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个大学生在假期里结伴外出旅行,傍晚到了一家旅馆住宿。在登记了身份,每人交纳房费10美元后,一起到房间放松休息。后来,老板卡特翻阅当天的住宿记录时,发现这三人是自己的同门学弟,体恤没拿工资的大学生出门在外的窘迫和不易,便叫伙计瑞德去给大学生退回5美元,权作折扣以示友好。
瑞德去房间送钱时心想:5美元给三人不好平分,不如退给三个大学生每人1美元,自己留下2美元就当跑腿辛苦费,反正没人知道。果然,这一举动让三个大学生格外高兴,连声感谢老板学兄。可当瑞德返回前台时却开始皱眉甚至纠结,因为他越琢磨感觉越不对劲。明明三个大学生每人实交9美元,合计27美元,加上自己留下的2美元共计29美元,可当初的交费总数却是30美元,那1美元怎么会不翼而飞呢?
可怜的瑞德被这个问题折磨得几近抓狂,甚至认为是自己的贪婪导致了不解的痛苦。于是,无计可施的瑞德只得向老板诚恳道歉,并请求卡特帮他解开这个心结。卡特想了想便揭示出瑞德思维中的症结:假设起初的10×3=30(美元)是第一次交易,那么后来实际所交的9×3=27(美元)就是第二次交易。发生第二次交易的前提,是已经取消了第一次交易。也就是说,第二次交易与第一次交易毫无关系。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判断实际交易的情形:三名大学生实交的27美元,由老板实收的25美元和伙计擅留的2美元组成,用算式表示就是27=25+2。
瑞德的问题恰恰出在混淆了两次交易的替代前提,用已经含有2美元的实收房费,再加上一次2美元,这本身已经毫无意义,再与已经取消的30美元进行刻意比较,纯粹就是庸人自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