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用:增速引领纺织全产业链

2015-05-20 15:42梁瑞丽
中国纺织 2014年2期
关键词:土工纺织品集群

梁瑞丽

纺织行业中唯一由国家三部委联合发布的《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业绩盘点浮出水面。“盘点《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简称《规划》)中期业绩,为所有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的从业者提振了信心和动力。行业的利润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已经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行业增速更是引领纺织全产业链发展,充分扮演了“新增长极”之角色。”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李陵申这样评价产业用中期业绩。

《规划》不仅拥有三部委联发的天时地利,同时也关系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整体规划,因此早在2013年初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就着手开展系统的中期业绩综合盘点。李陵申表示,规划制定以来,协会一直都在遵循当中具体条目的要求,逐一对照稳抓落实。例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达到多少数量?创新联盟、产业集群、骨干企业要发展到什么水平?纤维加工总量是否完成?联合上游进行功能性纤维和高性能纤维的开发应用等执行力度如何?截至2013年6月底,可以说全面实现了产业用“十二五”规划的中期目标。

六大领域发展正当时

“十二五”是我国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纺织工业实现由大变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绿色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等目标任务的确立,将为产业用纺织品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产业用纺织品共分为16大类,现阶段重点发展领域有6个,分别是:医疗与卫生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土工用纺织品、结构增强用纺织品、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十二五中期,六大领域实现比翼齐飞,年均增长速度乐观。

在医卫用纺织品领域,2012年医卫用纺织品的产量为90.6万吨,比2010年增长28.82%,年均增长13.5%,成为产业用纺织品行业中的最大领域。其中,用于医卫的非织造卷材产能和产量高速增长,是行业内重点投资方向之一。

在过滤用纺织品领域,2012年我国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的产量为74万吨,比2010年增长32.35%,年均增长15.05%。在空气过滤领域,随着国家相关环保排放要求的逐步提高,新增过滤项目和已有项目滤袋改换使得行业保持了较高增速。

在土工用纺织品领域,2012年土工用纺织品的产量为59.7万吨,年均增长11.92%。由于国家应对金融危机的4万亿投资项目基本结束和高铁受事故影响建设速度大幅减缓等因素,“十二五”的前半程,我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放缓,给土工和建筑用纺织品领域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但通过在南水北调等国家重点工程和其他新应用市场的开拓,行业的集中度和产品档次均有所提高。

在交通工具用纺织品方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芳纶蜂窝结构材料在高铁航空领域的应用。2012年交通用纺织品的产量为49.8万吨,年均增长8.6%,增速较“十一五”期间明显放缓,主要是由于我国汽车的产量增速在两年中持续下降,导致总需求增长乏力。

在安防用纺织品领域,警用面料被列入政府列装及采购计划。2012年我国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的产量为26.4万吨,比2010年增长16.42%,年均增长7.9%。具备良好性能的纤维材料开发成功并实现量产,以及加工技术的进步,都推动了安全与防护用纺织品领域的产品升级。

在结构用纺织品这块,重点攻克了高强玻璃纤维纱高密度编织难题。2012年结构增强用纺织品的产量为86.5万吨,年均增长6%。我国的碳纤维投资热潮由于成本和市场开发的难题没有解决,其实际产量和使用量仍比较少;目前玻璃纤维织物增强材料仍然是结构增强领域的主体之一,但是由于近两年风力发电市场持续低迷,增速减缓,也导致了用于增强体的玻璃纤维经编织物产量增长趋缓。

2011年以来,行业内产业集群数量由5个发展到9个,新增加的集群主要从事土工、过滤、衬布和防水卷材等生产,使得产业集群的结构更加合理。2012年,9个产业集群的经济总量达到了432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一倍。同时,产业集群内的检测、信息、研发和培训等各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集群内骨干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和规模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的品牌知名度和辐射能力得到加强。

引领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增势强劲,发展态势良好,但由于我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特别是从行业技术发展来看,产业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一个企业、一项技术的创新有所不同,需要产业链内一系列技术的配套和集成,为创新主体提供资源共享。因此,在企业内部研发的基础上,有效吸收和利用外部技术资源,可以达到低成本和高收益的创新效果。特别是2012年末成立的产业用纺织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重要实现渠道,对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和引领产业发展等将起到积极作用。

为此,产业用协会积极推动研发与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建设,强化产品检测和质量监督保障使用安全。近两年,在产业用协会的积极推动下先后成立了“中国产业用纺织品应用研究中心”、“中国产业用纺织品数控裁剪技术研发中心”等,作为产学研用的平台,形成了与下游企业联动的研发模式,为提升产品和设备的品质打下基础。依托地方检测中心和研究院所,全国布局多个“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测试中心”,为产品的质量水平和使用安全性提供了检测支持。2011年成立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对行业的科技发展方向进行把关,并提供整体的产业用纺织品技术支持平台。

行业内企业积极与设计单位、终端客户合作,推进了产业用纺织品与终端制品的协同开发,共同解决产业实际难题拓展应用市场。针对南水北调工程过程中,由于界面摩擦力不足导致土工膜下滑,无法施工的问题,与下游客户一起攻克了土工布加糙的技术难题;车用纺织品生产企业与整车生产厂家合作,根据终端产品客户具体需要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与下游企业合作攻克了天然纤维复合材料强度不足的技术难题,使其成功应用于交通工具领域。滤料、滤袋的生产企业,与下游除尘器设备生产企业合作,通过选用高性能纤维,进行滤料结构设计等方式,开发具有高效、低阻和PM2.5控制效果的新型产品。endprint

行业企业的终端和工程用户服务能力全面提高,并延伸产业链,重点提升了企业利润水平。土工用纺织品行业的一些骨干生产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和产品优势成立了工程公司,以总包的形式承接公路、铁路、水利等土工建设工程,通过延伸产业链提升了服务能力和企业利润水平。

产业用协会积极建立多层次和多形态的信息服务网络,为企业投资、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等提供科学依据;与上游协会和企业、下游用户、中国工程院、国外协会企业等共同组织活动,展示行业整体形象,密切上下游联系,扩大产业影响力。

全面完成阶段目标

《产业用纺织品“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目标为: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达到129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9.5%。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3~5家,销售规模超过100 亿元的产业集群3~5家,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为1010万吨,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超过22%,按此发展速度,2015年可以完成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比重达到25%的《规划》目标。2010~2012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年均增长10.9%,如果按此速度发展,2015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将达到1378万吨,超额完成1290万吨的《规划》目标。

高性能纤维绝大部分用于产业用纺织品领域,2012年我国高性能纤维产能超过12万吨(含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产能约5万吨),高性能纤维总用量超过7万吨。据协会测算,2012年全行业工业总产值约为7280亿元,2010~2012年年均增长12%,依据此增速预计,2015年行业总产值将达到10226亿元,完成1万亿元的《规划》目标。

从行业发展情况来看,产业用行业已经初步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具体来说,截至2012年底,行业中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超过20亿元以上的企业有3家。预计“十二五”结束时,可以完成《规划》中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规模超过50亿元的骨干企业3~5家的目标。2012年,山东陵县土工纺织材料产业集群的产值达到132亿元,成为行业首个超百亿的集群;预计到2015年,湖北彭场非织造布及制品集群和福建尤溪革基布产业集群的产值都将超过100亿元,初步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

据协会统计,2012年行业内110家骨干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3.23%,比2010年提高0.5个百分点,预计到2015年可以达到4%左右,确保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费用占比达到1.5%的发展目标。截至2012年年底,全行业现有超过2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涉及土工用纺织品、交通工具用纺织品、过滤与分离用纺织品等六大领域。预计通过“十二五”后半段的培养和发展,可以完成建成3~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的目标。截至2012年,行业内规模以上企业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大于10%,预计“十二五”结束时,可以完成《规划》中年增长10%以上的目标。

针对行业应用范围较广且具有较大节能潜力的纺粘工艺和水刺工艺,近几年通过工艺技术改进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现已实现主要产业用纺织品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约15%;2012年,我国再生纤维产量为530万吨,其中用于产业用纺织品领域的产量近100万吨,回收用纤维在当年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总量中的占比超过15%;目前国内采用先进水刺非织造布生产工艺用水回用率已经可以达到95%。

“政企学”共同推动

产业用纺织品涉及大量的下游应用领域,上下游对接及联动创新首先要获得下游的认知与认同,仅仅依靠一个行业组织推动比较艰难,还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配套支撑,像医疗卫生用纺织品、农业用纺织品等领域,就迫切期待纳入医保、后道补贴、战略储备、政府采购等政策层面的积极介入。李陵申强调,“虽然这些内容在规划中都有涉及,而实际成效有待加强。政府部门在推动产业用纺织品应用领域拓展、跨部门协调机制、标准化对接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要加强政府引导建立准入条件管理和可追溯机制。加强政府引导下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准入管理或认证。严格产业链生产和产品使用的监管工作,保证产品质量和规范使用,对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点产品,建立准入条件管理和可追溯机制。加快重点领域标准跨行业协调和共同制定机制。在行业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协调下,加快推进重点产品领域的标准跨行业协调和共同制定机制,根据需求简化重点标准的立项、申请、审批手续,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协调与互认,尽快成立全国产业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推进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体系。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也坚持以“4+6”模式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服务模式转换、链条延伸、价值体现、能力提升的“创新”,努力在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行业技术协同创新、创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利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完善行业标准化工作及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中“有所作为”。

在李陵申看来,中期业绩盘点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工作,更大的价值是指导“十二五”后半程优化提升,以及为“十三五”规划进行筹备。“预计2014年底将启动“十三五”规划素材收集,无论是由协会发布,还是延续三部委联发的形态,产业用规划在纺织全行业的整体规划中仍然举足轻重。从目前沟通的情况来看,未来为产业用纺织品继续制定专项规划仍是共识,所以此次评估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为后续规划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endprint

猜你喜欢
土工纺织品集群
土工格栅在柳州文惠路路面基层中的应用研究
第二届亚欧土工合成材料会议11月召开
土工袋处理膨胀土渠道边坡施工技术研究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土工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