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像一块调色板,不停地调呀调,调出我们的五彩记忆;童年像一块魔方,轻轻地转呀转,转出我们的喜怒哀乐;童年像一阵清风,柔柔地吹呀吹,来也匆匆,去也无踪……千百种生动的比喻,也无法描绘出童年的美好。对于童年,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记忆,这记忆里,有欢乐,有悲伤,有振作,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手足的宽容与赞赏……让我们走进《流泪的蛋糕》,与小作者一起去品味童年中一段特别的回忆。
打开童年的记忆宝盒,里面有数不清的往事,像一颗颗珍珠,散发出五彩的光芒。其中有一颗却是灰色的,因为它的光芒被蛋糕的眼泪所冲刷。
那一天,爷爷去出差了,奶奶去旅游了,妈妈在上班,爸爸要加班,平常热闹的家里冷清极了。放学了,空荡荡的家里只有我和弟弟了。我带着一种大小姐的口气对弟弟说:“老弟,怎么办呢?我肚子好饿哟!”
正埋头写作业的弟弟有气无力地说:“我也饿呀,大小姐!”
“是吗?那快去给本小姐做饭呀!”我颐(yí)指气使地说。
“喂!你傻了吧?我又不会做饭!” 弟弟的嘴巴也不饶人,“再说了,你是姐姐,要照顾也应该是你照顾我这个老弟吧!”
“嘻……我知道啦,和你开玩笑的啦……”听弟弟这么一说,我觉得不好意思了,赶紧岔(chà)开了话题。
“咦?这什么味道啊?这么香!”我像闻着鱼腥味的猫一样吸了吸鼻子,开始四处搜索起来。原来,餐桌上有一块差不多8厘米长,7厘米宽的蛋糕,那上面铺满了切成各种形状的水果,还有奶油做成的各种小图案,正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呢!
天无绝人之路啊!这不是现成的晚餐吗?我心里乐开了花,刹那间觉得生活真是太美好了。
“哇!酸酸甜甜的,味道正好!”不知什么时候,我已经抓起一小块放进嘴里,细细品尝了起来。“啊!不能吃啊!”本在写作业的弟弟听见我的赞叹声,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阻止,可是为时已晚,蛋糕已经被我挖出了一个小洞。
“为什么啊?”我不解地问,“蛋糕放在桌上,不就是让我们吃的吗?”
“因为……因为……我不知道……”弟弟支吾(wu)着。
“那不就没事了吗?”我轻松地说,随后又拿起一小块放进嘴里,“唔,好吃,真是人间美味呀!”作为一个好姐姐,当然要与弟弟“有福同享”了,于是,我又拿起了一小块就往弟弟嘴里塞。
“喂!谁让你们吃的,这是我为朋友的宝宝周岁生日买的!”一声“河东狮吼”,吓得我手里的蛋糕都掉在了地上。原来是妈妈回家了,她看见桌上已经面目全非的蛋糕,再看看弟弟嘴角上的奶油,气得七窍生烟,一上来就是一巴掌,不过,那巴掌不是打在我的脸上,而是打在了弟弟脸上。弟弟捂着被打得红肿的脸,一声不吭地流着泪。我在旁边看着,既心疼又惭愧,可是,妈妈那瞪得比铜铃还大的眼睛,让我感到无限的恐惧,我张开的嘴又紧紧地闭上了。
屋子里一片沉静。不知过了多久,蛋糕上面的奶油融化了,滴滴答答地往下流,似乎也在为弟弟所受的委屈而流泪,我仿佛听到它边抽泣边说:“你快说实话吧!”可是,懦(nuò)弱的我却始终没有开口,虽然我的内心怀着深深的愧疚。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那流泪的蛋糕铭刻在了我的记忆中,那份愧疚(jiù)也深藏在我心中。我无数次暗暗地向弟弟道歉:弟弟,对不起,你原谅我吧,我保证,我以后一定会变成一个实话实说的人,不会再撒谎了,原谅我吧!
指导教师 倪济建初见本题,是不是有些惊艳的感觉?蛋糕本无情,为何会流泪?一个小小的拟人手法的运用,顿时为文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撩开这篇文章的神秘面纱。
比喻式的开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童年生活的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句却笔锋一转,用“灰色”一词暗示这将是一段让人黯然失神的记忆,“蛋糕的眼泪”不仅扣题,也留下一个悬念:蛋糕为什么流泪?
这几段对话描写堪称是本文的亮点,提示语的出现形式多样,使对话描写更生动。适当地穿插动作、神态描写,加强了文章的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联想出小作者所描述的场景,读起来更加生动。
仅仅一个小小的蛋糕,就让小作者发出“生活真是太美好了”的感叹,可见在童年,快乐是那么易得,愿望是那么容易满足!这段心理活动描写,真实、生动地刻画出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形象。“天无绝人之路”这句俗语的引用,更是将“我”欣喜若狂的形象惟妙惟肖地描画出来。
一个“抓”字,将“我”迫不及待的心态完全展露出来;弟弟“急急忙忙地跑过来阻止”的动作描写,则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3个省略号的使用,形象地刻画出了弟弟阻止无果后的犹豫心理,给读者留下想像的空间。
留恋于蛋糕美味的“我”,并没有留意到弟弟的犹豫,依然“轻松”,在“有福同享”的心理驱使下,将弟弟也拖下了水:“拿起了一小块就往弟弟嘴里塞”,“塞”这一细节描写,使下文的情节发展显得合情合理,可谓必不可少。
这段小作者采用“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通过语言描写将妈妈“火冒三丈”的形象展示出来,再通过“气得七窍生烟”这一神态描写将形象强化,然后再运用“一上来就是一巴掌”这一动作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行文至此,谜题解开,弟弟因蛋糕而替我挨了一巴掌。奶油融化本是自然现象,在心怀悔恨的“我”看来,这就是眼泪,这蛋糕的眼泪其实是“我”的悔恨之泪啊!结尾处“我”的悔恨之情溢于言表,也再一次从侧面突出了弟弟的“宽容之情”“手足之爱”。
一、修辞拼盘
其实拼盘也是一门技术,需要经过正规的学习与训练,才能掌握。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在这篇文章里发现了神奇的拼盘吗?
拼盘第一料:“流泪的蛋糕”。一看到这个题目,你肯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流泪本是有感情、有思想的人才会有的表情,为何一块没有生命力的蛋糕也会流泪呢?这就是小作者在文中使用的第一种拼盘材料——拟人。这种手法的使用,赋予无生命的蛋糕以丰富的情感,使读者对文章产生鲜明的印象和强烈的好奇心,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拼盘第二料:“闻着鱼腥味的猫”。小作者在写自己闻到蛋糕的香味后的表现时,运用了“我像闻着鱼腥味的猫一样吸了吸鼻子,开始四处搜索起来”。这个形象的比喻,将一个天真可爱而又有点小馋(chán)嘴的孩子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在文中,类似这样的比喻还有“打开童年的记忆宝盒,里面有数不清的往事,像一颗颗珍珠,散发出五彩的光芒”。将抽象的童年往事比作具体的珍珠,突出了童年往事的美好,表达了对童年的留恋。
拼盘第三料:“气得七窍生烟”。送朋友的蛋糕已面目全非,妈妈气得不轻,作者用了“七窍(qiào)生烟”这个词来形容妈妈生气的程度,这种夸张的写法,通过对妈妈生气形象的渲染,引起读者丰富的想像。文章中类似的句子,还有对妈妈的眼神描写:“那瞪得比铜铃还大的眼睛”;对妈妈语言的描写“河东狮吼”,无不生动地突出了妈妈的形象。
现在小朋友们明白了吧,这文中神奇的拼盘,就是小作者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文章增色了不少。
二、对话揭秘
对话描写是塑(sù)造人物形象的一个主要方法,精彩的对话描写,不仅能明确地说明人物的心理变化,更能体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所以,好的叙事文章离不开精彩的对话描写,本文的对话描写中隐藏着不少秘密,小朋友们想知道吗?蔡老师来告诉你哦!
对话揭秘一:变化多端的提示语。细心的同学们可能已经发现了,这篇文章中的提示语所在的位置可谓“变化多端”,有的在前,如“正埋头写作业的弟弟有气无力地说:‘我也饿呀,大小姐!”有的在后,如“‘因为……因为……我不知道……弟弟支吾着。”还有的在中间,如“‘为什么啊?我不解地问,‘蛋糕放在桌上,不就是让我们吃的吗?”这种位置的变化使人物对话的形式更加灵活,文章语言表达更加生动。
对话揭秘二:丰富多彩的修饰语。小朋友们可能注意到了,在文中对话的提示语中,并不只有干巴巴的“××说”,而是插入适当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如“弟弟有气无力地说”、“我颐指气使地说”、“我轻松地说,随后又拿起一小块放进嘴里”……这些修饰性语言的运用,让文章更具画面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看来,要写好对话,光有语言描写还不行,还需要适当地插入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才能更打动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