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改革的尝试与成效

2015-05-22 15:31:05李振锋陈昌海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2期

李振锋 陈昌海

【摘要】依据高职人才质量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和考纲,建设《电子测量与仪器》课程资源。以“课题设计”模式——①方案选择②原理框图设计③单元电路设计④整体电路组建、功能仿真测试及参数调整⑤性能参数测试,数据和误差分析。将课程基本概念,基本测量方法,测量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及其测量技术融入课题中,通过在授课和课题实现过程中,重讲基于“课题设计”的这种课改方式,让学生掌握基于工作的课题设计方法和问题解决方案,同时强化给学生们一个终身受益的重要训练——“良好的设计思路和模式”,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做好科研和一切工作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

【关键词】电子测量与仪器 课程包 课题设计 良好的设计思路和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41-01

1.引言

《电子测量与仪器》作为电子信息工程、通信技术等电子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和实际应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各电参数的测试方法,以及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因其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内容繁杂,通常又安排在后期学期中,学时数少,从而使一些学生感觉难学枯燥。

在我看来,它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鉴于学时数少、内容繁杂,如果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势必教学效果很差。根据课程的这个特点,课改重点放在:重点强化给学生们一个意识——“良好的设计思路和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良好的设计思路和模式”是做好科研,包括一切工作的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借用这门综合性的学科,我通过模拟工作工程的 “课题设计”课改教学模式来向同学们强化“注重思考,建立正确的思路”来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工作和学习态度。

2. 讲述元件参数测量时,以设计自动测温仪为课题,按照课题设计的模式,突出“好方案”的重要性

教材中元件参数测量内容包括:

电阻器元件、电感元件和电容元件的测量:包括器件的等效模型,器件的参数标注和测量方法。

对于上述繁杂内容,如果照本宣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势必教学效果很差。

因此,本人在授课过程中,抓住其重要规律。例如,以直流电桥为载体,利用电桥测电阻的原理,借助电阻性温度传感器以及电子专业基础课程知识,设计自动测温仪;以交流电桥为载体,利用电桥测电感和电容的原理,设计陷波器。下面以设计自动测温仪为例:

方案的选择——比如惠氏电桥(直流),热电偶Pt100,基本放大器,单片机;强调方案选择时考虑性能,成本,各单元连接方式。

原理框图设计——代表整体思路,宏观方案,方便组员分工合作,方便分块查找资料,锻炼团队协调,沟通与合作。

单元电路设计——具体参数,原理分析, 锻炼分析、钻研能力——科研工作必备基本能力。

整体电路组建、功能仿真测试及参数调整——课题设计成品能否实现功能的的关键环节,锻炼测试与分析能力,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性能参数测试,数据和误差分析——对成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实际测试,分析各项误差,分析不达标参数的原因,极大程度上锻炼学生对电子产品测试,维护与维修的能力。

整体过程,对专业知识的贯通使用,对今后从事测试,设计与研究测量仪器工作有很大帮助。

强调之一: 优秀方案的选择,决定设计的成败和品质,学生应注重团队合作与沟通,找到最佳方案。

强调之二: 诱导同学如何把书本中讲到对各种电信息参数的测量办法应用到我们自己科研活动的测试实践中。

3. 课程试行一学期所取成效

(1)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提高。2011电子信息工程技术1班期末试卷卷面成绩60%的集中在50分到70分,只有14%在70到90之间;2012通信技术1班期末试卷卷面成绩40%在70分到100分之间,50%在40到70之间;两学期试卷分值分配和难易程度相当。

(2)在实训周中,按照课题设计模式,分组合作,从测量仪器的选择,系统的性能指标测试到数据的误差分析,以及简单电子测量仪器的设计与调试的各方面,充分发挥小组每个成员的力量,把主动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与人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纳入其中,实训效率提高很多。

(3)实验环节,每次实验都是一个小的课题设计的过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个实验配以测量法案即各测量仪器的链接框图,学生按照模式思路操作实验,效果大大提高。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课程改革,发现同学们听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尤其是通过这种结合实际的讲授办法,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上一个台阶,而且强化给学生们一个终身受益的重要训练----“良好的设计思路和模式”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蒋焕文,电子测量(第三版),中国计量出版社,1988

[2] 范泽良主编,电子测量与仪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2

[3] 林占江主編,《电子测量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9.

[5] 陆绮荣主编,《电子测量技术》(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