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电影的参与式教学法对高职护生管理能力影响的研究

2015-05-15 03:17曹小萍叶国英姚红梅孙孝君
护理研究 2015年20期
关键词:管理学能力课程

曹小萍,葛 炜,罗 艺,叶国英,姚红梅,孙孝君

参与式教学法自20世纪50年代产生后,因其能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1],而被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学好管理学关键在于将抽象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临床实践,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有一定意义。但由于实践场所和医疗护理环境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无法及时获得管理情感体验,并影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笔者尝试在《护理管理学》课程中应用基于微电影教学方法,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使护生在一系列积极主动参与的探索活动中获得管理情感体验,完成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和能力的提升,取得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本护理学院2012级高职护理2个大班的学生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护生均为2012年第三批录取至本校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均为女生。对照组护生96人,平均年龄20.24岁;观察组护生98人,平均年龄20.37岁。两组护生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 教学方法 观察组在《护理管理学》课程学习中采用基于微电影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多媒体教学模式。两组由同一教师授课,使用统一教材。

1.2.1 对照组教学法 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法,应用案例或小组讨论等教学法。

1.2.2 观察组教学法 采用基于微电影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分为课前准备、课堂作品呈现与讨论、课后总结与反思3个阶段。①课前准备:授课教师事先安排拍摄内容及流程,拍摄开学第3周后的授课内容,拍摄内容为时间管理、目标管理、医院内感染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管理6个主题,有4个小组在同时拍摄同一个主题,要求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还原本真,合理展示临床护理现象或问题。本课程课时安排为每周2学时,共24个学时。观察组护生开学第1次课即按个人意愿进行分组,组成若干个护理单元,每组组员4人~6人,设护士长1人,每组分配拍摄内容,要求时长5min~10min。本课题研究团队成员分别担任各组指导老师。第1周查阅教材和文献,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剧本写作并上交各分管教师;第2周师生共同探讨并完成剧本修改和角色扮演分配,在本校护理实训中心或利用医院见习契机完成拍摄;第3周完成微电影后期制作。利用学生自己的数码相机或手机进行拍摄,为保证拍摄效果,由校摄影社的学生实施示范操作,后期剪辑在学校图书信息中心的工作平台上完成。在选材、剧本编辑和拍摄环节全程均有临床护理管理专家介入,以确保呈现真实的临床情境。②第4周微电影作品课堂呈现。授课教师根据拍摄质量和知识氛围筛选两个同一主题作品分别进行播放,时间一般会在前一次课结束前15min~20 min进行,在放映前先由创作团队说明背景资料和教学任务,使学生有目的地观看;对于片中出现的问题由学生自主发现;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查找文献、讨论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授课教师讲授相关理论课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③小组课后总结与反思,形成学习报告上交。

1.3 效果评价 对两组护生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期末试卷得分情况进行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调查问卷在参考魏寅翼等[2]编制的教学效果评价调查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共13项,包括课堂教学活泼有趣,提高学习兴趣;利于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利于提高解决问题等评判性思维能力;利于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利于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利于换位思考,提高人文关怀能力;获得成就感等。每项评价指标都有5个评价选项: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一般、赞同、非常赞同。学生根据自身感受选择其中1项。除此之外,还设置开放性问题,如“你在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有哪些收获?”“你对现有的《护理管理学》教学方式有哪些建议或意见?”。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课程期末成绩比较 对照组平均成绩72.06分;观察组80.57分;名词解释、简答题与填空题两组护生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选择题和案例分析题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度和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成绩优良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护理管理学》期末成绩比较 人(%)

2.2 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两组护生对《护理管理学》课程的态度比较:观察组护生中68.37%在系列教学活动参与中学会团队协作,体验慎独精神的内涵;62.24%学会反思和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37.75%逐步形成全局观念;83.67%认为课程活泼有趣,提高了学习兴趣,96.94%参与课程教学,74.48%认为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63.26%觉得很有成就感,68.37%认为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80.61%认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52.04%增强了自信心,能用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71.42%表示从同学身上获益良多,学会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对照组护生:77.08%认为课程内容枯燥,且难以理解掌握;59.37%认为本课程对其职业发展无作用或作用不大;87.5%认为教学方式需要改进,多些形象生动的案例帮助理解,多些参与的机会。两组护生对《护理管理学》课程的态度见表2。

表2 两组护生对《护理管理学》课程的态度比较 人 (%)

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基于微电影的参与式教学法较欢迎,在课程教学时不但有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课程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增加了情感体验,还有助于培养慎独精神和全局观念,提升了综合能力。

3 讨论

一个合格的护理管理者除具有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格品质及管理知识外,管理能力尤为重要,要善于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评判思维能力,能正确决策,需具备深厚的人文知识,具有较强的沟通技巧,协调各层次的人际关系,营造良好的人性化氛围,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组织目标。基于微电影参与式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应用进行有机结合,并且以护生喜欢的方式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实现护生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培养,提升了综合能力。

3.1 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创造性学习 研究结果显示,83.67%认为《护理管理学》课堂教学气氛活泼,提高了学习兴趣。高职护生具有以下特点:学习成就动机强烈,但事业规划意识较淡薄,表现为急于掌握一技之长,而对就业功利性不明显的课程和活动缺乏学习与参与热情,不能意识到其对自己事业的支持作用[3]。笔者曾就《护理管理学》课程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与10余位高职护生进行访谈,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护生认为近年内影响不大,因此学习需求小;再加上《护理管理学》涉及多门学科、理论性强、不易被学生理解的特点,尤其对于没有临床工作经历的学生,理解《护理管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内涵则更为困难。久而久之,护生就会对课程失去兴趣。微电影因其具备的“微时、微制作和微投资”的特点被人们所推崇,亦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化载体。笔者在前期访谈中发现,“90”后护生对微电影拍摄存在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具有很大的参与欲望。因此,利用护生手中现有的电子产品,用其感兴趣的模式,可有效激发护生学习兴趣。且管理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有些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护生在资料收集、剧本写作、微电影拍摄、作品展示、讨论点评、反思与总结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占据主体位置,充分发挥高职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将感性知识内化,陶冶和提升护生的管理情感。并且,这种微电影的教学方式有助于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其他小组展示作品时,护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获取信息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通过电影的图片和声音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和课堂有效性,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记忆力通过不同的方式记忆效果不同:通过视觉的记忆率为27%;通过听力的记忆率为16%;而视觉和听力同时运用可以达到67%。微电影可为学生提供真实情境以及强烈的视觉冲击从而有助于学习和职场管理情感体验。

3.2 利于获得亲历性情感体验,有助管理行为形成管理的本质就是实践,就是对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等的亲自实践;《护理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管理的意识和理念,使其具备基本管理理论知识、方法,并将之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护理质量。传统的护理管理学课程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虽然教师在讲授时加入不少临床案例,但学生常常一知半解,难以将管理理论知识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4]。课堂教学无法给学生提供一种管理活动的亲自历练,无法给学生管理情感体验,无法传授护生如何形成自己的管理智慧,进而有效展开管理行为。基于微电影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种亲历性的体验式教学过程,弥补了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生涩难懂这一劣势,学生在微电影拍摄过程中亲身实践、直观感受、模拟现实情境,让学习处在“管理情感体验—管理认知—再体验—再认知”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中,使其最终形成综合管理能力。护生能够深入对护理职业的理解,还可通过反思及早认识自身是否具备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特点,从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或领导力[5]。调查显示,在教学过程中,63.26%获得成就感,理解管理内涵。

3.3 提供平等交流和资源共享的合作平台,培养人际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以科室为团队,大家协同工作才能使护理有效实施。而当代大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往往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缺乏团队概念,因此,加强护生的团队意识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而缺乏团队合作及与人沟通的过程,无法让护生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习得经验、智慧和互助。基于微电影的参与式教学模式,一开始就组建团队,模拟临床护理团队管理情境,大家一起讨论拍摄主题,一起分工查询文献,整理资料到完成剧本写作与拍摄,每位护生设想都会不一样,大家要一起讨论最终确定统一方案,在这一过程中,除学习相关知识外,还要学会与其他同学相处和相互沟通交流技巧,并且在知识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增加了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求人人参与,作品展示或参与讨论要求每次发言要有新面孔,有助于培养团队情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每位护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是分工不同。情感是教育的良好润滑剂,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护生在身心参与的教学过程中,去感悟,才能真正把管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修养素质,外化为自身的管理行为。调查结果显示,68.37%护生表示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得以提高并且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80.61%认为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52.04%认为增强了自信心,能用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71.42%表示从同学身上获益良多,学会相互欣赏,取长补短。

3.4 学会换位思考,提高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 教学活动初期,教师事先布置拍摄任务时,只明确主题,给护生创造了一个足够开放的思考空间,利于充分开启护生的多种思维方式,让护生多角度去寻找答案,利于激发创新思维。在课前准备环节,护生独立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对拍摄主题涉及的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并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决定取舍,小组成员要经过数次讨论,努力将梳理的知识点进行合理展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护生的实践能力和决策能力,并且在不断的讨论和总结中拓宽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空间,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魏寅翼等亦曾报道,参与式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护生通过剧本写作,揣摩护理管理者、护理人员和病人等人物心理,再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演练,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并尝试理解,触发情感共鸣,使人文关怀行为由心而发,提高了关怀能力。在作品展示点评讨论环节,分享各自心得,勇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培养创新思维和评判性思维,并提升了综合素养[7]。

[1] 王恒来.参与式教学法实施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66.

[2] 魏寅翼,刘化侠,胡晓旭,等.参与式教学在研究生课程《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8A):2407-2408.

[3] 周冰,李晓松,全丹花,等.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临床护士职业社会能力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108-109.

[4] 张丽君.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护理管理学》课程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2(12):116-117.

[5] 张琪.“三阶段”模式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4):119-121.

[6] 唐佳玉,唐婕,向虹静.体验式培训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实践[J].全科护理,2014,12(10):925-927.

[7] 赵美玉.体验式教学模式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J].护理学杂志,2013,28(2):71-72.

猜你喜欢
管理学能力课程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浅谈管理学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