文化,这是我从来没见过,也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

一年后,即1939年,卡尔逊第二次来到晋察冀采访。邓小平和徐向前接见了他。他看到八路军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斗争,不仅在敌后牢牢站住了脚,还创建了一个蓬蓬勃勃,处处充满新气象的抗日根据地时,对这种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的做法非常佩服。他说,我从晋察冀学到了许多新的军事思想,我也要这样搞。

后来他对美国朋友们说:“第一次看到武装起来的群众,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那里的人民在被‘征服以后起来进行反击。”他还说:“极其重要的是,所有从事报道和宣传中国抗战的人都应当了解我的发现。”

他还发现了八路军的许多特怔:

其一,八路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因为游击队根据人民群众提供的情况准确掌握敌人的行踪,然后对敌人发动突然袭击,从而取得胜利,因此,他得出结论:“这样的人民,日本人是征服不了的。日本人像一个人在大海中挣扎一样。”

其二,“八路军是中国最完整的政治团体。”他在给罗斯福的信中说:“我发现这个集团的成员(指第十八集团军领导人)总是诚实、可信、不推诿、不拖拉,他们在道德方面极端节制,经常进行自我批评,并邀请别人批评他们。”八路军“是中国最完整的政治团体。这支军队发展了一整套军事战术,它与中国其他任何军事力量采取的战术都迥然不同,并且对外国军队来说也确是陌生的。”

其三,八路军纪律严格,官兵团结。官兵之间充满信任。每次战役之前都举行会议,详细解释和讨论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和性质、每个人承担的任务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仗打完以后,充分分析胜败的原因和它同抗战的总目标的关系。

其四,八路军以民族大业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其他的军队充分合作。“我发现八路军的将领们都是忠于中央政府的。统一战线运转得很好,八路军、山西军和中央军充分合作,这使我感到意外。”

其五,八路军的体制具有优势。给卡尔逊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这种体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他对美国朋友说,这些战士经过最严格的体力训练,认识到每个人做出最大努力的重要性,因而变得非常坚强,他们往往完成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八路军文化促进中、美两国军队的相互了解

一批批美国新闻记者和军人在抗日根据地耳闻目睹了八路军官兵坚持抗战的日日夜夜,亲身感悟了抗日根据地艰苦而丰富的战斗生活。1938年1月至2月,美国人约翰·本杰明·鲍威尔主编的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连续在“中国名人录”专栏中介绍朱德、彭德怀、毛泽东、周恩来、林彪等中共和八路军领导人的简历,并附有照片,同时还刊文介绍八路军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敌后根据地的情况,在国际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是八路军中第一个随军外国记者,同八路军官兵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赴八路军抗敌前线采访,随八路军总部转战各地,多次访问了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八路军将领。她与八路军战士同吃同住,她关心普通士兵的生活,增进了与他们的感情。史沫特莱与八路军相处不到半年,便深深地爱上了这支部队。她说:“离开你们,就是要我去死,或者等于去死。”在同八路军的朝夕相处之中,她激发出一颗“火热的心”,而这颗“火热的心吸引了各式各样的人”,包括卡尔逊、史迪威、鲍威尔等一批美国军官和记者。

美国记者约翰·罗德里克写道:“我首次拜会朱德,是1945年在中国西北的延安。作为共产主义军队的总司令,他在‘枣园的生活是极其俭朴的。他当时约60岁,就好像一位慈祥的祖父一样,他亲切的脸孔,时常挂着笑容,使最怀批评性的访客也会消除敌意和顾虑。”

不仅仅是美国记者,美国的军官也对八路军的将领们留下很好的印象。抗战时期,史迪威在武汉会见了中共领导人周恩来、叶剑英等,他在日记中这样记述对他们的印象:“坦率、有礼、友好和直截了当”,与他所接触的国民党军官们“装模作样的傲慢大不相同”。因此,他对中国的抗日战争能由这些人肩负充满了希望。

1944年10月,史迪威在离开中国前,给朱德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朱德将军:由于我已被解除在中国战区的职务,我谨向您,共产党武装部队首脑,为我们今后不能在对日作战中同您合作深表遗憾。您在对我们共同的敌人作战中发展了卓越的部队,我曾期望与您联合作战,但现在此事已成泡影。祝您战斗顺利并取得胜利。我谨向您致意。”

八路军文化受到美军有识之士的尊重

在同美军合作的过程中,八路军的立足点始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克服战争中的重重困难,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1年12月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与美国的交往主要还局限于同斯诺、史沫特莱等少数几个美国记者的民间接触。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八路军积极同美国政府和官方人士的直接接触,逐渐开始了与美方的军事、情报合作。

1942年5月,周恩来会见随美军军事代表团来渝的斯诺,委托他向即将来华的美国总统特使居里转交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有关材料,并附一封信。信中指出,中国八路军、新四军在敌人的后方激烈作战,但是两年半来,国民政府停止给他们任何补充,军费也停止拨发,甚至还禁止将国际友人捐赠的药品输送给他们。呼吁同盟国给他们援助,以便有效地打击同盟国的共同敌人——日本法西斯。

此后,共产党的领导人和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们也多次向美军观察组表达了争取美援的意向。

1942年5月间,周恩来在会见随美国军事代表团来渝的斯诺时,明确表示希望美军派正式代表团访问延安。

1944年6月上旬,中外记者参观团抵达延安参观考察。他们先后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亲切接见,并参观访问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学校、工厂、农场等;还和2000多名群众一起观看了秧歌表演。后来,外国记者又赴八路军前线,到晋绥军区第八分区战地考察。当我威武的战士押着俘虏,扛着刚从敌人手里缴获来的步枪、机枪,从外国记者和国民党中宣部代表面前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过时,美国《时代杂志》等媒体的记者爱泼斯坦先生禁不住翘起大拇指,连说道:“八路军的战术,真高!真高!”

1944年7~8月,美军先后派了两批观察组赴延安。作为军事观察组,其任务主要是了解华北地区军事情报,特别要估价共产党的战争能力以及对战争可能的贡献,提出通过援助增强其战斗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受到热烈的欢迎。在八路军的积极协助下,仅在头两个月,观察组就成功地发送了112份报告。他们在发给美国军方的报告中说,在共产党那里,“日本人受到积极反抗”,“有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氛和力量,一种和敌人交手的愿望,这在国民党的中国是难以见到的”。他们认为,“在对日战争后期,共产党人能比蒋介石对我们有用得多。可以成为美国有效的盟军”。美军观察组指出,中共军队从1941年以来没有得到任何供应,美援分配不当使美援对中国抗战的作用大打折扣了,他们建议应当给予中共军队以相当援助。

诚然,由于美国政府高层始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力量认识不足,加之蒋介石集团的极力阻挠,美军观察组关于给予八路军军事援助的建议最终付之东流。但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点的八路军文化,使美军观察组成员受到很大的触动。八路军坚持独立自主立场和军事实践活动,给美军观察组成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八路军欢迎美军观察组来延安,积极协助美军观察组工作,是着眼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局,并不仅仅为了争取美国援助。这一点,美军观察组成员感触颇深。在其报告中说,感到有3点不可思议:一是延安人对金钱不感兴趣;二是延安人待人接物,不尚虚文,和一般中国人爱讲面子的传统不一样;三是延安人没有人开口要美援。包瑞德和谢伟思等人发现延安的共产党人与他们所接触的那些国民党人完全不同。当他们了解到,八路军“显然并不期望我们会立即着手执行一项援助共产党部队的计划”时,确实深受触动。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组长鲍瑞德报告说:“对于他们在过去战争中努力建立的功绩,我给予了最公平的总评价。将来,他们也能够一如既往地做出新的贡献。”

八路军文化开启中国共产党及人民军队同美军和民众广泛交流的大门,成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交流与合作的纽带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杜鲁门政府支持下,公然发动了内战。此时,已经退役的卡尔逊仍密切关注着中国局势的发展。他在旧金山新闻俱乐部的讲坛上,向美国政府大声疾呼:“把我们的军队从中国撤回来。对中国最有利的是,让中国人民自己决定由谁来领导他们。”1946年冬,卡尔逊同一些美国进步人士在旧金山召开了“中国和远东大会”,声援中国人民。周恩来曾致电卡尔逊,发出“贵会为中美人民友谊之表征”的肯定与祝贺。1947年,在病中的卡尔逊从《纽约时报》上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的重点进攻,正向中原地区挺进的消息,他高兴地预言:“中国共产党 18个月内就会取得全国胜利。”

新中国建立后,史迪威夫人曾想重访中国,遗憾的是她在中美建交之前于1972年病逝。中美建交后,史迪威的两个女儿史文思、史文森先后到中国访问,受到宋庆龄、邓颖超、康克清的接见。1976年当宋庆龄接见她们的时候,亲切地对她们说:“史迪威将军心中装着中国人民的利益,他预见到中国人民将建设一个新的强大的中国,并为此目的付出了力量。中国人民将永不会忘记他的忠诚和友谊。”中美建交后,美国成立了民间组织——美中友好协会,史家姐妹均是会员。1992年在重庆成立“史迪威研究会”时,年近八旬的史文思还来到重庆出席了成立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先后3次长时间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为中美的和解做出了贡献。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约见斯诺,进行了一次长达5个小时的谈话。其中谈到中美关系时,毛泽东表示:欢迎尼克松访华,他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也行。一年多后的1972年2月12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来到北京,开始了震动世界的访华之旅。

抗战时期八路军与美军的军事合作,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军队第一次与西方军队的交流与合作。八路军文化,促使美国军人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这对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起到了重要作用。卡尔逊在给罗斯福的信中说:“这支军队在十年中击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也使它能赢得对日作战的胜利,而中国的其他军队则做不到。”他还指出:“在这样的一场战争中,中国会是我们的盟友。”

八路军文化向美国、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具有灵活机动战略战术的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联合国内外一切力量一致抗日,坚持独立自主的道路,显示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必定赢得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路军文化所具有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战斗性等特质,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

(责编 兴柱)

猜你喜欢
八路军
八路军战地记者的日记本
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的建立及其活动
在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的战斗岁月
忻口会战中的八路军
蒋介石为八路军改名的真实目的何在?
八路军山东纵队的创建与发展
国民党将领观摩八路军打伏击战
对八路军留守兵团几则史实的考证
八路军、新四军拥有哪些武器装备?
八路军第1纵队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