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词之一。目前,湖北省已有多地就“互联网+农业”的生产模式进行了探索,将互联网技术运用于传统农业生产。
继淘宝宜昌馆、淘宝恩施馆的火爆营业后,荆州、荆门也开始筹建自己的淘宝特色馆。在湖北省,网上卖农产品已经不是新鲜事。2014年,全市有300多家农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其中自建中国绿谷网、速乐购2家网站,中国绿谷网2014年线上线下交易达到168.9亿元。
一大批农产品在淘宝、阿里巴巴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开设网店。2014年小胡鸭网上销售额1.05亿元;洪湖大学生杨晶2006年毕业后回乡创业,在淘宝网上开了第一个洪湖农产品店,销售莲藕。多年潜心经营,到2014年,网站销售额近500万元,成为洪湖“莲藕大王”。
卖产品只是“互联网+农业”的其中之一。凭借养殖物联网管控系统,鱼塘24小时水温度、溶解氧、pH值的实时监测与调节,人们打开手机都能一目了然,远程就可以精确测量与控制池塘的各项指标,鱼池增氧、投饵一键搞定。正是发挥了“互联网+农业”作用,洪湖六合水产养殖基地管理人员实验,使用该技术可降低劳动量40%,节约电费38%左右。不仅养殖业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在枝江市湖北东方年华生态农业园里,利用蔬菜设施及大田精细化种植物联网管控系统,实现了对设施大棚生产环境全智能监测与控制。目前,宜昌市建有一个市级云平台实时掌握农业产地环境信息,监控基地生产过程和质量安全,另外还建了三个基地应用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作业,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实现了生产过程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远程化管控。
毕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纵观全省农业发展现状,互联网+农业才刚刚起步。物联网技术应用水平不高,应用普及率不高,一些地方应用成效不明显,缺乏一些综合性强、示范效应好的典型应用。今后,“互联网+农业”既要接地气更要聚人气,现在的物联网建设不仅缺技术也缺人才,今后还要加强培训,让更多的农业互联网人才喷涌而出,让“互联网+农业”更好地运用于推进于湖北农业强省建设中,让农民实实在在地得实惠。
季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