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中师范大学 王 琴
WorldWide Telescope在美国的推广
□ 华中师范大学 王 琴
W orldWide Telescope(以下简称WWT)是由微软研究院开发的一款操作简单但功能强大的天文软件。自2008年面世以后,它已逐渐渗透至国内外天文研究、教育及科普领域。有关国内的WWT教师培训、漫游制作大赛、以及数字天象厅建设等内容已全面记录在《万维望远镜在中国》手册中(下载地址http://wwt.china-vo. org/resources/WWTinChina-V20141106.pdf),而该软件在美国本土的推广情况却不为众人所知。
早在2009年,WWT官网(WorldWide Telescope官方网址 http://www. worldwidetelescope.org/)就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最佳50个网站之一,其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在此之前,WWT主要是由微软研究院的开发团队大力宣传,并邀请诸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教师纷纷制作漫游短片,丰富该软件的资源。当更多人熟悉WWT之后,其应用方式也更加多样化。例如,芝加哥的阿德勒天文馆与微软研究院合作,为其天象厅量身定做了一套驱动WWT软件的放映系统,其展示效果能与主流数字天象厅相媲美(如图一);巴克内尔大学的内德•拉德(Ned Ladd)教授利用WWT软件教本科生三角视差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哈佛大学的阿莉莎•古德曼(Alyssa Goodman)教授创立WorldWide Telescope Ambassadors(以下简称WWT大使)项目,招收教师、研究生等人利用WWT优越的特性进行天文教育与科学传播。(WorldWide Telescope Ambassadors项目网址 http://wwtambassadors.org/)
图1 美国芝加哥阿德勒天象厅使用20台投影仪投射WWT数字星空
2010年的春天,一位名叫米歇尔•巴特利( Michelle Bartley)的中学老师开始利用WWT教授天文。她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探究的天文课题,如黑洞、系外生命和超新星等;接着,学生打开WWT软件自由探索,搜集资料;然后根据自己学习到的内容制作漫游短片并在全班展示。课程结束后,有的学生认为WWT“棒极了”,有的认为“它让我的脑海里有一个更清晰的宇宙图”,还有的评价说“这比‘使命召唤’还要酷”。月相与日食(“月相与食”教学设计 http://betterlesson. com/community/lesson/452401/moonphases-and-eclipses)是中学师生青睐的另一个教学模块。在这个课程中,每个学生都要观看一个用WWT制作的交互式漫游(如图二)来学习月相形成的原因。漫游直观地展现了太阳、地球及月球的真实体积、距离、位置关系,以及不同视角所看到的景象。而且交互式漫游能够随时暂停播放,学生自主控制时间完成配套练习题(如图三),还能在漫游语音的指示下验证答案。
图2 交互式“月相与日食”漫游
图3 配套练习题
如果说WWT在正式课堂的应用保证了天文教学的“质”,那么,在大大小小的科技节上利用WWT进行天文科普绝对取得了“量”的成就(如图四)。WWT大使主要是利用软件将那片熟悉而陌生的星空带到公众面前,并穿插许多有趣的天文现象和理论以达到科普目的。为了让公众参与互动,大使通常会将电脑连接到Kinect、Xbox手柄等娱乐设备以控制太阳系、星空等,还会分发3D眼镜,让公众看到更真实的火星。每年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天文的人超过3000人。
另外,在哈佛大学的科技中心摆放了一个“探索宇宙”交互平台-WWT Kiosk(WWT Kiosk网址 http://edukiosks. harvard.edu/)(如图五),同时可供4人使用。该平台提供星系的碰撞、木星的卫星、地震等不同主题的漫游。人们在此休息或者等人时会走到平台前,戴上耳机,跟随漫游走入一个奇妙的星空世界。熟悉软件的人还能用WWT自由探索太阳系,游弋于美丽的星云,亦或是到星系团之间一探究竟。
图4 WWT大使在科技节上为公众讲解天文
图5 人们专注于WWT Kiosk的天文漫游
由此可以看出,WorldWide Telescope真实的数据来源,易于操作的界面,以及制作漫游的特色等等都是人们喜欢使用它的原因。相比WWT在中国的推广,笔者认为在美国的应用更有深度,涉及到教学研究与天文学研究,以及软件的二次开发;更有组织性,从设备到人员都很齐全,且专注于利用WWT进行科普教育这件事;重视宣传与共享,这能加速信息的传播,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这些方面可以作为未来我国在利用WWT进行天文教育与科普时努力的方向。
(责任编辑 张长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