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振兰/文
电子商务促进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吴振兰/文
专业市场是以现货批发为主,集中交易某一类或若干类具有较强互补性和替代型商品的场所,是一种大规模集中交易的坐商式市场制度安排。专业市场作为共享交易和信息沟通平台,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流通渠道之一。至2010年底,我国亿元以上专业市场总数达3599个,总摊位数达2250909个,占我国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总数的73%,成为我国广大城乡地区最重要的商品流通业态之一。伴随着科技、信息、互联网、会展等现代经济要素与专业市场结合愈发紧密,专业市场商品供给群体和采购商群体的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迫切要求专业市场的功能、形态、构成、提供的服务都相应进行创新、转型与提升,以更好地发挥平台纽带作用,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电子商务通常是指商业贸易买卖双方不谋面、而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和相关的综合服务活动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与专业市场这一有形平台相比,电子商务将商务活动空间从现实生活延伸到互联网络,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完成交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传统专业市场的有形交易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专业市场如果能够抓住机遇,推动网上专业市场发展,引导经营户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贸易,专业市场与电子商务相互融合、联动发展,将成为专业市场实现转型、整合、提升的重要途径。
在已有的研究中,诸多学者曾对专业市场的发展前景提出过质疑,一些学者基于西方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专业市场趋于消失的事实而提出“专业市场消亡”的论断。与此同时,鉴于专业市场在近些年发展过程中也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一些学者断言“市场内外的制度环境和体制差异日益缩小导致专业市场的某些优势正在丧失或趋于弱化”。然而,事实却是,近十年来,专业市场在我国却得到了大繁荣、大发展,2007至2010这四年间,我国专业市场总数从2760个增加到3599个,增加30%,总摊位数从1581308个增加到2250909个,增加42.3%。同时,在沿海发达地区,专业市场也明显呈现出分化、整合、提升的趋势,一批层次较低的传统专业市场正在逐渐萎缩,步入老牌工业化国家所经历过的“专业市场消亡”阶段,而一些与时俱进、眼光超前的专业市场却通过转型、提升而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商贸流通中心。这些大型专业市场通过体制、机制、功能、结构的创新,已经走出了一条建设实体市场与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技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市场之路。通过理论研究及现实观察,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专业市场通过变革与创新将会进入转型提升的新阶段,将会越来越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专业市场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在我国存在、发展。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及必要性。
从专业市场的外部环境看,其创新发展是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与欧美国家不同,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达99%,它们主要或部分依托专业市场这一低成本、共享性交易平台销售产品,而且大量国内外零售商包括一些跨国公司也需要通过专业市场采购商品。加之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以及消费层次、结构和习惯多元化,这一切都决定了专业市场作为一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并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商品流通形式,必将在我国长期存在,并获得持续发展和繁荣。专业市场的共享性特征为中小生产企业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销售平台和信息沟通网络,有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壮大。同时,专业市场较低的进入壁垒及运营和退出成本也更适合于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以及普通百姓创业致富。
专业市场所构建的产业链上下游的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购销网络和分工协作体系,有利于推动企业间、产业间、政府间、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政府官员、经济界人士等的思想观念更新和发展思路创新。其对产业集群的引领、带动作用,有利于加强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扩大知识外溢效应,使产业集群向创新集群转变。此外,专业市场是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参与交易方迫于强大的竞争压力,必须积极主动、千方百计地开展产品创新、经营创新、交易创新、服务创新等活动。
从专业市场自身看,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是其融入流通现代化洪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要求。伴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日益紧密地与商贸业结合,电子商务、专业展会、物流已成为主流的商业形态,对专业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其所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尤其是那些层次较低、缺乏特色的传统专业市场更是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压力。当然,新兴商业业态的出现和发展对于专业市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果专业市场能积极利用电子商务、会展等新型商业业态的优势,取彼之长、补己之短,创新自身的交易方式、营销方式、功能体系,必将为自身注入新的增长动力,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物流等现代技术的创新发展,信息化、网络化趋势不断加快,传统专业市场的功能、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电子商务凭借其更高的流通效率、更低的综合成本、更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销售模式给传统专业市场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型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电子商务促进专业市场交易效率提升
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又称交易费用),即达成一笔交易所花费的费用,包括人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信息、达成交易进行谈判和签约的花费,以及监督合约执行等活动所花费的费用总和。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杨小凯正式提出交易效率的概念,认为交易效率等于交易收益与交易费用之比。交易效率避免了交易成本不考虑运输成本的缺陷,以及在分析经济发展时面临的难题,同时,它克服了交易成本在分析经济发展问题时难以量化、操作的问题。
专业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依靠其规模巨大的可共享交易平台和销售网络,形成了交易领域的信息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这取得了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节约了经营户和采购商的交易费用,同时,经过采购商与经营户长时期的交易互动,所确立的专业化交易方式和交易联络对交易费用是一种长期节约;另一方面,专业市场通过集中交易及专业化经营积聚了大量专业的采购商群体,提高了经营户在单位成本下的交易次数及收益,使之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了最大的收益。由此可见,较高的交易效率是传统专业市场获得发展的重要原因。
但与电子商务即时、迅捷的特点相比,传统专业市场在物流、信息流、商品流的沟通和集聚效率上,已不占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因此,专业市场转型升级过程的核心是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而交易效率则是专业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这是因为:第一,交易效率的提升意味着专业市场要通过新的交易方式或制度安排将交易成本下降到更低的水平,使专业市场的交易质量更高。第二,交易效率提高导致均衡分工水平上升,继而会扩大交易规模,有助于市场范围的扩展,提升专业市场集聚能力和网络规模。第三,交易效率的提升意味着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受利益驱使,大量资本依附于多种新型要素进入专业市场,为专业市场带来了新的理念、资源、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通过网络这个无形的载体,可以与全球的客户24小时进行在线交易,突破了时空限制,同时其信息传递可以瞬间实现,使得信息集聚和扩散更加便捷和有效。借助现代搜索引擎技术,它能够使参与交易各方在极短的时间内寻找到所需信息,且可智能化分类显示,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大大提升交易的准确性和成功率。此外,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电子商务虚拟化、网络化的特点可以节省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建设费用,而且其信息发布、宣传成本也远远低于传统广告方式,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二)电子商务促进专业市场交易范围拓展
斯密指出“分工受市场交易范围的限制”,杨格则作出了进一步发展研究,认为“不仅劳动分工受市场范围限制,同时,市场范围也依赖于劳动分工”。可见,市场范围的拓展程度对劳动分工及交易专业化有重要决定作用。专业市场作为专门交易某一或某几类特定商品的共享型网络和平台,分工机制在专业市场正常运行及优势获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一机制作用的发挥程度则直接受专业市场范围的限制。市场范围的拓展程度决定着专业市场发展及转型升级的实现程度,这是因为:第一,市场拓展决定了专业市场分工及市场规模,深层次和广范围的市场拓展可以大大延伸专业市场的“触角”,增加其网络节点数量并提升市场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第二,市场拓展提升了专业市场的客商及消费需求资源的集聚程度,同时,提高了专业市场商品、信息等资源向外辐射的范围和程度,加强了市场内外互动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专业市场知名度的提升及品牌的建立。第三,市场范围的拓展也有利于专业市场交易效率的提升。一般认为,市场交易空间范围越广,交易对象越多,交易信息量越多,会增加交易费用的数额。但是,随着专业市场交易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市场范围的拓展将以较小增幅的交易成本获取较高的交易收益,最终会提升市场的交易效率。此外,随着市场拓展的深入,也促使经营户开拓视野,提高网络、科技、研发等新型要素在专业市场的应用水平,激励经营户自我升级。综上所述,市场范围的拓展程度对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决定作用。
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这一无距离、无边界、24小时连续开放的虚拟平台,改变了有形专业市场的时空概念,从而,大大拓展了市场的时空范围和辐射半径。市场内的每一个经营户都可以通过链接互联网的电脑、移动终端等各种现代通信方式和传播工具,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最新产品、最新业务展示给全球采购商,从而促成真正意义上国际性专业市场的形成。
电子商务通过自身的网络、信息等优势,对传统实体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提升和市场范围的拓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有利于传统有形专业市场转变经营模式、提高经济效益。在电子商务对实体专业市场巨大促进作用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专业市场开始寻找与电子商务的结合点,试图通过二者的融合发展,使电子商务带动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同时,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再造一个虚拟的专业市场。
(一)电子商务的建设模式
概括起来,传统实体专业市场开展电子商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自建电子商务平台。该种模式是大型专业市场依托自身实力,自行投资建设、自己运营管理网上市场的模式。自建电子商务平台对专业市场的实力要求较高,不但前期和后续的资金投入较高,而且对专业市场的运营管理能力要求也较高,该种模式往往只有一些大型的专业市场才能做到。
例如,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义乌购”,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官方网站,“义乌购”通过立足小商品市场,由商场集体公司独家开发、管理、服务中国小商品城。
2.与大型成熟电子商务公司合作。相比于自建电子商务平台而言,与大型成熟电子商务公司合作的模式可以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公司已有的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快速的投入电子商务的运营,从而避免传统专业市场缺乏技术和管理经营而导致的运营风险。
例如,较早涉足电子商务的传统专业市场——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在2006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网上服装交易平台——四季青服装批发网。2008年,“四季青服装批发网”与“阿里巴巴”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3.二者融合模式。该种模式主要是指传统专业市场在与成熟电子商务公司合作(主要是收购)的同时,对原有网上市场进行改造,从而创建符合自身经营模式的虚拟市场。该种模式对专业市场的实力同样要求较高,不但需要投入大量的收购资金,同时对于后期建设、运营费用也需要大量投入。此外专业市场还需要较强的自身经营网上市场的能力。
例如,位于绍兴的“网上轻纺城”。“网上轻纺城”是中国轻纺城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收购“全球纺织网”,并进行有效整合,打造的大型的纺织行业电子商务平台。
(二)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1.专业化服务型。该种模式是指电子商务定位于为目标客户群体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如产品信息展示、价格指数统计、行业发展状况、提供供需双方沟通平台以及将专业市场日常服务电子化。以该种模式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网站为采购商及供应商提供了实时的市场交易信息以及整个行业的发展动向,增加专业市场在整个市场上的话语权,并引导整个行业的发展。
2.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统一型。该种模式主要是指网上市场是有形市场的虚拟化,整个网上市场是依托发达的实体市场,把有形专业市场整个搬到网上,建立网上“虚拟市场”,网上市场店铺与线下实体店铺相互对应,联动发展,实现了实体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无缝结合。市场经营户通过网上商铺发布信息、展示商品、洽谈业务,既可以直接通过网上直接交易,也可以吸引采购商直接来实体店铺进行现场交易。该种模式以服务实体市场为主,使市场经营户扩大了销售渠道,但市场主体的总量没有增加。
3.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分离型。该种模式主要是指网上市场源于实体市场的发展,但建立后的网上市场又不局限于有限的实体市场,成为相互分离、独立的市场。新建立的网上市场依托某一大型专业市场已经建立起来的网络优势和采购商群体迅速建立起自身的网络,并依靠互联网优势,将目标群体定位于全球的采购商,而入驻的网商也是新加入的市场经营户。
传统专业市场依靠商品集聚优势、低成本优势和广泛的交易网络建立起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受到采购商的广泛欢迎,在我国商品流通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面对着电子商务、展会、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模式和业态的竞争压力,传统专业市场在信息传递和反映的速度上的优势逐渐被超越,从而使得专业市场的交易效率和市场范围的扩大受到制约。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在专业市场的应用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为专业市场的升级提供了有利的支撑,使传统专业市场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发展,并呈现出逐渐融合的趋势。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在专业市场交易效率提升和市场范围扩大中的重要作用的研究,阐述了电子商务对传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对于专业市场而言,唯有加快市场硬件和软件的改造提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创新交易方式、交易手段,促进网下有形市场与网上无形市场融合发展,才能适应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专业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专业市场的信息集散和交易功能将会通过电子商务方式实现,两者将会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天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