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霞
2014年被纺织行业寄予很多期待。但客观而言,行业发展形势的复杂性并没有减低,预判行业经济走势也仍需多角度地对各种影响因素加以考虑。
猜想一:出口增速是升是缓。2013年,纺织行业出口走出明显的上行曲线,根据海关快报数据,全年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达到2840亿美元,同比增长11.4%,增速同比提升8.2个百分点。行业出口明显反弹,重要原因之一,是2012年行业受国内外棉价差影响突出,出口大幅减速,造成统计基数偏低。如果与2011年相比较,两年来行业出口额年均增速为7%,与《纺织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年均8%的出口增长目标基本吻合。
2014年,国际市场确有向好迹象。世界银行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对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定格在3.2%,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重申了全球经济体加快复苏存在动力来源。其中,美国就业状况逐步改善,为其经济步入实质性复苏轨道提供积极支撑。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作用向消费端传导,并逐步对全球经济及市场加强辐射作用,我国纺织行业出口增长完全可能获得更为有利的需求支撑。
纺织服装产品属于生活必需品,其需求随经济的增长波动相对较小,即使经济向好,市场需求扩大的幅度依然相对有限。而且由于纺织行业2013年出口情况正常,基数影响因素基本消除,2014年行业出口增长也未必远超2013年。
猜想二:原料价格走向何方。2013年,国际棉花市场因持续处于供大于求的基本面之下,并未实现价格突围,Cotlook A全年均价仅略高于90美分/磅。国内棉价则在收、放储价格支撑下保持19000元/吨以上的高位,内外棉价差过大问题依然突出。
国内化纤价格在企业开工率略微偏低、库存压缩至低位的情况下,依然没能筑底反弹。除了缺乏上游原料价格支撑外,价格持续走低更多还是反映了相对于化纤行业的生产能力而言,下游市场需求仍然不足的现实问题。
2014年,尽管国内外经济均在平稳之中呈现出趋好迹象,但总体上均非强复苏,消费需求扩展空间总体还是有限。考虑生产供给基本正常的因素,包括石油和棉花在内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2014年的上行空间并不大。如果再考虑金融货币因素,则其价格还有下行压力。由于美国将退出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汇率将走强,国际大宗商品标价货币价值提升,价格理论上将下行;市场利率上行,资本或将撤出大宗商品投资,增加其价格下行动力。
由此预期,2014年的国际棉价并无太大上行动力,国内棉花虽已停止收储,但放储价格仍会支撑市场,内外棉价差仍然存在。化纤价格难以显著反弹,如国际油价步入下行通道,则化纤企业原料及产成品库存亏损风险将会增加。下游企业的观望情绪也很有可能因原料价格低位或下行而加重,上游企业的发展环境总体并不轻松。
猜想三:成本压力多增几许。近年来,综合成本提升是纺织企业面临的现实压力。除了由生产要素价格上涨引起的制造成本上升外,融资、土地、渠道等费用及汇率、环保等政策成本增加情况也十分突出。据统计,仅从业人员人均工资一项,2013年的提升幅度就至少在10%以上。
2014年,化解成本压力仍是纺织企业面临的重要任务。除了内外棉价差增加的原料成本负担以外,用工结构性短缺将支持人工价格仍将以不低于10%的速度继续提升。同样燃料动力价格相对于2013年价格也会有大幅度提升。
制造成本之外,企业融资成本将会有所提升。国内食品价格上行,将造成通胀压力加大;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带动利率上行,内外利差存在增加我国外汇占款扩大风险,预计2014年国内货币政策执行可能将趋于紧缩,无论加息与否,市场利率都将逐步上行,带动企业融资成本上升。此外,新兴经济体货币将因美元走强及国际资本外流出现明显的贬值走势,人民币兑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升值空间则会上升,使用美元以外的小币种结汇损失存在增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