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05-22 12:34叶春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生活质量心绞痛心肌梗死

叶春妍

【摘要】目的:观察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2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连续性护理方式,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患者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S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发作心绞痛的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连续性护理;心绞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56-02

急性心肌梗死在冠心病中发生几率较高,该病发展快,若不及时进行治疗,患者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甚至猝死,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日常活动及生存质量[1]。目前临床上多用药物、PCI对心肌梗死病人进行治疗,病人出院后的日常工作、活动的正常进行则主要通过多方面的护理指导与纠正[2],本研究笔者采用连续性护理模式对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进行指导与监督,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52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观察组中男34例,女42例,患者年龄33~66 岁,平均年龄(52.4±5.9)岁,包括33例前壁心肌梗死,26例下壁心肌梗死,17例其他部位梗死。对照组中男33例,女43例,患者年龄32~67 岁,平均年龄(53.5±7.1)岁,包括35例前壁心肌梗死,28例下壁心肌梗死,13例其他部位梗死。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梗死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學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包括扩容、溶栓、对症支持治疗。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后出院,并记录患者相应随访信息。对照组出院后采取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病人采取相应康复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连续性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成立连续性护理小组,小组内主要包含1名主管护士和2名普通护士,对连续护理小组护理人员系统培训心肌梗死治疗后的护理康复方法,内容包括康复措施、饮食干预、日常生活指导。②为患者量身设计干预方案:按照病人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环境, 制定疾病知识学习及自我管理方案, 包括了解心肌梗死发病诱因、病情发展、自我管理措施和相关注意内容,在方案中着重护理干预后的遵医行为及依从性。③行为生活方式干预。帮助病人发现自身潜在的发病诱因,并设计不同的干预方案。戒烟: 严格督促病人戒烟,住院时绝对戒烟,出院后由护理人员协助病人制定戒烟方案,电话随访或定时门诊询问患者戒烟情况,动员患者的家属、朋友等一同参与监督病人戒烟。④饮食干预:限制患者摄入胆固醇及饱和脂肪酸,动物油均以植物油替代,少食用动物内脏、肉类、全奶制品,鼓励患者多进食鱼、谷类及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坚持按照医嘱使用降脂药物,不论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饮食少盐必不可少,给病人发送健康盐勺,定量控制食盐的摄入。⑤干预小组的护理人员在病人出院后进行1次/周的电话随访探视,对每次随访前制定的自我管理方案达成程度进行记录分析,电话随访每次时间应≥15min;家庭随访每2周进行1次,与病人面谈沟通应≥20min,以便详细了解病人的自我管理信息及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并给予病人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同时教会家人对病情变化进行观察,有问题及时就医。

1.3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9个月后采用SAQ 评分(西雅图心绞痛生存质量测量量表,评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机体功能状态越好)分析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情况,采用CQOLI问卷评价所有病人的生活质量[2],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患者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S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在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肌梗死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心肌梗死病人通常在出院时机体并没有彻底痊愈[3]。对患者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是治疗心肌梗死病人的主要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避免各种心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4]。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学发展,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康复具有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5]。康复性指导是病人出院后的首要护理项目,其主要包括心理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精神鼓励等方面的内容,按照疾病康复的不同时间重点设计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连续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提升及延续。连续护理模式具有护理的合作性和持续性两个特点,即把病人住院及出院后的康复指导作为一个护理过程的整体。由于心肌梗死的冠心病病人治疗和康复过程十分漫长,病人对药物治疗、饮食、生活方式、日常活动医嘱的依从性均会对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产生影响,连续护理模式在这些方面具有优势。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出院9个月后,观察组的各项SAQ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连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发作心绞痛的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吕会杰. 探讨连续性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6:80-81.

[2]沈菲,杨芳.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出院后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4,19:87-90.

[3]范文静,李明波,董翠霞,等. 协同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及照顾者的生活质量和照顾能力的影响[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25:4960-4963.

[4]高丽红,李敏,万丽红,等. 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关系[J]. 中国临床康复,2003,09:1391-1392.

[5]张少兰,覃丽红,覃丽玲. 经济因素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再就业的影响[J]. 中国临床康复,2004,21:4146-4147.

(收稿日期:2015.01.20)

猜你喜欢
生活质量心绞痛心肌梗死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