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登荣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各种素养方面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的导向是否正确,将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又特别是现在农村很多家长外出务工,常年在外,对孩子的教育严重缺失,大多数孩子行为习惯差、集体意识淡薄、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学习自觉性不强。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润滑剂、推动力,兴趣也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价值的不断完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学生最关注、最渴望解决、最想了解的问题,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文本特点、学生特点、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例如我在教学j、q、x和ü相拼时的规则时,除了借助儿歌帮助记忆外,还设计了情景教学——让一个小女孩手上拿着字母u,头上戴一顶帽子,帽子两边画两个大大的圆点,就成了字母ü,然后又叫3个同学前来分别拿着j、q、x,朝那个女孩走去,女孩看见j、q、x走过来,她就分别脱帽敬礼。学生看了觉得十分有趣,这个难点就在他们的笑声中牢牢地记住了。这样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学生不仅“会学”而且“乐学”。而且又教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要有礼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取得了小语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创造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克服厌学情绪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教师对学生的思路、解答中的每一步都加以肯定,对差错或不足之处,启发学生自己发现、修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的成功心理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成为学习的成功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我教学《观潮》这篇课文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我提出不同的问题,我让后进生回答每个自然段具体写了什么?我让中等生回答,哪些句子是比喻句?我让上等生回答,课文具体描写了哪些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样不同的学生都在课堂上取得了成功,增添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从而克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形成阳光心态
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进行教学时,我坚持做到不挖苦、讽刺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个学生。我认为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对班上的生性胆小、自卑、性格内向的男、女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健全他们的心理。他们特别害怕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我就有意为他们创造机会。朗读课文《荷花》时,我安排他们轮流逐段朗读,他们的声音很小,并且磕磕巴巴的,但我肯定他们读音正确,没有遗漏,表扬鼓励他们:“音读得真准,而且没读错、读漏,很好!你们能再大声读一遍让大家听吗?”他们昂起头,真的大声读了一遍,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而我再次肯定:“声音真响亮,如果读出你们的惊喜,会更好听。”这次,我没让他们再读,只是给他们指出了“努力方向”,让他们有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从那以后,他们逐渐克服了自卑,确立了自信,再一次一次的课堂的参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他们努力锻炼自己,在一次次的鼓励教育下,他们进步很快。这样实施心理教育的渗透,就能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寻找到塑造自我成功的途径,从而走出自卑的心理,形成阳光的心态。
四、允许学生犯错,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我一直对学生说课堂是允许犯错误的地方,答错了也不应该受到批评或嘲笑。答错一次下次还有机会,绝不为难学生。告诉他们,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样学生们就积极发言,回答对错与否学生都可以坐下。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从不怕回答错,思维也非常活跃,参与意识强烈。我还让他们结对子,相互探讨问题,相互读书,相互听写,相互批改作业,这样做是通过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自主、自律的能力,尽量做到消除引起课堂纪律问题的不利因素,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
五、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及时校正学生心理偏差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自己在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等方面存在问题,我从学生表面的行为问题捕捉和发现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并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作为语文老师我开放作文写作空间,每周写一篇周记。不规定写什么,就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写错了也不给学生戴帽子,打棍子,让学生的情感真诚流露,自由的奔放,养成喜欢写作文的好习惯。这种原生态的作文,常常能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或其家庭成员的心理动向以及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学中就可以结合课堂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的渗透心理教育,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一个寄住在姨妈家的学生一次在写日记时,流露出对远在广东打工父母的思念和怨恨。在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时,我乘机点拨他们:“你们的父母远在他乡打工,一边辛苦劳动一边在想念着你们。 ”孩子们读了后说:“老师我明白了,妈妈是爱我们的。 ”这样让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并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难题,学以致用,比空洞的说教更能走入学生的心灵,指导他们的行动,内化成他们的品质。
通过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了自我调控,并在学习中培养了意志力,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起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意识,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