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自主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成渝铁路,500多公里的铁路干线,串联起了中国西南最重要的两座城市——这是铁路为重庆带来的荣耀。
从那时起,铁轨牵引着无数重庆人开始奔向天南海北,或从天南海北回到故乡——铁路开始成为了重庆人的梦想承载之地。而且,直到今天,依然还有那么多的重庆人将梦想安放在铁路上,不管是远行还是归途。2014年的40天春运期间,重庆火车站迎来送往了4000多列火车,出行人次超过了550万。而就在本文写作完成的过程中,2015年的春运已经正式开启,预计全国出行人次将达到28亿,当然,铁路依然是主战场。
当本期杂志带着墨香到达你手中时,或许你正在铁轨上飞驰。坐在车厢里,相信你对脚下的那段轨道,从未想过要去好好地观望一下,或者细心地探寻一番。没关系,就让本刊来告诉你,那些关于枕木、汽笛与车窗的趣闻往事。
当暖暖春风筹谋着推开窗户时,生活在亚欧大陆东部的人们,也正酝酿着一年一度的季节性大迁徙。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远征。很难想象,如果没有铁路,我们的远征热情将如何挥洒?
大半个世纪以前,我们用滑竿、轿子、牲畜,甚至双腿独自践行着远行的梦想。1933年,铁路在这片土地上出现,一个个独立跳动的音符被牵连成串,旅途成了聚会,车厢化为沙龙。80年时光过去,从蒸汽到内燃再到电气,从米轨到窄轨再到标轨,火车在变,铁路在变,但车厢内外的世界却一如从前:人们在“呜呜”声中相识,在“哐当”声中相熟,在一个个或忧或喜的夜晚,有节律的“哐当哐当”伴着周遭幽幽的怪谈奇事闯进无数人的酣梦,演绎出一首和平年代的“铁马冰河入梦来”。
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那些被车轮“哐当”得锃亮的青灰轨道,既收获生命,也迎接着死亡;它有着与生俱来的混乱,也有着与之抗衡的秩序;它成批量地输送繁华与梦想,也制造同等规模的失意与颓丧;它冷眼旁观迷茫者的挣扎,也不吝于分享实现梦想者的喜悦。它就像一个移动的图书馆,年复一年,将车内车外的故事一一收藏。
当鞭炮响起,春晚开播,人们焕然一新地坐上宴席,旅途上的疲惫与尘土仿佛从来不曾出现过。但如果你用心观察,也许会发现:站台外摆着一箱箱等待清洗的座套;铁道旁还留有些许渣土,车站出口涌出的列车员,露出欣喜而略带疲惫的面庞;一群火车迷,围在站台边用“长枪短炮”贪婪地吮吸火车的身影……
铁路,用它自己的方式,将那些属于别人的故事,娓娓道来。
左右页图:从蒸汽车、内燃机车到动车,火车逐渐铺满了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国家的各个角落,这张春运期间的一日火车行驶图中,每一条连线都代表了一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