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甫绨
1 课题来源
2001~2014年在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的联合支持下,进行了本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工作,实现了预期目标,育成了大豆新品种沈农豆21,并于201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命名。
2 选育经过
2.1 选育目标
2.1.1 产量指标 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出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综合抗性好,抗或中抗主要病虫害的优质高产稳产型品种。
2.1.2 品质指标 兼顾豆腐和豆油加工的优质品种。
2.2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2.2.1 亲本来源 母本采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辽8880,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115厘米,主茎节数24个左右,分枝2~4个,椭圆叶,紫花,灰毛,荚成熟时褐色,百粒重23克,种皮黄色,种脐黄色。生育日数134天,耐旱性强,喜肥水,茎秆韧性强,抗倒伏,籽粒商品性好。父本采用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育成的铁丰31号,为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105厘米,主茎节数23个,椭圆叶,紫花,茸毛草黄色,荚成熟时褐色,百粒重20克,种皮黄色,种脐黑色。生育日数130天,稳产性好,抗倒性强,抗旱,籽粒含油量高,属于高油大豆品种;较抗大豆花叶病毒病和霜霉病。
2.2.2 选育过程 大豆“沈农02-336”系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2002年以辽8880为母本、铁丰31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按生理株型育种目标,经后代定向选育而成。2009年进行株系比较及产量鉴定,2010~201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3~2014年参加辽宁省大豆区域试验,2014年参加生产试验,扩繁原原种和原种,已完成育种程序。
2.2.3 品比试验结果 2010~2012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了产量鉴定试验,每一品种种植5行,行长10米,行距60厘米,3次重复。测产时取中间3行的中部8米长的区段计产,结果如下表所示。
2010~2012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205.7公斤,比对照铁丰33号增产13.8%。
2.2.4 区域试验结果 2013~2014年进行辽宁省内区域试验,两年共12个点次,平均亩产200.8公斤,比对照品种丹豆11号增产10.6%,其中2013年全省6个点,平均亩产188.6公斤,比对照增产10.8%;2014年全省6个点平均亩产213.0公斤,比对照增产10.4%。
2.2.5 生产试验结果 根据2013年区域试验的结果,2014年在进行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在其适宜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共6个点次,平均亩产213.4kg,比对照丹豆11号增产7.9%。
3 品种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在进入产比试验以后,进行了沈农豆21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和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
3.1 植物学特性
株高89厘米,亚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分枝数2.1个,主茎节数19.3个,叶型椭圆形,花色紫色,茸毛棕色,荚熟色草黄色,单株荚数62.1个,籽粒形状圆形,种皮颜色黄色,有光泽,脐色黑色,百粒重19.8克。
3.2 生物学特性
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连续两年检测,该品系籽粒粗蛋白含量41.94%(干基),粗脂肪含量20.97%(干基)。
辽宁省春播生育期121天左右。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两年平均籽粒粗蛋白质含量41.94 %(干基),粗脂肪含量20.97%(干基)。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中心接种鉴定,该品系对大豆花叶病毒SMVⅠ号株系表现为中抗(MR),病情指数为26.67%。经田间鉴定褐斑粒率0.3%,紫斑粒率0.3%,霜霉粒率0.5%,虫食粒率3.3 %,未熟粒率1.2%,完整粒率93.1%。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检测,该品种中未检出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终止子、Bt基因、BAR基因、Cp4-epsps、35S-CTP4,检测结果为阴性。
3.3 栽培技术要点
3.3.1 选地 选择不重茬、不迎茬地块,实行连片种植。
3.3.2 施肥 肥力中等或中等以下的地块,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000~1500公斤,肥力较高的地块施肥75~1000公斤,可与7.5公斤磷酸二铵配合施用。注意化肥与种子必须隔离,以防烧种。
3.3.3 播种期 播种日期在4月20日至5月5日,最佳播期在4月25日至5月1日。
3.3.4 播种量 每亩播种量3~3.5公斤。
3.3.5 种植密度 每亩1~1.1万株。土壤肥力高的,稀些;肥力低的,密些。
3.3.6 播种方法 采取穴播,行距60厘米,穴距33厘米,每穴下种3粒;采取条播,行距60厘米,株距11厘米,单粒下种,覆土厚度3~5厘米。
3.4 田间管理
3.4.1 间苗 在1对对生真叶展开后至第1片复叶展开前,按要求的密度进行人工手间苗,拔除弱苗、小苗、病苗,一次定苗。
3.4.2 铲蹚 在大豆封垄之前完成3次铲地、3次蹚地,每次间隔时间10天左右。
3.4.3 追肥 在第3次蹚地前,每次亩追施尿素5公斤,或追施硫酸铵10公斤,蹚土掩埋。
3.4.4 喷施生长调节剂 始花期如果植株长势不旺,可喷施生长促进剂如叶面宝等。
3.4.5 防治大豆蚜 自5月中下旬到7月上中旬,用40%乐果乳油50克,均匀拌入10公斤湿润细砂土中,扬散于大豆田边地头。或每亩用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每亩药液用量30~40公斤。
3.4.6 防大豆食心虫 8月中旬,在大豆食心虫发蛾盛期,用油毡软纸片(长20厘米、宽3厘米)浸蘸80%敌敌畏乳油制成“缓释卡”,每亩用药量100克,制成缓释卡50个,均匀挂在田间。或用25%敌杀死乳油每亩20~30毫升,加水30~40公斤喷施。
3.4.7 防治大豆菟丝子 在大豆菟丝子易发地区种植,可用40%地乐胺乳油100~150倍液每亩喷药液20~30公斤,在大豆长出第4片复叶以后当菟丝子转株危害时喷施在大豆植株上。
3.4.8 灌水 在有水源的地区,如果大豆生育期间出现大气干旱或土壤干旱可以灌水,尤其是在大豆结荚鼓粒期,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
4 适宜地区
经多年试验证实,沈农豆19适宜在辽宁中、南部和西部地区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