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伟
【摘 要】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半天儿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这已经从一种趋势级现象逐渐向一种心理疾病转型,不仅严重影响了我们的工作,也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手机依赖;心理疾病;工作效率;身心健康
一、前言
在信息化时代,手机凭借其小巧、便携、无线移动等特点和不断完善的上网、阅读、音乐、游戏等功能,日益成为大学生(我们主要的研究群体)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通讯和娱乐工具。而近年来,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逐年攀升,一些大学生患上了被心理专家定义为“手机依赖症”的心理疾病。在大学课堂上,老师在台上辛苦讲课,而一些同学在下面玩手机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这些不正常却又习以为常的现象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因而,我们小组想通过对西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深入的了解手机在学生生活中的影响,及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发放调查问卷(包括纸质和电子问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回收和数据分析统计、科学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分析出大学生患上手机依赖症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帮助其认识到对手机过度依赖的消极影响,从而能合理安排时间,理性使用手机,将学习与娱乐结合,呼吁大家摆脱“手机综合症”,不做“手机动物”,做回健康向上的自己,回归正常高效的生活。
二、外学者对“手机依赖症”的研究
英国一家研究机构YOUGOV在2008年受英国邮局委托研究手机用户焦虑症状时首创的一个单词或者说法,“无手机焦虑症”(Nomophobia)。无手机焦虑症是指手机联络不畅通或手机不在身边时的焦躁和恐慌心理。这个词是no-mobile-phone phobia的缩写,即“没有”,“可移动”,“电话”,“焦虑症”。《女护士生的个性与带有“手机依赖”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中,作者Satoko Ezoe等学者通过行为依赖(Behavioral Dependence)和躯体依赖(Physical Dependence)有关理论,对手机以来进行定义:过度使用和间歇性的可望使用移动电话。
近些年,不少国家都对“手机依赖”现象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Walsh,Shari P.and White,Katherine M.and Young,Ross M.Young于2007年10月发表《年轻且相互联系的:澳大利亚青年人使用手机的心理影响》,该调查研究问卷设定手机成瘾的三个指标是:停瘾,行为失控以及突出特性。手机使用的三个满足指标是:自我满足,这会满足和安全感。社会满足和自我满足预示了手机使用频度和成瘾趋势。自我满足指标的影响在这三种成瘾指标中影响最大。
我们可以看出,手机依赖者在人格和社会接触上有着明显的特点。
三、国内学者对“手机依赖症”的研究
第一种:“过度使用”类,过度使用手机而产生的依赖。我们将那些对手机使用过度依赖,而对身心健康与学习进步所产生多种负面影响的现象称为“手机依赖综合症”。
第二种:“综合概括”类,单纯说明手机依赖症属于一种心理疾病,并给出几种症状,让读者自测,通过计算不同症状发生来确定是否有依赖症。这种解释办法通俗易懂,可行性强,但是虚化了“手机依赖”的边界,而且这些症状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待考证,仅仅通过单纯的表象来判断缺乏科学性。
第三种:“成瘾”类,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手机依赖应归属于行为成瘾这一大类。手机成瘾实质上是一种技术成瘾(Technological Addiction),是一种包含人机交互的非生化行为成瘾,它可以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地,并且往往具有能助长成瘾倾向的诱导和强化的特征。具体来说,手机成瘾,也称手机依赖(in-mobile phone dependency)、病理手机使用(pathological phone use),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的滥用手机而导致手机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上不适应的一种现象。
综上,手机依赖可界定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以及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手机不离身,随时拿在手里,并下意识查看,手机一旦不在身边或者没信号、没电时有落寞感和烦躁感。手机铃声长时间不响或来电明显减少,会感到心烦意乱,与人沟通交流时有意无意的回避面对面,过分依赖手机短信或打电话。重度依赖者实际上已经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白领人群和青少年群体中。
四、我们对手机依赖症的调查研究
首先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问卷分为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方便大家填写,在填写过程中,有很多同学还是会不自觉的翻看自己的手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费也有了不小的增加,这同时体现在同学们在手机上的花销。我们的调查对象男生女生各一半,有百分之45%以上的同学的手机价格在3000以上,在我们的调查中月生活费在1500元以上的有40%的同学,也就是说很多同学们在月生活费不足1500的情况下也超额选购了手机,显而易见,手机花销在同学们的日常开销中占据了一个很大的比例。如果按照一个人1500元一个月来算,大部分的同学手机价格是2-3个月的生活费甚至更多。与此同时,同学们的手机品牌也以苹果三星居多,国产小米也紧随其后。还有一组数据,手机话费一个月在50-100元的占了45%,100-200元的有25%,200以上的有10%,有60%及以上的同学的花费主要用于流量。我们对此的看法是,如今同学们对于手机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倾向于通话,而是网络,并且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下面的调查数据让我们大跌眼镜,有70%及以上的人会在被要求手机关机和静音的情况下依然会翻看手机,他们其中的一些表示没有什么刻意的目的,只是下意识的行为。有95%以上的同学会在上课时玩儿手机,他们中的70%在使用社交聊天软件,例如微信,微博,QQ等。同时,在被我们问及时,60%以及以上的同学认为使用手机使自己的社交范围更广。
之后我们有一些主观问答题,设置了1-5五个等级和相对应的分数,例如您是否觉得自己与世界的联系都靠手机来维系?手机不在身边时是否会产生无力感?在同学聚会或与陌生人交谈时是否会经常玩儿手机?手机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吗?这些问题我们得出的平均分约等于3,也就是说,在我们调查的同学当中,基本上每个人对于手机的依赖都高于我们所设定的平均水平,基本上每个人都有手机依赖症,然而在填写问卷看到问题时,在当被我们问及问题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
五、结语
不得不说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同学,包括我们自己都有手机依赖的症状,同时这个结论也是严峻的,如今我们同学们把如此多的人力物力精力投入到手机上面,他们还是否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与人交流中,他们还是否能过健康全面的成长,发展。结果是令人堪忧的。抛开这些调查数据不谈,只用眼睛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走在街上,校园里,教室里,每一个人都是“低头族”,大家无时无刻不在不在低头看着那几英寸发着光的屏幕。甚至在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和与家人团聚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依靠眼神、语言、肢体,我们只是以为凭借这个几英寸的移动终端就可以掌握世界,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低头族是继月光族啃老族之后最严重,最广泛,最普遍的一个群体了,甚至连几岁大的孩子都会玩儿手机,玩儿IPAD,家长会认为他们的孩子很聪明,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我一直认为,最好的交流,是语言,最好的交流方式,是面对面。
在科技和生活水平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利用科技和先进的产品改进我们的生活,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我们现在好像正在被我们所利用的东西改变,正像赫胥黎预言的那样,我们终会爱上那些使我们丧失思考的工业技术,手机就是其中一个。
我们应该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