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蒙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进入一种主动积极参与的学习境界,学习就会高效。学生在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学习效果会不尽人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把握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他们以最佳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科学的环境中来。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学习高效。
一、把握教学时机,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一门新课的时候,总是充满好奇心,虽然在小学学过《科学》,但初中《科学》从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上升了一个层次。所以第一课的亮相很重要,教师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有旺盛的求知欲等特点精心设计好绪论课,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把学生对科学和自然现象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到使他们产生对科学探索的强烈愿望。
案例1:活的手机链
在上“科学入门”时,我“不小心”拿出了手机,上面的那一根新颖别致、生机盎然的植物手机链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我顺势介绍:这是利用最新的生物培养技术,将事先培育好的植物种植到小巧的透明瓶子里。瓶内培养基里面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成份。只要保证日常光照和温度,5-7天给她浇浇水(把小花房在水里面浸泡30-50秒),植物就可以在小花房里面生长2-4个月。高科技的生长控制技术会控制好植物的生长速度,神奇而有趣,精致而可爱。课后有的学生说要回家自己动手做一款有特色的手机链,有的说要学好科学,将来也要搞一些创造发明,学习科学的积极性陡增。
另外,还可结合图片、模拟动画给学生讲述通过克隆技术诞生的“多莉”羊,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导入人的生长激素的巨鼠;也可介绍生物能源的开发、核电站的崛起、太阳能的利用、卫星的发射、人类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等。这些自然科学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工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让学生闻之即乐之。
二、加强目的性教育,提高愿学情绪
夸美纽斯说过:“不了解用途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无异于来自其它世界的怪物,学生会毫不关心它的存在,更不会产生掌握它的需求。”初中科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很多知识可解释日常生活现象,人们利用它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地、合理地进行引用和拓展。当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用途非常明确,而且深知学有所值时,便会产生“愿学”的情感。
案例2:人履薄冰
在学“固体压强”的时候,我给学生讲述了《狼图腾》中的拖羊片段:羊群被狼赶到结了薄冰的湖面上,活活冻死后被雪覆盖,牧民们在面对饥饿的威胁时,想以羊为食,可冰面太薄,人一上去冰就会碎,怎么办呢?“请同学们帮牧民想想办法”(快速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中来)。而此时的学生往往因缺乏一定的知识而形成一种讲授内容与求知心理间的“不协调”,表现出急于想获得相关知识的渴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能帮牧民想出好办法了”,在这样的引导之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学习的过程自然也成了一种愉快的经历。新课结束时,同学们都想到用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的方法来帮助牧民,我肯定了他们,最后给出了结尾:牧民们给两块大毡子浇上水,结冰后放到冰面上,人站上面,一前一后不停地交替毡子,走到湖中央,把羊放到毡子上后拖回岸上。
随着学习的深入,同学们常会注意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用所学知识解释。教学中也可渗入一些学生关心和苦恼并企求解决的问题:如膳食的合理营养、如何提高用脑效率等等。通过利用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教学,让学生立足现实、放眼未来,感到任重而道远,立志努力学习和深入探究,兴趣油然而生。这种切合学生自身需要、自身发展的教学无疑为“乐学”情感的形成作了良好的铺垫。
三、创设新奇的情境,体会解惑的快乐
生动、有趣的材料,能唤起人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促使学生迷恋某一学科进入高效学习状态的主要因素。而我们科学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生动的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有目的地将一些教材知识进行发掘与适当加工变成“新奇”素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解决问题,体会解惑带来的快乐。
案例3:浮在空中的人
在学习“浮力”这一知识时,我用电影《哈里波特2》中的一个情节引入:会法术的哈里波特手指一指老巫婆,老巫婆的身体就开始慢慢膨胀,撑破了衣物,随着她的身体越来越大,老巫婆也由站在地面逐渐的腾空而起,最后浮在了空中。学生因这种新奇的情境而专注于教学之中,并不约而同的产生这样的疑问“人怎么可能浮在空中呢?”。这时,教师结合浮力的相关知识和规律与学生们一起分析:满足什么条件可以使老巫婆浮在空中?这样的学习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浮力的积极性。
通过新奇情境的设置,可以变抽象知识为活的现象、具体的过程,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实在,物质世界的奇妙,强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从而触发了学生的精神需要,新知识的学习便在一种良好的情境中得以进行。
四、掌握学习方法,达成“会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的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和联系。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创造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案例7:树的身份证
在学习“常见的植物”时,课上我教给学生植物分类以及查检索表的方法,课后我利用学校丰富的植物资源,带领学生到校园认识了各种植物,让他们课外查找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些植物的信息,结果学生不仅查好了信息,而且还将这些信息做成了一张张植物身份证,申请学校统一制作并挂在了相应的树上,让全校的师生都能认识它们。有的学生还打算拍下树木春花秋实的照片,明年再给树木换上新版身份证。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确实从对科学的一无所知到愿意学习科学、到快乐的学习科学,再到会主动的去学习科学,达成了从“愿学”→“乐学”→“会学”的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中充满了欢声笑语,学习科学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个充满愉悦的过程,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开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