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培金等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A组)、低周波治疗组(B组)与;联合治疗组(C组),每组各30例。前两组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针刺治疗或低周波治疗,治疗组在针刺治疗基础上加低周波治疗(1次/日),5d为一疗程;三组患者于治疗5d后通过临床观察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d后,A组治疗总有效率80%,B组治疗总有效率86.7%,C组治疗总有效率100%。结论:针灸联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显著。
【关键词】针刺;温热式低周波;腰扭伤
【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044-02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傷,多系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俗称“闪腰”、“岔气”,古代中医文献称为“瘀血腰痛”。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和体力劳动者(搬运、建筑、机械工人等),平素缺乏锻炼的人参加劳动时不慎亦可发生,男性多于女性。笔者运用针刺配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急性腰扭伤,取得较好的镇痛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90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22~66岁,多为男性青壮年或体力劳动者。根据治疗需求将其随机分为针刺对照组(A组)、低周波对照组(B组)和配合治疗组(C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65岁;B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7~63岁;C组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2~66岁。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①有明显外伤史。②有明确的损伤部位,腰骶部有明显压痛点或肌痉挛。③患者腰部运动受限。④直腿抬高可引起腰部疼痛。⑤X线片无异常表现。
1.3鉴别诊断①腰椎间突出症。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腰部功能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叩击试验,鞱背试验,挺应试验均为阳性,X线片可协助诊断。②腰椎压缩性骨折。有从高处跌落史或腰部间接暴力史,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X线显示椎体呈楔形改变。③肾绞痛。一侧腰背部绞痛,向会阴部放射,可伴有小便困难、血尿、恶心、呕吐及大汗淋漓等症状。
1.4治疗方法
1.4.1联合治疗(A组)取患者侧腰痛点及后溪穴,双侧痛者任取一侧,嘱患者半握拳,皮肤常规消毒,采用指切进针法、45°向近端方向针刺,进针约10mm,手下有滞紧感;用提插捻转手法使有较强酸胀感后,嘱患者站立活动腰部;病情重者可扶物而立,先做环转及左右旋转,幅度从小至大,之后做下蹲起立,动作要缓,治疗时间约为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
1.4.2温热式低周波治疗(B组)采用日本原装进口治疗器(HLⅢ)治疗,将电极片正极置于腰部正中,两个负极分别置于两侧,分别选用自动程序4(腰坐骨神经痛)和自动程序3(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各15min,共30min,功率以病人能耐受为宜,温度选择常温,1次/d,连续治疗5次。
1.4.3联合治疗(C组)采用A组及B组治疗方法,各30min,1次/d,连续治疗5次。
1.5疗效标准[2]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观察。具体标准为:治愈:腰痛消失,已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显效:腰痛基本消失,对正常的工作,生活稍有影响;有效:腰痛减轻,部分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无效:未达到有效治疗标准者。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B、C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86.7%及100%,经统计学处理后可以发现:A、B两组比较在痊愈、显效、有效及无效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C组比较,在痊愈、无效及总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B组与C组比较,在痊愈、无效及总有效率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金匮翼》云:“盖腰者,一身之要,屈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其脉涩、经络壅滞同,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医部全录》说:“腰脊者,身之大关节也,故机关不利而腰不可以转也”。在中医学中,急性腰扭伤统归于跌扑闪挫所致,损伤时因受力大小不同,组织损伤程度亦不一样,常见者为骶棘肌由骶骨起点部骨膜撕裂或筋膜等组织附着点撕裂;筋膜损伤、血脉破损,必然会造成腰部瘀血凝滞,气机不通,则产生瘀血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腰痛点,又名威灵、精灵穴,有疏通经络、活血散瘀止痛作用,治宜“理气止痛、活血化瘀”[3]。
传统中医以针刺治疗为主,针刺腰痛点及后溪穴,配合药酒、推拿等手法。“后溪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的输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可预防腰腿疼痛,缓解疲劳。临床治疗针刺腰痛点及后溪穴时痛感强烈,可配合心理疏导等转移患者注意力,在针刺过程中配合进行由小至大幅度的自身活动,可使错位得以恢复,从而加快痊愈[4-6]。温热式低周波是一种低频脉冲电流,输出频率多为1~l000Hz范围内,具有低、中频电疗共有的镇痛、消炎、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经治疗后,能减轻其局部肌肉组织因缺血而诱发的肌痉挛、酸中毒、并加快K+、激肽、胺类等致痛物质或有害代谢产物消除;低周波通过低频脉冲电流作用引起肌肉震颤,可促使脊髓后角胶质细胞兴奋,进而抑制无髓鞘细神经纤维功能,阻断痛觉传导;低周波的电极为温热导子,治疗时可产生温热效应,能引起血管活性物质释放,从而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和局部血液、淋巴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代谢,加强其镇痛、消炎、缓解肌肉痉挛等功效[7]。采用针刺法联合温热式低周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综合了二者的长处,相益得彰,功效互补,取得较好的镇痛疗效,治疗效果与单独使用针刺治疗或温热式低周波治疗相比有更加显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倪家骧,樊碧发,薛富善.临床疼痛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745-749.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3-34.
[3]孙树椿,孙之镐.中医筋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05-214.
[4]张英杰.针刺支沟穴治疗急性腰扭伤67例[J].中国针灸杂志,2003,11:655.
[5]王晓贤.平衡针法治疗急性腰扭伤30例[J].中国针灸杂志,2003,5:281.
[6] 董洪英,孟向文,刘公望.排针透刺法治疗腰痛[J].中国针灸杂志,2005,2:118.
[7] 耿建红,张映霞,钟兴,等.温热式低周波及超短波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1,2:45-46.
(收稿日期:2015.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