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问题设置 促成学生主动发言

2015-05-21 17:45石家松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2期
关键词:市场调节积极性设置

石家松

高中思想政治课在学生“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高度统一的课程,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素养更具有独特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让学生敢于主动发言,乐于主动发言,既是实现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方法,也是课程三维目标的重要体现。要实现这一目标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优化问题设置。一个巧妙的问题设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促成学生思维的活跃,能够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

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兴趣,促成学生主动发言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有激情,热血,敢做,充满幻想和理想。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民主开放式课堂、探究式课堂有着特别的情感。因此,对课堂问题的设置我们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即贴近他们的年龄实际、心理实际、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的效益。如果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只是简单地进行问题设置,就没有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自然也就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最终只能是教师自己一言堂,。我们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特征、生活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问题的设置进行优化。

例如在讲解《经济生活中》中消费心理这一知识点,我们要实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就影响消费的各种心理有所思考、有所见解,通过对比较、分析、讨论形成一个初步的比较充分的较为理性的认识。学生讨论程度如何,感悟深度如何,与我们所创设的情景密不可分。高中生特别是寄宿生,“消费”这一话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天天都在接触。如果我们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创设贴近他们生活的情景,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们可以以手机消费为背景进行问题设置:第一步,课前先让学生分组对班级学生带手机情况进行调查(包括拥有手机学生的比例,手机的款式、手机的性能、手机的价格、手机月消费等等)课上由各小组对调查情况进行汇报;第二步,让学生畅言自己心目中的手机;第三步,让学生归纳目前中学生手机消费的几种心理;最后,我们要什么样的手机消费,让学生进行讨论,教师总结。这样的问题设置紧扣学生的实际,学生有话可讲,且愿意讲,学习的积极性当然会被调动起来,课堂发言的主动性也会得到很好的激发。

贴近生活实际,进行问题设置,思想政治课才能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最大限度地把自己的所知、所想、所感表现出来,表达出来,进而培养学生主动发言的习惯。

二、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进行问题设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成学生主动发言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课堂问题设置中就要充分把握好问题的深度、广度、灵活度,合理的设置问题的难度,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否则,我们课堂设置可能就会走向两个极端:一是问题的设置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经过思考脱口便能回答,最后导致学生不愿回答;二是问题设置难度过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应对不了,导致学生不敢回答。

教师应根据学情,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开展多角度设问,让学生在熟悉了已有旧知识的前提下,在教师有梯度的层次设问中逐步过渡到新问题,即进入“最近发展区”。如学习“国家宏观调控”知识点时,其“最近发展区”定为:为什么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不相互矛盾?对这一问题教学时,应先由最初的知识开始设问:(1)市场调节有什么优越性?(2)市场调节有什么弱点?(3)市场调节这些弱点它本身能否克服呢?(4)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矛盾吗?当学生运用旧知识对(1)(2)逐步解决后,并通过(3)的衔接,就把学生引入“最近发展区”(4)从而得出结论、形成能力:在市场经济中,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但是,市场有其自身的缺陷和弱点,它自身无法克服,只有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把“有形手”与“无形手”紧密结合起来,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课程三维目标能否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自我发展能否得到尊重。因此,我们应该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把学生最大的潜能挖掘出来,让学生有成功的喜悦感,进而培养其主动发言习惯。

三、着眼于启发性进行问题设置,激活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主动发言

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因此,在问题的设置上,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让学生能耳目一新,有启迪思维的力量。通过问题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形成火花碰撞,激发学生发言的欲望。反之,如果问题过于平铺直叙,纯粹“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机械化形式就会造成学生思维的麻痹,审美的疲倦,最终抑制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亦或是问题设置过于复杂,假大空,让学生无从下手,也会抑制其发言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一知识点时,我们如果纯粹地设置“我们要不要保护传统文化?”或是“全面地继承传统文化对不对”等等,学生的思维就不会被调动起来,应付式不加思考随口而出的回答成为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我在讲授这个知识点,就设置这样的问题:假如你是“宣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使”,请说说我们国家该如何保护我们的传统节日。问题一抛出,学生就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课堂氛围很融洽。出现这种场景,我认为得益于问题的启发性。一方面,这个问题把传统文化这一话题缩小,以点带面,通过传统节日小窗口对传统文化的大天地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分析,做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这一问题学生感兴趣,有话可说,而且又要加以思考,才能方显“大使”水平,思维火花在这里碰撞。

可见,学生启迪思维、主动发言与问题的启发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问题的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促成学生的发言;而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不同的思想在课堂上碰撞,又有效地促成问题的解决,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课既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渠道。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我们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优化课堂问题设置,不断启迪学生思维,促成学生主动发言习惯的养成。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场调节积极性设置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新常态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
论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人的积极性与扩大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