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
花生地膜栽培是一种高产、高效的种植方式,与露地栽培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能很好地抵御低温和春旱,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改善花生品质和大幅度提高产量。现将地膜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土壤选择
尽量选择轮作倒茬、地势较平、土层较厚的沙壤土,为减轻病虫草害,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地块要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表土疏松,耕翻深度达到30厘米左右。
2 选用良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好的花生品种。我地区主栽品种有白沙1016、唐油4号、鲁花系列等。
3 种子处理
播种前15天,选晴朗天气晒种3~5天后剥壳,结合剥壳分级粒选,选出粒大、色好、饱满、发芽率高、发芽势好的种子,播种前用花生种衣剂拌种,比例为1∶5,防止地下害虫。
4 整地
地膜花生采用大垄双行栽培。起垄垄宽80厘米,高10厘米。垄沟30厘米。垄畦平直,上疏下实。根椐地膜宽度,在充分利用地膜的同时,保证垄上2行花生行距40厘米,植株外边宽15厘米。施肥应遵循“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荚果产量4500~6000公斤/公顷时,要求施优质的农家肥45~75吨/公顷,化肥一般施尿素225~375公斤/公顷、二氨225公斤/公顷或过磷酸钙300~375公斤/公顷、草木灰1500公斤/公顷或硫酸钾120~150 公斤/公顷,结合整地和打垄做畦作底肥施入。
5 播种
当5厘米地温稳定通过10℃时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播完。要求株距15厘米,行距40厘米,保苗13.5万穴/公顷,每穴2粒。
6 地膜覆盖
根据我地区气候条件选用线性低压或高压聚乙烯薄膜,膜宽90厘米、厚0.008毫米,覆膜前均匀喷洒除草剂,用拉索1500~2250毫升/公顷、50%乙草胺乳油750~1125毫升/公顷或72%都尔1950~2250毫升/公顷兑水1500~2250公斤/公顷均匀喷洒垄面和垄两侧,覆膜后再喷洒沟底,喷完后覆膜,拉紧铺平,两边用土压实,每隔3米压一道小土埂,以防风大吹破地膜。
7 田间管理
7.1 苗期管理
地膜下花生子叶出土时先扎一小孔通风,植株见绿后,在早晨或傍晚放苗。苗齐后清棵蹲苗,用手将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2片子叶露出地面,以促进第1对侧枝的生长,清棵后15天左右再回土填窝。
7.2 下针期至结荚期管理
开花下针期花生对水分反映敏感,此时遇旱不能下针。根据地力墒情,遇旱及时浇水,以增加荚果树。因花生怕涝,多雨季节要排水防涝,特别是结荚期要防渍水,以防烂果。
7.3 生长调节
如有旺长苗头,即株高40厘米以上时,用手摘掉花生第1、2侧枝的生长点,人工去顶。生产上也可喷1次15%多效唑,用量为37.5克/公顷,兑水150公斤/公顷。
7.4 追肥
花生下针期至饱果期视生育状况酌情进行叶面喷肥,喷施750克/公顷硼砂+2250克/公顷磷酸二氢钾+3750克/公顷尿素兑水750升/公顷。
7.5 病虫害防治
7.5.1 病害 ①花生叶斑病。褐斑病和黑斑病合称花生叶斑病,属真菌性病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毫升/公顷兑水225~300公斤/公顷,每隔10~12天喷1次,连喷2~3次;或50%甲基托布津750毫升/公顷兑水225~300公斤/公顷;75%百菌清粉剂750毫升/公顷兑水225~300公斤/公顷喷雾。②枯斑病、炭疽病。发病初期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用农抗120防治。③立枯病。在花生苗期可用5%井冈霉素水剂2000倍喷雾防治。④锈病。发病初期用12.5%唏唑醇(速宝利)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喷雾。⑤病毒病。发病初期用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7.5.2 虫害 ①蚜虫防治。用乐果750克/公顷+敌敌畏750克/公顷兑水225公斤/公顷喷雾。②甜菜夜蛾、棉铃虫。5%抑太保乳油2500~3000倍液或10%敌杀死750毫升/公顷兑水150~225公斤/公顷喷雾。③地下害虫。施辛硫磷乳油3.75公斤/公顷防治。
8 适期收获
花生植株中下部叶片正常脱落,上部叶片刚开始脱落,种皮呈粉红色时,为适期收获的标志。及时收获,防止落果、烂果,影响产量和品质。收获后要清除残留膜,达到净地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