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燕学(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医院妇产科,广东 潮州 521000)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病,其中10%~15%为子宫黏膜下肌瘤。肌瘤在子宫内膜下生长并向子宫腔发展,占据子宫空间并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影响经血排出;同时,由于肌瘤持续向子宫腔扩张,会压迫邻近器官,可能导致患者产生剧烈腹痛。临床上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痛经、下腹痛、贫血以及不孕和早产。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开腹手术或用长血管钳钳夹肿瘤并切下。近年来,宫腔镜手术逐渐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主要方法[1-3]。2008年3月~2013年7月共完成宫腔镜手术6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3年7月在我院经B超和宫腔镜检查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患者63例。年龄26~54岁,平均(37.5±5.2)岁;病程3~64个月,平均(16.2±10.4)个月。其中月经过多者26例,月经紊乱17例,经期延长13例,绝经后出血7例。超声测量肌瘤<20 mm 21例,20~40 mm 32例,40~65 mm 1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分类:根据夏恩兰所著《妇科内镜学》中提到的标准,0型:有蒂黏膜下肌瘤,未向肌层扩展,20例。Ⅰ型:向肌层扩展<50%,35例。Ⅱ型:向肌层扩展≥50%,8例。手术适应证:①子宫异常出血或月经过多。②子宫大小≤10孕周。③子宫黏膜下肌瘤直径<5 cm。④排除子宫恶性疾患。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手术应在月经干净3~7 d后进行。对贫血患者进行术前纠正,使血红蛋白达到80 g/L以上。选择肌瘤直径40~65 mm的患者10例,术前口服米非司酮(由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395),1次/d,2.5 mg/次。连服2个月。手术前夜置入宫颈扩张棒1根。
1.2.2 仪器与设备:使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27F被动式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膨宫液为5%葡萄糖溶液,膨宫压力100~135 mm Hg(1 mm Hg=0.1333 kPa),膨宫液流量200~250 ml/min。切割电极功率设置为80~100 W,凝固电极功率50~60 W。
1.2.3 手术操作:待硬外膜麻醉生效后,宫颈扩张至10 cm左右,置入电切镜。0型肌瘤可采用直接扭转法,钳夹瘤体向同一方向扭转摘下即可。若肌瘤表面有较丰富血管,或首选予以电凝,之后切除。对于Ⅰ型肌瘤可将电切环越过肌瘤表面至其根部,从宫底向宫颈方向逐层切割,直至切除。Ⅱ型肌瘤埋入较深,首选要切开包膜,静脉推注10 U或20 U缩宫素,刺激子宫收缩使肌瘤凸向宫腔,然后再行切除。若一次无法完全切除,则切割范围要尽可能≥70%,用针形电极多次插入剩余部分,使组织坏死。所有手术在B超监护下进行。
1.3 效果判定:满意:术后月经规律正常,痛经明显好转或消失,肌瘤无复发,贫血状况改善。不满意:月经数量增多甚至达到手术前水平,仍有痛经,剩余肌瘤增长以致必须进行二次手术。
1.4 术后随访: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随访,每年复查1次,了解月经数量、痛经改善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手术情况:所有63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宫腔镜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前超声检测肌瘤直径18~64 mm,平均(37.3±5.7)mm;切除组织称重12~172 g,平均(104.4±10.4)g;手术时间11~85 min,平均(35.2±6.4)min;术后住院1~6 d,平均(3.2±2.4)d。所有0型、Ⅰ型肌瘤一次切净,6例Ⅱ型肌瘤一次切净,2例未切净。
2.2 使用米非司酮患者手术前后对比:用药后,宫腔比较洁净,肌瘤体积缩小,质地脆弱,容易夹出,但肌瘤界限不如未用药者明显。用药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显著小于用药前(P<0.05),详见表1。
表1 用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cm3)
表1 用药前后子宫及子宫肌瘤体积变化情况cm3)
注:与用药前比较,①P<0.05
项目 用药前 用药后子宫 342.3±23.6 231.7±16.5①子宫肌瘤 136.4±18.3 92.4±5.3①
2.3 术后随访:术后随访最短3个月,最长6年。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满意率为100%,Ⅱ型患者有2例术后肌瘤继续生长而行子宫切除手术,总体满意率为96.83%。
宫腔镜手术是当前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无切口、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痛苦小。对那些不愿施行开腹手术和因有生育要求而希望保留子宫的患者而言,该方法可避免了开腹手术并发症,较好地保留了患者妊娠能力。
本研究共进行了63例宫腔镜手术,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经过最长6年的随访发现患者满意率高达96.83%,0型、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满意率更是达到了100%,充分说明了该手术在临床上的良好效果。
为保证手术安全性,笔者认为全程B超监测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关键。术前要对肌瘤状况给予综合评估,根据不同类型的肌瘤选择不同操作方式。同时要对肌瘤体积较大者提前进行预处理。
综上所述,宫腔镜手术用于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能取得较好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 薛 涛.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5):165.
[2] 张泽莉,王 倩,舒秀亮,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26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948.
[3] 李书梅.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3,8(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