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控策略

2015-05-21 22:50:32董毅张雷张鑫马海波董馨
新农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胃肠炎初乳传染性

董毅 张雷 张鑫 马海波 董馨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以2周龄内仔猪发生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常常与其他疾病并发或继发,是引起规模化养猪场仔猪腹泻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加强免疫

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引起仔猪发病,加强免疫的主要方式是通过给怀孕母猪进行疫苗免疫,哺乳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被动免疫。但由于本病是肠道感染疾病,进行疫苗接种激发主动免疫也十分重要。

1.1 强毒自然接种

当猪场发生本病,而妊娠母猪还没有感染,为最大限度减少初生仔猪的死亡率,有意让妊娠母猪自然接触病猪的粪便或内脏产生自然感染抗体,然后初生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而获得被动保护。但这种方法具有毒力变强、严重污染场地以及感染其他病原体的可能,现在已经基本不用。

1.2 灭活疫苗

灭活疫苗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较差,不能产生以IgA抗体为主的黏膜免疫反应,需要添加佐剂和加大免疫剂量来提高免疫效果。制备灭活疫苗应选择免疫原性强,毒价较高的毒株。我国现在使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灭活疫苗通常为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马思齐等人研制了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氢氧化铝细胞灭活疫苗,并进行仔猪被动、主动免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的猪传染性胃肠炎主动保护率为100%、猪流行性腹泻为92%,而被动保护率猪传染性胃肠炎为87.9%、猪流行性腹泻为82.4%。疫苗田间试验保护率为92%~96.35%,免疫保护期6个月。

1.3 弱毒疫苗

弱毒疫苗所选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毒株一般为人工致弱的,代表性毒株主要有我国的TGE华毒株、美国的TGE-Vac株、匈牙利的CKP株和日本的TO-163株等。接种途径为鼻黏膜和肌肉注射。弱毒疫苗可在动物体内增殖,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是最常用的疫苗。但弱毒疫苗也存在着毒力返强的缺陷。由于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具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可使用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疫苗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免疫保护。Wesley RD等将新生仔猪分别在2日龄、4日龄、6日龄暴露接种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然后在10日龄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强毒攻击。结果在攻毒初期试验组和对照组反应相似,都出现食欲不振、水泻等症状,但是3天后,试验组中2日龄和4日龄接种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的仔猪开始恢复,大部分存活,并且通过血清学检测发现在攻毒期间产生了抗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中和抗体,而其他组则症状加重,大部分死亡。表明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能激发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但也有试验结果认为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的免疫效果不可靠。Paton DJ等在猪传染性胃肠炎血清阴性的怀孕母猪鼻腔接种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然后攻毒,结果发现在临床症状和存活率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没有差别。Aliper TI 等使用联合免疫的方案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在母猪妊娠70~75天肌肉注射人工致弱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疫苗,同时鼻内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自然致弱的呼吸道变种,然后在妊娠90~95天再肌肉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疫苗一次。这种免疫方案在试验和自然条件下的仔猪保护率分别为70%~80%和90%~95%。试验结果表明联合免疫方案高效、安全。

1.4 亚单位疫苗

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原理是将具有免疫原性作用的蛋白质或其抗原决定簇的基因编码片段插入到细菌、酵母、昆虫细胞以及能连续传代的哺乳动物的细胞基因组内,以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大量抗原,并以此制备只含有免疫原性的纯化疫苗。亚单位疫苗只含有免疫原性物质,因此安全性非常高。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添加佐剂以提高免疫效果。Shoup DI等将杆状病毒表达的3种S蛋白接种怀孕母猪,然后对4~5日龄的哺乳仔猪用强毒Miller株攻毒,评估被动免疫效果,同时用VN和ELISA试验分析血清和乳清中的抗体反应。结果具有4个主要抗原决定簇的重组S蛋白可在血清和初乳中诱发相似的VN滴度,而在常乳中没有或仅检测到低滴度的VN抗体。皮下接种的母猪在初乳中只产生IgG,而不是IgA。仔猪的发病率为100%,而死亡率从20%到80%不等。因此认为S蛋白诱发产生的血清或初乳中的病毒中和抗体不能完全产生主动或被动免疫。

1.5 转基因疫苗

利用转基因植物疫苗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其他疫苗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安全性、经济性、稳定性,通过口服还能激发黏膜免疫,保护效果好。一般选择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S蛋白、M蛋白及N蛋白作为目的基因。但由于现在的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转基因疫苗免疫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还没有临床应用。

1.6 核酸疫苗

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DNA疫苗,其原理是将编码某种抗原蛋白的外源基因直接导入动物体细胞内,并通过宿主细胞的表达系统合成抗原蛋白,诱导宿主产生对该抗原蛋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猪传染性胃肠炎核酸疫苗的研制也仍处在试验阶段。Liu C等将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N蛋白基因插入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重组质粒pcDNA/N,以肌肉注射的方式给BALB/C小鼠接种不同剂量,间隔5周后再免疫一次,然后检测抗体应答反应,发现抗体应答反应能持续11周。通过Western blotting分析,抗体能特异识别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蛋白。IgG2a是主要的抗体成分,表明该疫苗激发了Th1型细胞反应,而且扁桃体细胞反应比活疫苗更强。这些结果说明该核酸疫苗能诱导产生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N蛋白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

1.7 被动免疫

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被动免疫可以是给怀孕母猪免疫使哺乳仔猪通过吸吮初乳获得,也可通过给哺乳仔猪使用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或猪传染性胃肠炎单克隆抗体的方式获得,其中吸吮初乳是常用方式。被动免疫用于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时应与主动免疫相结合,才能发挥较好的预防作用。除有预防作用以外,抗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或猪传染性胃肠炎单克隆抗体也有治疗作用,但由于价格昂贵,且体内持续时间短,一般用于紧急治疗。2001年,Wesley RD等人利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单克隆抗体和抗血清进行被动免疫保护试验。猪传染性胃肠炎单克隆抗体和抗血清添加到乳汁中进行免疫,然后在3日龄用强毒攻击。试验结果表明,隔几天添加抗血清对于保护作用是无效的;如果每天添加一次较低的剂量(0.5毫升)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使仔猪存活,但不能避免发病;每天增加3次较大剂量(2毫升)的抗血清可完全阻止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感染。两种S蛋白单克隆抗体则具有部分被动保护作用。

2 治疗

2.1 对症治疗

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为控制继发感染,可将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配合使用,同时口服补液盐缓解脱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注射阿托品和氟美松可使水泻停止,显著提高治愈率。

2.2 紧急接种

在疫病流行期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紧急接种,用生理盐水按50~100倍稀释,后海穴或肌肉注射1~2次,有效率达90%。其原理是鸡新城疫Ⅰ系疫苗做诱导剂,可诱导猪机体产生干扰素,具有广谱的抗病毒活性。

2.3 生物制剂

使用抗传染性胃肠炎免疫血清肌肉或皮下注射,剂量按1毫升/公斤体重;对同窝未发病的仔猪每头每天紧急预防,用量减半。也可用康复猪的抗凝全血给病猪服下,新生仔猪每头每天口服10~20毫升,连续3天。

猜你喜欢
胃肠炎初乳传染性
基于品管圈的多学科联合干预策略在早产儿初乳喂养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早期初乳口腔内滴注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管理的影响
智慧健康(2021年33期)2021-03-16 05:47:26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湖南农业(2016年3期)2016-06-05 09:37:35
犊牛饲喂初乳好处多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