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远航

2015-05-14 11:00韩久根
前线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特色建设发展

韩久根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刚刚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又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66个华诞。抚今追昔,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作出贡献的革命先烈和人民群众;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阔步向前。站在历史的节点上,我们更加坚定地领会到一个历史的结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揭开了历史新纪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野蛮入侵,中华民族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深渊,无休止地割地赔款,长期战乱纷争,人民饱受奴役和欺凌,无数生灵涂炭,拥有悠久灿烂文明的国度被瓜分,勤劳朴实的炎黄子孙任人宰割。近代以来差不多一个世纪里,无论是旧式的农民革命领袖、封建地主阶级中的有志之士,还是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尽管他们做出了不懈努力,但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都没有改变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各族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的苦难深渊里。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毅然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曲折中前行,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由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得中华大地结束了近百年来战乱频仍、一盘散沙的局面,中国的劳苦大众结束了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的发展揭开了历史的新纪元。

百年苦难,凤凰“涅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成功实现了中国几千年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等恶劣的环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转变,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认识上,特别是要领导一个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脱胎出来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面临着难以想像的许多难题。毛泽东同志曾经告诫全党:“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我们党从一开始执政就进行了许多积极而艰辛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走过不少弯路,甚至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出现过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考验面前坚决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牢牢抓住新世纪新阶段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提出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

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和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前进。这是一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能够使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康庄大道,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实践已经证明,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经济总量跃升到世界第2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改革开放无愧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从此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社会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经过几十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我们党今天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我们完全有理由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他在十八大胜利闭幕不久,就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代表党心民心,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极大地凝聚起广泛的社会共识。

“行百里者,九十为半。”越是在成绩面前,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是赢得的喝彩声多,越要恪守谦虚谨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对社会主义这一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新制度,我们党仅探索和实践了几十年的时间,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大。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譬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长期复杂严峻,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必须居安思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与新的伟大工程。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励精图治、攻坚克难,以中国梦凝聚大中华的力量,以抓改革激发全社会的活力,以狠抓作风建设为切入点落实从严治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惩治腐败,对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持零容忍态度,持续不断地“打老虎、拍苍蝇”,果断查处一批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党风、政风、社会风气都为之一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呈现出新气象、取得新的成就,新一届党中央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奋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引领、总框架、总抓手。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认真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发扬敢于担当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贡献

2014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对事关首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作出重要指示。今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落实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们做好新时期首都工作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履行好首都职责的重要纲领,在首都发展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首都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中央战略部署,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北京作为中国首都,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把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推动非首都功能向外疏解的同时,大力推进内部功能重组,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着力打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展现北京的古都风貌、国际风范和东方神韵。

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精神。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也是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担当精神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觉悟和党性。落实中央对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要求,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考”,面临着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做到心中有责、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敢于直面矛盾,敢于较真碰硬,发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勇气,怀着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无比忠诚,时刻牢记首都的职责和使命,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和旺盛的革命干劲,决不允许推诿扯皮、不负责任,决不允许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等倾向。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在“求真”上下功夫,在“务实”上做文章,抱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到久久为功、锲而不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做好各项工作,不断增强敢于担当的政治定力、理论素养、无私情怀和过硬本领,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

首都稳则全国稳,要把首都的和谐稳定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13亿人口大国的首都,北京的和谐稳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首都的和谐稳定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维护首都的和谐稳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随着我国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关系日渐复杂,北京历来是国内外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前沿阵地,各种声音交织庞杂,维护首都和谐稳定的形势复杂而严峻、任务十分艰巨。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把问题预见于未发之时、解决在萌芽之中。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等重大政治原则和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动上的自觉。要不断总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宝贵经验,着力提高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深入开展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做到万无一失。

要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按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着力解决“不严不实”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聚焦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改进工作作风,立足首都城市功能战略定位,在深入调整和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治理“城市病”、不断提升城市发展和管理水平、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方面,切实增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做到心中有党不忘恩、心中有民不忘本、心中有责不懈怠、心中有戒不妄为,努力在进一步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上见成效,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懂规矩,真抓实干,促进首都改革发展稳定,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作风保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作者: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副校长、北京党建研究基地主任)

责任编辑:谭 丁

猜你喜欢
特色建设发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