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昕 闫丽莉
【摘要】二语习得是应用语言学的重要研究方面。其中年龄作为语言习得研究及政策制定的关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看,考察语言学习者的年龄,第二语言习得在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何种特征及模式有望得以总结。从实践应用角度看,年龄问题对大到国家或地区语言政策制定及规划,小到语言教学内容的阶段性安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二语习得中相关基本概念及理论的分析浅谈年龄对于语言学习者水平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符合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外语教育策略。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 年龄 临界期假说
【Abstract】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Applied Linguistics.Age,as the vital issue in the Linguistics,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In the aspect of theory,the characters and modes of different levels will be concluded through observing age of language learners.In the aspec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age plays a vital role from language policy of country or region to arrangement of language teaching.In this essay,the author will discuss effect of age about different language learners and propos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basic concept and corresponding theory.
【Key words】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g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二语习得研究一直以来是中西应用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其中如何保证外语学习成为这个研究学科的重要问题。年龄自然对于人类的语言能力密不可分,第二语言习得效果,也就是个体差异,其中影响其的重要因素就是年龄。其中语言习得的哪些方面、多大程度是否受语言习得的起始年龄的影响,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在语言的最终成效上存在显著差异是否受不同年龄段学习的影响,等等一些系列问题都制的进一步思考,并有助于深化、细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一、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
1.母语习得理论。研究第二语言习得,必须需要从人类的第一语言(母语)的习得入手。人们是究竟怎么获得语言呢?究竟语言是在外界坏境因素影响下后天习得的,还是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关于此问题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先验论和后天习得论。后天习得论,这一理论分为两个派别:行为主义语言学习论和认知论。另一个观点先验论认为,人的语言能力是自然的天赋,是人类独有的。人类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这一专用于语言的习得由Chomsky提出。语言习得机制遵循所有语言的共同规则,以参数形式出现,在不同的语言中体现形式不同的普遍语法。近些年出现在一些地方的“狼孩”、“猪孩”,尤其是“都市野孩”肯尼,人们在找到他们后采用不同方式教他们人类语言,但他们的语言能力都远远达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这两个理论都无法全面解释这种现象,所以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关键期假设(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2.关键期假设。所谓关键期(又称为临界期),是指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可以在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速地学习一门语言。Pendield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最早提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有关的观点,另一方面Lenneberg根据这一观点,提出了自然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设。自然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两岁到青春期之前。也就是出生后十到十二年,人们的大脑具有可塑性,可以轻松自然习得语言。这期间之后,人类的大脑已发生侧化(lateralization)和成熟,语言的学习过程开始变难。所以这个假说来解释“狼孩”现象最好不过。
3.第二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年龄研究分期特点。在语言学家看来,临界期的起止界限并非明确,是一个类似不规则的倒V形的连续体。其中第二语言习得年龄因素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雏形期:2岁到青春期,青春期之后,人类大脑开始侧化,也就意味着外国腔几乎难以克服。
(2)争鸣期:20世纪70年代,争论围绕儿童学习外语是否比成人更具优势展开,Krashen等(1979)首次区分了初始速度和最终成效,认为二语习得初期,成人掌握语言速度会优于儿童,但从最终成效总体来看,儿童学习外语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
(3)成熟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初始速度已不再是第二语言研究者的观察重心。相反,起始年龄(AO,age of onset)的长效研究成为这个时期的焦点。
(4)繁荣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同起始时间的语言学习者是否具有不同的语言学习能力吸引了研究者的目光。
(5)理性期:这个阶段,二语习得问题研究领域中针对CPH的反对呼声渐高,反对者以寻求成人二语学习成功者的反例,寻找语言能力减退的证据、语言能力分模块发展的例证以及考察非生理因素的影响来对二语习得年龄问题采取冷静且理性地研究。
二、年龄的教学启示
尽管临界期有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但在外语学习中,因为不同于学习母语,除了考虑年龄因素外,也要考虑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外语教学成败往往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操作,主要是跟学生打“心理战”。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应从实际出发,积极正确的看待临界期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三、总结
二语习得中年龄限制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虽然众多的实证研究已经展开,然而,许多问题依然缺乏统一答案。因此,梳理在年龄问题框架下已经达成的共识性结论,如以下所列:
1.就初始速度而言,虽然成人的速度优势究竟能保持多长时间尚待定论,但成人在语言习得的最初阶段比儿童更具有优势这一结论已经基本得到研究者公认。
2.就最终成效而言,虽然是否存在晚起点的成功学习者仍值得争议,单就总体趋势而言,习得起始时间早于关键期儿童比成人习得者的最终水平高,且总体水平较均衡。
3.种种研究语音习得的实证研究均表明,语音习得的确受到关键期限制。超过语言习得的关键期语音很难达到与本族语相当的语言水平。
4.不同年龄阶段的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会呈现出各自的特征,但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共性。语言习得的起始年龄并不对语法习得顺序投射影响,但语言习得的速度及最终成效却多少受到年龄因素的限制。
另一方面,二语习得年龄效应研究多在共识环境下展开,研究者们通常选取某一个时间点上不同被试的语言表现作为研究,考察起始年龄不同的语言习得者的差异。这种历时角度而得出年龄因素对语言习得影响的研究相当有限。将来的研究可以采取若干习得起始年龄不同的习得者,对这些个案进行跟踪研究,分析被试者在不同年龄阶段的习得都受到哪些语言、认知、情感因素的影响,是否呈现出不同语言习得模式。在此过程中,个体差异诸因素,例如倾向、态度、动机、焦虑感等,对习得成效所起的作用同样能得到观察和解释。
参考文献:
[1]Birdsong,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9.
[2]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外语学习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3]王鸿雁.二语习得中的年龄差异与语言教学[J].国际外语教学,2002(3):7-9.
[4]辛柯.年龄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临界期假说实证[J].外语教学,2006(7):79.
[5]杨连瑞.第二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及最佳年龄研究[J].外语学刊,2004(5):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