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河北安平中学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
赵静
河北安平中学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满堂灌”,不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和消化时间,这种教学方式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失去了学习政治的兴趣。因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意识,探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变注入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让学生利用教材这根“拐杖”学会走路。
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教育理念;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如果不注意改革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而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传神地讲解,诱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怎样才能达到如此效果呢?以下就谈一谈这方面的粗浅认识。
在自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讨论探究。对于所讨论的题目可以从这两个方向当中进行挖掘:一个是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这时教师可以对其不做正面回答,将此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地进行讨论。另一个是教师在备课中,根据教材重点和难点,设计讨论题。这样做旨在对学生中共同存在的问题相互探讨,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大胆创新能力。通过这样的讨论探究,可以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知,形成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要有的放矢,相机启发,指导迷津,让学生自求得到答案。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意识和尊严。他们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不愿意接受教条。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了解其思想个性,确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地位”,共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他们展示才华的舞台。必要时,一定要加以适当的引导,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境界。兴趣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求知的起点,是智力发展的动力,对于讨论的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讨论过程中,要进行及时调控,并且要学会适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将课堂的气氛引入一个较为和谐的境界。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学生从实践当中寻找真理。为了使论据更为充足,教师还要进行适时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使论据更为说服力。最后,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候将讨论结果,进行细致归纳与整理,得出正确的观点和结论。在这里面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进行分层表扬,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定教学重难点的前提。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是在知识、情感这两条主线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下完成的。只注意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怎样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
首先,把微笑带进课堂,微笑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其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
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和友好有师生关系。平等、民主和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悦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学生要亲其师,教师必先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
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高效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于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我认为政治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让学生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要有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如果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势必就松散,时间利用率就低。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除了要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