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红
【摘 要】一句话,教师的阅读教学方法陈旧,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所致。我根据自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认为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大胆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在此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关键词】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的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在新课标的实施下,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也十分重视语文阅读教学,然而效果却不大理想,许多学生仍然对试题中的阅读题目心中没底,丢分严重。这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唯恐有遗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也是围绕着教师的灌输而进行的。
一、更新理念,角色定位
新的课程理念将教师由课程的传播者变为课程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活用教材,还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本班学生丰富的课程资源,要充分挖掘并利用语文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与学生沟通所发现的实际情况,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教材上没有的,教师预先也没有想到的,这种动态生成的语文课程资源,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走向社会大课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和使用语文的习惯。
二、转变方式,激活资源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自能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在1963年的一则书简中他说道:“阅读教学之目的,我以为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融合了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又吸收了国外先进教育科研成果,他的培养良好读书习惯的观点对我们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课堂阅读环境较为特殊,它既能进行个体的独立思考,又会受到群体的阅读制约,因此,阅读必须互动。“文本与阅读主体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惟有互动课堂才是流动的、鲜活的、生机的课堂,个性化阅读结论的开放交流,畅所欲言,可充实完善自我,提升思考质量。
三、品读感悟,高效阅读
新的课堂,教师要善于启发、激趣、组织学生学习,学生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探究,灵活运用,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此目标下,为摆脱陈旧的教育理念的束缚,打破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提高阅读的教学模式,尝试如下。
(一)导入
恰当而精彩的导入是教学顺利进行的第一步。导入方法有复习导入、背景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可根据文章特点和学生情况而选择,以求激发学习兴趣。
(二)交流预习情况
有条件的可利用展台,无条件的可分组交流,或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提倡预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有利于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丰富学生的见闻,促进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课外的联系。
(三)品读感悟
第一,读: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指导学生按不同文体的阅读要领进行阅读,抓住关键词句和语段整体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通过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只有把作者的思路弄清楚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也要从作者的思路入手,弄清作者运用了哪些主要材料,初步了解作者有些什么表达意图。正如叶圣陶所说:“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想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例如,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背影》,这是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写的散文。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背影”这条线索,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那么文中通过“父亲的背影”饱含着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以及强烈的思念之情,就不难理解了。阅读者在每次阅读时都应带着一定的目的,目的性是阅读的前提。因此在阅读时,我们要寻找一个思维的突破口,对于一般作品而言,重点就在于内容和形式这两个方面,根据自己的阅读需求,就内容上,我们可以从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中心主旨,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来感悟作品;就形式上,我们可以从作品的文学样式,结构形式安排,语言特色等来理解作品。
第二,品:精细阅读,局部揣摩。指导学生养成圈点批注的习惯,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和动人之处,揣摩词句的表现力,从而更深刻的理解文章的内在美质。例如,在教学《背影》中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车站买橘,刻画背影”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文章除了写父亲的肖像、语言、动作等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什么细节体现自己情感的?这样作者的写作目的就不难而知。
第三,悟:提高性阅读,鉴赏文章特色。指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着眼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揣摩文章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亮点、美点,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中,我还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文章除了写父亲的肖像、语言、动作等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什么细节体现自己情感的?最后问文章选取“背影”这个角度来写,好在哪里?让学生去品读感悟。纵观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读书犹如品茗,只读不“品”无法进入境界,多读也无益;只“读”不“悟”难于提升觉悟,于事亦无补。
(四)拓展延伸
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等教育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从课本走向生活。
在这里我尝试“读”“品”“悟”去教学,它有助于我在教学的准备阶段有的放矢,在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从繁琐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更多的时间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实现从课上到课下的高效突出。实际教学中,我依据模式,依据实情,根据文章特点,发挥个人长处有创意地设计教学流程,在课上善于抓住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个性发挥,充分展现语文学科的语言魅力和人文魅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