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东
编者按:为进一步落实《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本栏目将分为小学篇、初中篇、高中篇三个期次,结合改进意见中各学段英语突破的重点与难点,邀请北京市教研员与一线学科执教老师共同探讨发展方略与分享实施举措,以期有效解决各学段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本期分享主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有效举措。
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听说水平较难得到迅速提高也一直困扰着小学英语教师。如何拓展课内、外及学、用渠道,以及如何评价学生的听说能力,也是影响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什么是会话?朗文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中关于对话的定义为:对话可以看作是具有独立或完整情景的、表达完整意义且具有一定语义功能的篇章内容。目前,小学英语教材普遍采用对话作为语言输入的主要形式。如果教师对于对话教学的定位不清,就会出现以下问题:边放录音边讲解语言知识,边练习结构边让学生操练对话。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学生在听音过程中有先翻译再理解的倾向。所以,学生在听音时,大脑忙于处理上一段信息而错过了下一段信息。随着因为时间不够没能处理的信号和由于知识性障碍没有能力处理的信号的堆积,学生会精神紧张,放弃处理听力信息的努力。
会话教学强调对意义的理解
对话是词汇、句型等专项学习的前提,对具体语言成分和现象的学习都应围绕对话展开。对话的学习应首先关注对意义的理解,然后再对语言知识或语言技能进行专项学习或训练。在教学程序上两者有先后关系,不能相互交叉或混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操练应该安排在对话学习之后,为的是有效避免边对话边处理词汇时,造成学生听的输入负担过重,理解信息处理不充分的问题。学生在前一部分先学习对话内容,再集中学习对话中出现的主要结构以及相关的词汇。
听力理解是进行会话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境信息呢?至少要包括:谁在说及谁在听?为什么?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他们在哪里说?他们来自哪里?我们想一想,母亲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谈话,在使用的词语、语调和体态语言可能会存在很大的差异。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与话题相关的信息。学生知道与此有关的信息吗?它要求专门的知识和词汇吗?所有的这些信息都能帮助学生去预测说话人要说什么和怎样说,并不断地假设后面的对话如何发展,在验证这些假设的同时,缩小理解的范围。
归纳来看,听力理解包括以下步骤:听前的第一步是激活图式,为的是帮助学生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第二步是建立听的需求。听中,第一遍是为了听大意,当然偶尔也需要听具体信息或细节。第二遍的听是为了核对答案,也是为了回答更具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每一遍的听都要让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
拓展语用的几个途径
游戏。英语课堂上的游戏是一种有目的的语言活动,教师合理组织游戏可以让学生更可能多地使用英语。而且,游戏的规则之一就应该是尽量使用英语,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在做游戏时能够自觉监控自己语言使用的行为。
模拟生活场景。教师应该把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同课堂教学联系。学生在这模拟场景中使用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今后生活交流做准备。
戏剧及课本剧表演。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是边学边用,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与成就感。课本剧表演课将教材“活化”,将课堂“动化”,将教学过程“交际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听说能力的评价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评价还是以语言知识的测试为主,听力为辅,基本没有说的能力的测试。因此,应该加大听说测试在评价中的比重,研究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听力测试的试题应更接近生活,体现真实的语境和互动交际性,侧重考察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探索适合小学生的口试形式,建议采取这些形式:歌曲、歌谣、朗读、配音、简单口语对答、话题陈述,等等。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摸索出评价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方法。
编辑 王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