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冰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巧设“疑问”,激发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可见,“设疑”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从而达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减法认识时,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老师提问: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老师给予表扬,接着老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便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此时,教师遗憾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老师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不对吗?”这时老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老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这时同学们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通过游戏,激发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如:猜谜语,找朋友,夺红旗,开火车,我是小小邮递员,比比谁最火眼金睛等等。如教认数8时,首先我让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小圆片摆8的组成;接着老师摆出1-7的数字卡片,指名学生“找对子”;然后做“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把1-7的数字卡分别发给7个同学,每人拿一张站在讲桌前,然后指名其中一人手拿自己的卡片站在6个同学的对面,用自己的卡片去找朋友,他的数字卡片和对面的数字卡片组成了8,大家齐说:“对!”不是8,齐说:“不对!”最后看谁得分多,老师和同学比赛,老师拿出一张数字卡(老师慢慢的出现给学生有个思考的时间)全体同学说出和老师数字卡片组成的数,学生齐说说对了(一个不错),学生得分,如果有一个说错,老师得分,做这个游戏时,同学们更齐心了,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少有错。
三、直观形象,唤发兴趣
直观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感知、理解知识创造条件,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如教认“2”时,我先出示实物:2个梨、2棵树、2个杯子、2块糖、2辆小汽车、2朵花,让学生数一数再让学生摆2根小棒,2个圆、2个正方形等具体的实物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摆图形时,提问:“这些物体不一样,但它们的数量一样吗?”学生明白尽管这些东西各不相同,但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使他们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并在实物下面写“2”。再请学生找出生活中数量是“2”的各种各样东西,又问:“你们看到或听到‘2这个数时会想些什么?”他们可能会想到人有2只手,2只脚,自行车有两个轮子,吃饭要用2根筷子等等,从而使学生又从抽象“2”想到实物,使学生初步形成“2”的概念。由于直观形象的方法适应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比较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理解力差与教学概念抽象的矛盾,使学生沿着实物——表象——抽象的顺序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四、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多数数学教师都感到:在教学一些概念、法则时,学生往往觉得很枯燥,兴趣不高,教师也觉得教起来吃力。可是如果通过直观的演示、实验、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直接感知和体验,这样学生才能轻松而深刻的理解并掌握概念。
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我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再利用旧知识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用10分左右的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推导出梯形面积主要有六种方法。(1)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2)沿梯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把梯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3)沿梯形的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在梯形的下底上找一点,把梯形分割成三个三角形;(5)沿着梯形的上底的两个端点画出两条高,把梯形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两个三角形;(6)沿梯形的中位线向下对折,再沿两腰中点向下作垂线,把两个三角形向内所变成两个长方形。可见,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和创新意识。
五、精选练习,巩固兴趣
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精心设计巩固概念的练习,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练习,多题一解的练习,也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如:教学《克和千克》后,可以设计如下练习让学生体验克和千克: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一个乒乓球约3( );我的书包约3( );我的体重约24( )等,选择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让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理解克和千克的不同质量,而不是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对克和千克有更深刻的认识。如6□7>649,□里可以是( )。对于差生只要求能够填出几个,对于中等生能够全部填出,对于优等生应概括出方法。这种形式的练习题让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在进行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的教学时,结合本班人数出示了这样一个题目: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25%,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百分之几? 教师启发学生利用多种方法来解答这道题,学生最后得到了三种不同的方法。学生能从解题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巩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学到新知识和技能。以培养学习兴趣为核心,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申颖慧.《情感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陕西实验中学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3]李红.《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