荃银高科:顺势而为 逆境起舞

2015-05-24 16:15杨帆
种子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商业化水稻农业

◇杨帆

荃银高科:顺势而为 逆境起舞

◇杨帆

良种是现代农业化发展的“生命线”,谁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导权。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荃银高科走出了一条不同凡响的创新路子——以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为核心,以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为砝码,以创新经营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为手段,逐步扩大优势产品的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用实际行动积极践行了顺境时要顺势而为,逆境时更要逆势起舞的精神。

荃银高科种子加工流水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记者见到了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全贵,他个头不高,戴着一副眼镜,眼睛里闪动着文雅、精明、果断、沉稳的光芒。通过谈话,记者了解到荃银高科在兴企强企的战略道路上正谋篇布局,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蓄势待发。

朱全贵谈到,当前,我国种业既面临着企业普遍弱小、市场无序竞争、外资企业强势进入、种子市场管理滞后的严峻挑战,又面对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转型等难得的机遇。他表示,眼下最重要的就是得失心不能太重。行业正在经历“洗牌”,顺势而为固然可喜,逆势起舞才更可贵,通过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才可以让企业焕发生机,这样的逆境使人成长,涅槃重生后必定更加辉煌!

广泛布局 专注于商业化育种体系建设

谈到公司的发展状况,朱全贵如数家珍:安徽荃银高科是一家集种子科研、生产、经营及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种企,是中国种业骨干信用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中国种业五十强”中排名第16位,杂交水稻研发水平处于种子行业前三位,国际贸易种子出口业务位居全国前三位。近年来,公司一手抓种子研发,一手抓良种良法推广,以高品质、高服务、高质量取得了农民朋友的信赖。目前,优质杂交水稻和玉米品种已经成为黄淮海地区广大农民种粮的首选品牌。

荃银高科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得益于公司长远的科研战略,并矢志不渝地构建自己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对于种子企业而言,怎样才能构建起自己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呢?朱全贵为记者详细介绍了公司近年来前进的足迹。“商业化育种体系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育什么品种,要紧贴农民的种植习惯,农业生产需要什么品种,企业就培育和生产什么品种。”朱全贵对此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打造商业化育种体系,是企业科研实力不断提升的强有力保证。目前,荃银高科已经迈出了自身研发体系的建设步伐,正从传统、个性化育种,逐渐转变为现代化、信息化、技术化科学育种。特别是公司上市后,在打造商业化育种平台上更是大手笔:成立了荃银农科院,并组建了自己的分子育种实验室;在合肥建设有约33 hm2的水稻科研基地,在海南建设有约6.7 hm2水稻试验站和3.3 hm2玉米试验站;在全国合作设立了100多个水稻和玉米生态鉴定点,这些都极大地支撑了公司的科研发展。

荃银高科研发体系稳定,团队效率高,专业化分工明确。“商业化育种成败的关键就是留住人才。对荃银高科来说,就是以荃银农科院为依托,全面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对于这一点,朱全贵体会最深。他告诉记者,荃银高科近3年研发投入累计达5 600万元,占销售收入比例均值达6.4%,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公司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其中有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的39人,硕士以上学历的25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4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战略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人。公司于2011年被安徽省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安徽省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安徽省水稻抗性育种”依托单位。

辛勤耕耘洒汗水,创优争先结硕果。荃银高科目前已申请及获专利授权14项(发明1项),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授权12项;主持地方标准4项,鉴定水稻不育系12个,鉴定省级科技成果3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拥有自主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38个、杂交油菜品种4个、抗虫杂交棉品种4个、玉米品种2个,选育了一批西瓜、甜瓜、西葫芦等新品种。尤其公司选育的具有突破性的荃9311A水稻不育系,受到国内知名农业专家的高度关注。

科研上,荃银高科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在加强企业自身科研体系建设的同时,在对外科研交流合作上也是动作频频。伴随着国务院8号文件的出台,荃银高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资源共享”等形式,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安徽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2011年7月,公司与安徽省农科院在全国率先实施科企合作,共建“分子育种联合实验室”,实现了“产学研联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科企合作新模式。科企协同创新驱动商业化育种,助力荃银高科再次腾飞。

超前谋划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国。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海外大战略的背景下,荃银高科积极部署,构建战略布局,通过高瞻远瞩的精心谋划,将公司的优势产业打入国际市场。

首先是种子出口贸易,荃银高科年出口杂交水稻等种子3 000 t以上,覆盖印尼、孟加拉、巴基斯坦、越南、安哥拉等东南亚、非洲国家,种子出口总量位于全国前列。这是公司走向海外市场的第一步。通过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公司的海外业务规模目前处于行业前列。

朱全贵在玉米制种基地考察

其次是海外农业项目,朱全贵表示,农业技术服务从“进”到“出”,海外拓展前景广阔并大有可为。勇于创新,拓展海外农业发展空间是荃银高科战略实施的第二步。海外农业技术服务和规模种植承包是荃银高科近年来在海外逐步开展的新型业务。其中,公司合作参与的安哥拉国家粮食工程建设,承担其1 500 hm2水稻农场的开垦与种植运营,并负责5 000 hm2玉米农场的品种培育和技术服务,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粮食生产和农业进步。

未来,公司还计划利用自身产品优势、技术优势和融资优势等,在印尼、柬埔寨等具有农作物种植优势的国家开辟荒地,开展规模化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及粮食加工与贸易。

在一系列项目上马的同时,公司还积极推进海外发展育繁推一体化建设。荃银高科利用杂交水稻研发优势,结合东南亚国家水稻资源,在东南亚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开拓海外市场,实现国际化战略。2014年1月,荃银高科在缅甸率先投资,设立中缅合资种业公司,建立研发、生产、销售中心,以加快提高东南亚地区的市场占有率。

荃银高科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已经与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共同承办“2014年亚洲国家杂交棉农业技术培训班”;为安哥拉农业部培训水稻、玉米种植技术人员;与国有孟加拉农业开发公司(BADC)签署长期技术与经贸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孟加拉联合建立“中孟农业科技示范园”。

探索方向 创新经营和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种业发展方向,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朱全贵认为,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创新经营模式和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

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安全水平,荃银高科整合农业生产全产业链资源,与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润米业共同探索农业生产服务新模式,在安徽省农业大县霍邱共同成立安徽荃润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整合农业生产资源,组织当地农机合作社、育秧工厂等,共同建立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植保、收割、加工”等一条龙服务。经过两年多的运作,公司已服务农业大户200余户,服务面积达1.3万hm2,该模式可为大户节约成本150元/667 m2,提高了种粮大户的种粮收益。

“农业信息化建设,是农业致富的必由之路。作为现代化种企,更需要加速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朱全贵一脸笃定。为完善服务模式,公司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日常工作中的作用,建设信息化平台,将大数据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减少传送层级,加快速度,降低成本,实现“可控制、可复制、可持续”的发展态势。目前公司与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发起成立了“爱种网”,以探索农资网上销售模式;与和君集团共同成立“滴滴生活网上农产品销售平台”;成立荃银高盛农产品批发公司,在安徽粮食大县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为农民提供农资和农产品的交易平台。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仍然低下,亟需利用高素质人才、高水平经营的高标准农田来示范、引导、带动农民科学种田,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同时,农村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劳动能力都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未来谁来种田”问题日益严重。荃银高科早把视野投向了更远的地方,组织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着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成为了公司经营的主要阵地。

2012年2月,荃银高科与安徽团省委、安徽农业大学三方携手,共同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据了解,该项目培养采取校内学习、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专门课程,特定条件遴选学员,经联合培养的优秀学生可自由组成3~5人的创业团队,毕业后进入农场进行“孵化”,孵化考核通过后,可获得团校企三方的创业支持。“该模式在国内尚属首创,受到了中央农村领导小组的关注,新华社内参对这一模式进行了跟踪报道”,朱全贵一脸的兴奋。2015年,农业部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发起现代新型农民的培训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在全国培训10 000名新型农民。2015年7月,荃银高科作为唯一的一家企业,承担了安徽省首批新型农民培训,首批共培训种粮大户100多名,取得了轰动性效应。

采访结束的时候,朱全贵郑重告诉记者,虽然当前的种业形势不是很好,但是只要坚定信心,在顺势时,顺势而为,奋力拼搏;在逆势时,逆流而上,逆境起舞,必定会大有作为。未来,荃银将继续秉承“产业为本、战略为势、金融为器、创新为魂”的指导思想,通过引进中新融创,成立产业并购基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采取股权激励、兼并重组等措施,内伸外延,做大做强民族种业。

猜你喜欢
商业化水稻农业
什么是海水稻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一季水稻
水稻花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