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天宁
所谓科学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科学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生活背景之中,唤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和学习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双重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由此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呢?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探索欲望
学生学习的内容和过程与日常生活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期望就越高。因此,我们从学生日常生活情境出发,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创设自然、宽松的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在无声无息中领悟到科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更积极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激发其学习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了解空气》时,教师通过创设生活中用漏斗倒老酒倒不进去的情境,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倒不进去,继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用漏斗倒老酒,一下子倒不进去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学生们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但学生得不到指引,没有认真思考其中的原因,若把它“移”到课堂上以后,就会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又如,在教学《溶解》这课时,老师提出问题“我感觉现在很渴,想泡一杯果珍来解解渴。大家能不能帮老师想个办法,能使教师快一点喝到这杯果珍水啊?”泡果珍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给教师献上计策:“用筷子不停的搅拌能够使果珍快一点溶解在水里。”“把果珍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用热开水泡会很快的溶解的。”从这样的生活情景出发然后再引入新课的教学中,学生有了前面生活化情境的引导,并不会感到科学是那么深不可测。这样,对实验设计也就非常感兴趣了。生活中有许多科学问题,都可以和教材内容相链接,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活化科学文本。
二、科学问题生活化,增强应用意识
只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努力在学生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就可以让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
只要教师有心留意,科学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现实问题生活化,把科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体验到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而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教材处理生活化
教材的编写都有主客观的原因,有时难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当地的生活实际,只要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使之更具生活化,教学效果明显提高。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排一排,使教材更能联系生活。例如,在教学《阳光下的影子》一课时,课文的重点内容是研究影子产生的条件,假设在室内教学,无法使学生明白其中道理。虽然他们对影子并不陌生,但没有进行认真的观察。因此,教师把这次课安排在课外进行。首先,教师在室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在玩过之后写一个以《我的影子》的小报告。报告的内容是:(1)你走到什么地方开始发现自己的影子了?(2)影子在什么方向?影子的方向你能改变吗?(3)你能把你的影子藏起来吗?(4)影子中的你能变化吗?(5)你踩到别人的影子了吗?其次,带着这个任务,学生来到了操场。在操场上,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并且学生之间还不时地交流。他们玩累了,就在操场上拿出自己的笔,完成了报告。这简直就是一堂游戏课。不用教师太多的讲述,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新知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
2.探究材料生活化
教师发现,探究材料的选择一旦脱离学生的生活,一是这些材料学生不易找到;二可能无法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三会分散学生探究的注意力,难以开展探究活动。因此,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来获取“有结构的材料”:从学生周围的环境中选择;从学生身边的物品中选择;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比如教学《声音的产生》的时候,教材选用的实验器材是音叉,而是提供给学生生活中一些材料,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张等常见的材料,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学生利用身边熟悉材料开展操作和思考,能提升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形象,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
三、科学应用生活,体现科学价值
学习科学的最终目标是在科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是学习“有价值”科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要重现生活情景,把学生带回到生活情景中来,在生活情景中实践、在生活情景中感知,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自觉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问题,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获得科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科学变得有声有色、情趣盎然、丰富多彩。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利用科学方法服务、改造客观世界是科学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包含着科学知识。科学可以丰富人生,科学可以智慧人生。研究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能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感受自身价值的存在。可以鼓励学生留意记下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新研究,以科学小日记、科学小作文、科学小故事的形式记录摘要,并进行交流、汇报。如我们班上一个叫李强的同学家里养殖龙虾,父亲在龙虾的饲料上出现了断供的问题。李强已是六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经验。知道后,他就想,龙虾是杂食动物,舅舅家不是养了许多兔子,许多兔粪当垃圾倒了,如果兔粪能够能利用就好了。他就用科学方法,尝试用鱼缸养了几只龙虾,并用兔粪来喂养,成功了。他就把方法推广到父亲的大面积虾塘上,那年他们家龙虾就大丰收。让学生在用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绽放绚丽的创造之花,体会科学之神奇。这样能使我们的生活更便捷、更美丽,以此也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走向生活的科学教学,并不是要放弃教本,而要在现行教材和课堂教学上做文章。敢于挑战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教科书上的科学的纽带,才能让学生真正走进科学,学习有趣的、有价值的、有用的科学,科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能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