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李园园
编制竹篮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不会想到,这一件件精美的竹器,竟是人工制作。一条条竹篾,在曾经是农电工的韦三起手中,打磨、翻转,变成竹筐、竹篮。这古人的手艺流传至今,开始是为了盛装各种物品,到现在,渐渐地成为家装的工艺品,成为装扮现代人家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位于豫西深山区的洛宁县,素有“北国竹乡”的美誉,这里拥有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原生态古竹林一万多亩,碧水长流,翠竹参天,景色宜人,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
而竹编,则是洛宁县一种古老的民间传统工艺。自古以来,竹、棉、麻的种植和加工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唐代时,皇宫纱灯多以洛宁之竹为筋制作,当时,民间产生了简易的竹耙、竹篮等多种生产生活用品。至清代时,民间出现竹床、竹帘、果盘、笔筒、盆景架、花瓶等竹编产品。
韦三起说,洛宁竹编的各个环节要求很高,技术性很强。竹材宜用冬季采伐的竹子,此时气候干燥寒冷,竹竿不易霉变、虫腐,易于长期存放。伐竹后,需用碳烧竹竿头对所伐之竹进行定性。随后,将所用之竹劈成篾放在锅里,蒸或煮之后晾干,可增强竹篾的柔韧度,易于编制,也能使成品更加耐用。
编竹时,首先要进行拔篾、蒸篾、染篾、凉篾等工序,再通过串编、雕刻、印花、饰物点缀、上色打亮等数道工序,做成成品。一件件精美的纯手工艺术品,惹得游客连连称赞。
趁着韦师傅休息的空当,我们向他了解当前竹编技艺的发展。他颇为心疼地说道,以前,洛宁竹编以各种农具为主,如今,随着耕作方式的进步,洛宁竹编市场形势遇冷。竹编艺人只有农闲时,才开始编制,编制的类型也从农具转变为工艺品。因工艺品编制复杂、耗时耗工,导致现在学习竹编的人越来越少。“我们也都在寻找愿意学习竹编的年轻人,教授他们竹编技艺,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手艺,不能在我们手上断掉……”
2014年,洛宁竹编技艺成功申报洛阳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在,从事竹编及竹制品加工的民间艺人有200余人。
这流传千年的手艺或许慢慢地会被现代生活各种流水线生产的器具所代替,然而,先辈流传下来,面对生活的困苦艰难,依然用劳动者的智慧去面对的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
竹编灯罩
竹编花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