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鹤,芦建国,冉 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营造
——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
白 鹤,芦建国*,冉 冰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营造对于满足现代城市居民渴望自然的需求,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具有重要价值。位于美国纽约曼哈顿中城西侧的高线公园,作为21世纪最著名的城市景观设计之一,很多方面都值得我国风景园林设计师学习和借鉴。以纽约高线公园为例,简要介绍了植物设计大师派特·奥多夫保持植物自然生长的野生状态,创造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的设计理念。分析了高线公园公共空间的植物群落、植物选择的特点及自然野趣植物景观的营造手法,如矩阵形式的种植床和“帷幕和窗帘”的种植形式的运用,以期对我国的园林植物造景有所启示。
高线公园;派特·奥多夫;自然野趣;植物设计
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普遍共识后,生态节约型园林成为当前园林行业倡导发展的主题。过去我国政府在园林建设中存在过度追求城市的繁华和植物配置的美观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资源的浪费。如今,在我国园林建设中,寻求一种经济、美观、实用的植物配置方式势在必行。而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营造对于满足现代城市居民渴望自然的需求,建设生态节约型园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这座位于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性空中花园为美国市民创造了一个自然、舒适的休憩场所,也为我们探索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营造树立了典范。
纽约高线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一段30英尺高的高架货运专用铁路,连接肉类加工区和三十四街的哈德逊港口,采用高架形式是为了减轻地面交通压力[1]。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公路货运的兴起,高线逐渐没落,到1980年彻底废弃。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弃置的 “高线”铁轨间生出了许多野花野草,这在政府眼里不过是等待拆除的废墟,在摄影师眼中却是安静与自然的枯荣岁月,他们在高线拍了很多照片,因为这些摄影作品,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这里,并自发组成了一个小组织 “高线之友”,以保护 “高线”不被拆除[2]。在 “高线之友”积极努力下,废弃高线的更新计划得到了纽约市政府、高线拥有权的纽约铁路公司等政府机构和私人团体的共同支持,最终决定将废弃的高线改造成为一个新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高线公园[3](以下简称 “高线”)。高线公园区位如图1所示①图1来源于谷歌地图。。
高线公园项目总面积2.87 hm2,横跨22个街区,总长度2.3 km。公园包括三段:第一段从甘瑟弗尔街(Gansevoort)到二十街,共9个街区,长0.8 km,面积1.13 hm2,主要位于原来的肉类加工街区(Meatpacking);第二段从二十街到三十街,长0.8 km,面积0.87 hm2,主要位于西切尔西街区(West Chelsea)的艺术展览区;最后一段,从三十街到三十四街,与新中城商业发展区河滨开放空间相结合[4],长0.7 km,面积0.87 hm2(图2)②图2来源于http://oudolf.com/,并为作者自绘。。
高线公园的设计团队以詹姆斯·科纳风景园林事务所(James Corner Field Operation)为主导;迪勒·斯科费迪欧+伦弗罗建筑设计事物所(Diller Scofidio+Renfro)进行辅助设计;植物设计由荷兰著名的园艺师派特·奥多夫(Piet Oudolf)负责完成[5]。
派特·奥多夫是荷兰一位著名的景观植物设计师,还是杰出的景观建筑师、园丁和作家,他的花园通常呈现出野草般的勃勃生机和斑斓的艺术效果。奥多夫至今已赢得了许多园艺设计的至高荣誉,如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奖、切尔西花园展金奖、皇家园艺协会金维奇纪念奖、瑞典戴尔卡利奖、纽约艺术委员会杰出设计奖、专业景观设计师协会杰出贡献奖、欧洲花园奖和威尼斯双年展特别荣誉奖等。同时,奥多夫还是新长青运动(New Perennial Movement)的带头人,这种运动主要是通过运用野生植物,多年生植物,禾本科植物、球茎植物等来营造园林景观。此外,奥多夫的设计作品广布世界各地,既有城市公共花园又有私人花园,如纽约高线公园,纽约巴特里公园(The Battery),芝加哥千禧年公园内的卢瑞花园(Millennium Park)等。
奥多夫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自然、艺术和时间。首先,他强调花园与自然要有机结合,植物群落应保留一年四季的景观变化。其次,在他看来,时间是一种隐性的美,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从萌芽,绽放,直到枯亡,都是生命形式的体现,而这种四季交替、生老病死则正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奥多夫说: “很多人看到这样枯萎的植物,都会想着剪掉他,然而我却留着,它们就算死掉了也很美不是么?”[6]。此外,奥多夫对其花园中的各种植物都非常熟悉,如果提到某种花卉,他的脑海中立刻就会出现这朵花的样子、高度、习性等等。正因为奥多夫对植物的了解,运用艺术手法,再通过精心的配置,使得自然、艺术与时间能够完美融合。在高线再开发项目中,奥多夫根据高线场地的特殊性,决定保持植物自然生长的野生状态,并将其设计理念再次运用到高线的设计中,创造出了一个四季有景、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
“高线之友”自1999年成立以来,便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对高线的钢架结构、植被等进行分析。早在2002年,理查德·斯陶特(Richard Stalter)就对高线上的植物进行调查,这座被废弃的高架铁路上生长着161种维管植物,分属于48科122属,其中数量最多的科包括菊科(36种)、禾本科(24种)、蔷薇科 (13种);数量最多的属包括一枝黄花属(5种)、紫菀属(4种)、委陵菜属(4种);还包括4种地被植物、6种苔藓植物。本土植物占到50.9%,高线上土壤的pH值约为7.1~7.5[7]。由此可以看出改造前的高线,植物种类比较丰富,且大多为美国本土的野生植物。
如今高线上已有300多种植物种类,主要包括乔灌木、多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湿地植物、球根植物五种类型。其中,乔灌木以漆树科的色叶植物、冬青科和忍冬科的观果植物、蔷薇科的观花植物为主;多年生草本以菊科植物所占比例最高;球根植物以百合科、石蒜科为主。
奥多夫在高线的植物选择上,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野生植物,还从颜色、质感等方面挑选耐寒性、适应性、多样性强的和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植物,这些植物大都引自草原或者其它恶劣的气候环境;设计师会跟踪不能适应高线环境的植物品种,将其清除掉并替换上其他能够适应的品种。
植物选择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择耐瘠薄的浅根性植物
浅根性植物是指具有发达的侧根或不定根,而主根不发达,其根系大部分均分布于土壤表层的一类植物。因为高线上的种植土层非常浅薄,仅约38 cm厚,为了防止植物根系对高线建筑结构的侵蚀,所以需要选择耐瘠薄的浅根性植物[8]。比如,高线上的浅根植物有木兰科的星花木兰(Magnolia grandiflora)、三瓣木兰(Magnolia tripetala),蔷薇科的弗吉尼亚蔷薇(Rosa virginiana)、粉绿叶蔷薇(Rosa glauca)、平滑唐棣(Amelanchier laevis),杜鹃花科的佳露果(Gaylussacia baccata)等木本植物;菊科的紫菀“鞑靼”(Aster tataricus‘Jindai’)、金鸡菊“满月”(Coreopsis‘Full Moon’)、紫松果菊(Echinacea purpurea),百合科的深紫葱(Allium atropurpureum)、高莛韭(Allium obliquum)、地中海棉枣儿(Scilla peruviana),禾本科的杰氏须芒草(Andropogon gerardii)、野青茅(Calamagrostis brachytricha)、细茎针茅(Nassella tenuissima)等草本植物。
(二)选择耐旱、抗寒的植物
由于高线上的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刺骨,因此要选择抗旱性及抗寒性较强的植物,以适应高线恶劣的环境。如高线上耐旱、抗寒的植物有阔叶补血草(Limonium platyphyllum)、药水苏(Stachys officinalis)、柔毛月见草(Oenothera pilosella)、斯克绵毛紫苑(Symphyotrichum ericoides)、垂穗草(Bouteloua curtipendula)、灰毛紫穗槐(Amorpha canescens)、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等。
(三)选择美国的乡土植物
乡土植物对一个地区当地的气候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且无需过多的养护管理,还能体现当地的地方特色。被废弃了的高架铁路上生长着大量的美国乡土植物,奥多夫在高线再开发项目中保留了大部分原有的乡土野生植物,如粗糙飞蓬(Erigeron strigosus)、皱叶泽兰(Eupatorium rugosum)、月见草(Oenothera biennis)、丽色画眉草(Eragrostis spectabilis)、海滨一枝黄花(Solidago sempervirens)、胡萝卜(Daucus carota)、狭叶庭菖蒲(Sisyrinchium angustifolium)、帚状裂稃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m)等,在此基础上又继续挖掘美国具有观赏性强的乡土植物,并将其运用到高线的植物配置中,如美洲金缕梅(Hamamelis virginiana)、美洲南蛇藤(Celastrus scandens‘Bailumn’)、白花紫菀(Eurybia divaricate)、光叶紫菀“蓝鸟”(Aster laevis‘Bluebird’)、北美冬青(Ilex verticillata)、西洋杜鹃(Rhododendron atlanticum)、美洲檫树(Sassafras albidum)、芙蓉葵(Hibiscusmoscheutos)等乡土植物。
(四)选择非原生的适生植物
奥多夫在高线植物选择上,除了大量运用美国的乡土植物,还从颜色、质感、抗逆性等方面适当挑选了一些能够适应适高线环境的非原生植物。如日本胡枝子(Lespedeza thunbergii‘Gibraltar’)、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双花番红花(Crocus biflorus)、日本地榆(Sanguisorba obtusa‘Alba’)、雪滴花(Galanthus nivalis)等非原生的适生植物。
(五)选择整个年周期都可以欣赏的植物
整个年周期都可以欣赏的植物是指植物的季相变化具有独特的形状或形式。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是植物对气候的一种特殊反应,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也是植物在不同季节外貌变化,可在不同季节呈现出色彩斑斓、婀娜多姿、挺拔摇曳、姿态纷呈、芳香怡人的缤纷空间[9]。如高线上的水甘草(Amsonia hubrichtii),这种植物的整个年周期都有独特的姿态。春季,水甘草嫩绿的茎上会长出柔软如羽毛的叶子,5月,茎的顶端又开出数十朵银蓝色的星形小花;到了夏季,它可以长到约三英尺高,虽然花期不会太持久,但当秋季到来时,水甘草的叶片又会变成明亮的黄金色;冬季,水甘草将进入休眠状态,叶子掉落后,它的茎干仍然能保持直立状态,因此它的“骨架”被保留下来,雪花飘落,覆盖在这些“骨架”之上,像是地上长出的冰柱,为高线冬季的景观增添了一份趣味。
奥多夫的高线种植设计方案,其灵感来源于自然。高架铁路被废弃后,其上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环境,因此奥多夫对种植床的设计也是根据景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一些地方的种植看起来像是 “草甸”(图3)①图3、图4、图7、图8、图9、图10均为芦建国教授拍摄。,一些像 “草原”,还有一些则像 “林地” (图4)等。其中,种植床的设计采用了矩阵的形式,通常由几种禾本科的优势种成丛组合,作为每段种植床的支持点;外侧散植多年生观花植物。如高线公园十八街到十九街的种植床设计,运用柳枝稷“山纳多”(Panicum virgatum‘Shenandoah’)、酸沼草(Molinia moorhexe)、大须芒草(Andropogon gerardii)和帚状裂稃草(Schizachyrium scoparius)四种抗性强的禾本科植物成丛组合作支持点,周边种植紫松果菊(Echinacea pyrpurea)、具翅千屈菜(Lythrum alatum)、弗吉尼亚腹水草(Veronicastrum virginicum)等多年生植物,营造出自然野趣、四季可赏的草地植被景观 (图5-6)②图5-6来源于http://oudolf.com/,并为作者自绘。。
同时,奥多夫采用了一种其称之为 “帷幕和窗帘”的种植形式,该方法是使用一些植物作为半透明结构 (如阔叶补血草等类具有小而密,花序集生于花轴顶端的草本植物)充当背景以填补植物花、茎间的空白空间。设计师运用这种负空间的种植方式,虚实结合,营造出一种帷幕般的效果。如位于二十六街和二十九街之间的野花花坛,前方种植了紫松果菊等低矮花卉,后方运用泽兰等菊科植物充当背景,深浅不一的紫色为游人营造出神秘浪漫的氛围 (图7)。
高线公园虽然位于纽约喧嚣的城市中心,但来到这里的人们感受到的却是一种宁静、私密和野趣的自然空间。春季,野郁金香(Tulipa sylvestris)、红口水仙(Narcissus poeticus‘Recurvus’)、丹顶蒜(Allium sphaerocephalon)等球根花卉争奇斗艳、竞相开放;夏季,黄色的俄亥俄州黄花(Solidago ohiensis)、火红的药水苏“胡默尔”(Stachys offcinalis‘Hummelo’)、紫红的抱茎廖(Persicaria amplexicaulis)、蓝色的阔叶补血草(Limonium platyphyllum)为高线营造了热烈、欢快的氛围;秋季,光滑漆树(Rhus glabra)、裂叶火炬树(Rhus typhina‘Laciniata’)、黄栌“格蕾丝”(Cotinus coggygria‘Grace’)等色叶树种,再配合疏粉斑鸠菊(Vernonia glauca)、磁石草(Silphium laciniatum)、长叶紫菀(Aster oblongifolius)等开花的草本植物,使得高线的秋天更加明艳动人;冬季,即使树木凋零,百花枯萎,白雪压枝,但北美冬青“红精灵” (Ilex verticillata‘Red Sprite’)火红的果实缀满枝头,为萧瑟的冬季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事实上,这些植物不仅为高线营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植物景观,更重要的是还发挥了一定的生态功能。例如:大果栎(Quercus macrocarpa)是蜜蜂花粉来源的重要树种;灰毛紫穗槐(Amorpha canescens)的根部具有根瘤菌,能够转换大气中的氮气,为自身及其附近的植物所用;白鳌头花(Chelone glabra)既能吸收雨水径流、过滤毒素,又能为许多蛾和蝴蝶提供自然的栖息地等等。与此同时,高线公园为了保护这些植物的野生状态,特意保留了部分铁路路段的铁轨枕木和碎石路基 (图8);在硬质铺装与软质景观相互渗透的外围设置了围栏 (图9);严禁游人进行跑步等各类体育活动,并提醒游人不要踏入野生植物生长的区域(图10)。
首先,对于高线的公共空间种植设计,植物设计师通过对项目场地的分析,其改造的宗旨即保持高线上植物群落自然生长的野生状态。在设计中,保留了高线上大部分的本土野生植物,又从颜色、质感等方面挑选了耐寒性、适应性、多样性强的和具有季节性变化的植物,来营造一个自然野趣的高线植物景观。这不仅为美国城市居民提供了一处理想的休憩场所,为野生动植物创造了一个理想的栖息地,还可以降低公园后期养护管理的成本,更重要地是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通过分析场地现状,保留和利用原场地的野生植物,营造自然野趣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非常值得我国的风景园林设计师学习和借鉴。
其次,自十八大 “八项规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各级领导干部 “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节约之风在我国园林绿化中也有所体现。如今的绿化建设更为科学理性,许多城市为了节约成本,春季观赏的一二年生草本花境的绿化使用量明显降低。在既能降低绿化费用又能保证环境美观的园林建设中,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观营造必将成为今后一种新的方法和趋势。
[1]刘海龙,孙媛.从大地艺术到景观都市主义——以纽约高线公园规划设计为例[J].园林,2013(10):26-31.
[2]宁蒙.野花野草 大雅天成[J].环境与生活,2014,7(11):70-73.
[3]简圣贤.都市新景观纽约高线公园 [J].风景园林,2011(4):97-102.
[4]张东伟,张英璐,宋立恒.以美国纽约市高线公园为例论公共空间种植设计 [J].现代农业科技,2012(7):246,249.
[5]李涛.从废弃的高架铁路到纽约市民的公共大阳台——纽约高线公园解析 [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6]龚恺.皮耶特·奥多夫和他的野趣花园[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1):11.
[7]Stalter R.The flora on the high line,New York city,New York[J].Journal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Society,2004,131(4):387-393.
[8]吉尔·费伦巴赫尔,王尔笙.建筑师詹姆斯·卡纳和他的纽约高架公园[J].资源再生,2013(1):66-67.
[9]杨玉霞,段渊古,张楠阳,等.园林植物季相变化对园林空间的影响研究 [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6):177-180.
Natural Plant Landscape:Case Study of the High Line Park in New York
BAIHe,LU Jianguo,RAN Bing
(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Nanjing 210000,China)
The natural plants landscape has quite significant value,which canmeet the natural desir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can realize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garden.The High Line Park 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ity landscape design in the 21stcentury,itsmany aspects are worth for study,the aim of plant designers is to keep the natural plantswild and create a natural plant landscape.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design concept of plant designer Piet Oudolf,and analyzes the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plant selection and the natural plants landscape in the High Line park,in order to give a revelation for the garden plant landscape of our country.
high line park;Piet Oudolf;natural plant;planting design
S 6
A
1004-390X(2015)06-0116-07
10.3969/j.issn.1004-390X(s).2015.06.023
2015-07-18
2015-09-12
时间:2015-11-25 9:13
江苏省交通运输科技项目“江苏高速公路绿化养护技术研究”(2012Y26)。
白鹤 (1991—),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园林植物应用研究。
*通信作者:芦建国 (1960—),男,河北易县人,教授,硕导,主要从事园林植物研究。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53.1044.S.20151125.091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