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闪
我们培训的地方,位于大鸭山的腹地里。山的左面,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小学,名字叫白马小学。山的右面,是风景最优美最纯粹的藏民部落,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月牙湾。
我们在大鸭山初遇巴瓦,是在夕阳西坠的暮色里。彼时,11岁的巴瓦背着书包,正从半山腰中往山顶上攀爬。见我们的装束明显不是本地人,他饶有兴趣地和我们攀谈起来。无独有偶的是,巴瓦的家正在月牙湾。巴瓦的见识颇多,藏族的风土人情、地貌特产等,他都如数家珍,小脸蛋上的一抹高原红闪耀出他的睿智机灵。
我们感谢他的热情,便将随身带的零食给了他一点。巴瓦也不拒绝,接了过去,只是拿在手里并不拆开。他说,他得带回家给他的母亲吃。巴瓦说,父亲在他出生不久后就因为采药坠崖而死,留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体弱多病,做不了什么重活,都是靠出售编织篓筐来养活这个家。他小,不能为家里分担什么,能把好吃的带回家给母亲吃,想必母亲一定会很高兴。巴瓦说话的时候,小鼻子通红,眸子里洋溢着兴奋。
我们为巴瓦的懂事、孝顺而感动,又往他手里塞了点东西。当我们得知巴瓦就在白马小学读书的时候,我们突然很奇怪。因为白马小学和月牙湾都是位于山脚,两地之间因为旅游开发的缘故,早就铺设了并不需要翻山越岭的水泥路。面对我们的疑问,巴瓦告诉我们,其实他从上个月开始,每一天放学的时候就放弃了从水泥路回家,而是选择翻山回家。
我们看着逶迤崎岖的山路、高高的山峰,心想走到月牙湾至少要一个多小时吧。而如果走山下的水泥路,也就是十五分钟左右的功夫。我们笑巴瓦玩心重,这山上一定有很多新奇有趣的事情,譬如可爱的小动物、奇异的花草……巴瓦面色一正,告诉我们并非如此,说他只是想锻炼身体和腿上的力度,为两年后上初中做准备。
我们一愣,两年后上初中和现在的翻越山路锻炼腿劲有关系吗?我们不相信巴瓦的话,觉得他是被我们识破了他的小把戏,故意找了不着边际的托词来搪塞我们。我们笑笑,也不去拆穿他的谎言。
他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一下急了,两腮的高原红更加通透,忙着跟我们解释,说山里的孩子绝对不会撒谎。我们看他急了,便收起笑容,聆听他的解释。
巴瓦说,两年后他就要上初中了。初中学校在仁巴县城里,距离这里足足二十公里远。据说,学校是寄宿制,两个星期才放一次假。因为路途遥远的缘故,巴瓦想现在锻炼锻炼,到时候放假,他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再从仁巴翻山回到月牙湾了。他得现在好好锻炼一下走山路,将来从仁巴到月牙湾的山路走起来也就不会太累。
我们问他这么做的缘故——因为仁巴县城往月牙湾,也是有坦途可行,且有车可通的。
巴瓦腼腆地笑了笑,不停地搓着双手,过了一会儿才从嘴里挤出几个字:“从仁巴到家里,坐车来回要九块钱的车费。一年下来,算算得近两百元呢。”
我们的心蓦地一软:这个可爱懂事的孩子,宁愿在难行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也不愿意坐车而返,原来就是为了节省下来回九块钱的车费。
我们在为巴瓦感到心酸感动的同时,突然心里也有个疑问:为了节省车费,与其翻越山岭步行而回,那不如直接从仁巴到月牙湾的公路上步行而回。同样是步行,公路最起码比山路好走得多,而且也要安全得多。
巴瓦连连摇头,说:“那不行。要是从公路上走,肯定有很多同学会看见。那样,就瞒不住母亲啦。母亲要是知道我每次都是步行回来的,她会心疼的啦……”巴瓦看我们静默不语,又补充说道,“再说了,我现在锻炼好了,将来走山路也就脚下有劲,回家也可以快一点,就能帮母亲多做点家务啦。要是走水泥路,永远也锻炼不出脚上的功夫。”巴瓦嘟哝了最后一句,我们的心里却哗哗啦啦地下起了小雨。
巴瓦要是不言不语,任是我们的想象力再怎么丰富,也想不到一个11岁的男孩舍弃坦途而选择在山路上艰难前行的背后,居然隐藏着这么一个动人的想法。孩子的内心世界里,那些单纯而又美丽的童话,每一个都因了一份沉沉的爱,而永远美好得让人心疼。
巴瓦走的时候,再度对我们给他的礼物表示感谢。他一一向我们鞠躬,对每个人都诚挚地说了声“谢谢”,然后才转身离开。他一边走,一边向我们挥手。我们看到,这个年仅11岁的孩子,在暮色四合的山野中,宛如世间最铿锵伟岸的硬汉,每落一脚,每踩一步都落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