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子
“毒德”气质
16-35mm焦段应该算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镜头之一,它能够满足风光、人文、建筑等门类的拍摄需求。如此广泛的需求,索尼自然也格外重视,必然会用蓝色的“Zeiss”来定义该镜头。熟悉索尼的朋友知道,卡尔·蔡司是索尼镜头体系中最高品质的象征。初次拿到卡尔·蔡司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镜头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是找到了Vario-Sonnar T* 16-35mm f/2.8 ZA SSM镜头久未谋面的感觉。该镜头还是采用了索尼蔡司系列镜头常用的金属质感材料,从外观设计上还算是高端大气的,当然518克的重量在我使用过的无反相机镜头中也并不算轻便。不过很多朋友都在为索尼该镜头没有采用f/2.8或更大光圈而遗憾,其实之初我也认为光圈似乎应该再设计大一些,但后来想想这毕竟是微单相机用的镜头,光圈增大后也会带来镜身体积的增大,所以权衡利弊后,似乎我们的心里也就平衡了。
蔡司镜头最为优异的可能要数T*镀膜技术了。早在1935年,卡尔·蔡司就发明了防反射膜处理的镀膜技术,不过早期的工艺还是使用单层镀膜技术。直到1972年的德国photokinaPhotokina(科隆博览会)上,卡尔·蔡司推出了T*多层镀膜的天塞(Tessar)技术镜头。天塞光学设计结构的T*多层镀膜技术应用也是在此次博览会上与大家见面的。天塞结构号称“鹰眼”,具有中心锐利、变形小、轻薄等特点,这种结构运用在FE 16-35mm f/4 ZA OSS镜头此镜头中也算实至名归。
此镜头T*多层镀膜技术的运用自然增强了使用者对这支镜头的信心与期待。在使用中逆光环境中拍摄,无论是大光圈还是小光圈,此镜头对炫光、紫边的控制都非常好。
试拍体验
既然是广角镜头,大家对畸变控制力一定也很关心,在使用中我们发现,卡尔·蔡司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镜头在16mm端与35mm端均有不同程度的畸变表现,不过畸变还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16mm端主要体现为桶形畸变,而35mm端则表现为枕形畸变,并且,在16mm端还伴随有轻微的暗角。当然大家还要理性对待畸变问题,实际广角镜头有畸变属于正常现象,现在利用后期软件或相机的内置畸变校正技术,可以轻松让线条横平竖直好的镜头是在控制畸变出现的大小,而卡尔·蔡司此镜头的畸变控制还是在承受范围之内的。
该镜头在中央分辨率方面表现出色,f/4时表现略显“软”,随着光圈不断缩小,分辨率不断提升,中心与边缘的一致性也逐渐提高。在光圈f/5.6-f/8之间,分辨率能达到最佳像质,当然边缘情况也基本相同。在最大光圈及f/8-f/22时,影像边缘部分存在像差,不过并不明显,毕竟。相对于非全画幅相机来说,全画幅相机的成像面积更大,因此边缘像质在边缘表现上并不会像相对较小尺寸感光元件相机控制自如。
总结
总体来看,卡尔·蔡司Vario-Tessar T* FE 16-35mm f/4 ZA OSS是一支不错的镜头,如果你已经选择了索尼微单相机,那么这支镜头应该纳入你的摄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