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如何塑造软实力

2015-05-14 16:53吴鹏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实力一带一路文化

吴鹏

李克强在北京天坛公园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出席“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一个行云流水,一个柔韧舒展,太极和瑜伽这两大东方文化瑰宝交相辉映,展现了两个东方大国之间文化上的亲近与交流,更展现了大国的软实力。

虽然软实力作为一种战略手段的提出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但是在国际政治以及文化传播中则一直在发挥着真实而且持久的影响。一国之软实力对于别国的影响不亚于军事、经济实力。往远了说,罗马帝国甚至在消亡之后还仍旧对于欧洲国家发挥着持久的影响力,中国在汉唐时期的开放态度塑造了一种良好的国际形象,千邦进贡、万国来朝,朝贡体系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认同,更具有实质上的国际贸易关系。往近了说,苏联与美国两大阵营的对抗中,美国所传达出来的现代消费、民主政治等内容也构成了相当的吸引力,最终瓦解了苏联人的对抗意愿。还有美国在日本除了驻军之外,也通过洛克菲勒三世等一些关键性人物以基金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在文化交流、知识分子参与及社会舆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这些人发自内心地认同美式价值观,积极参与。

一项宏伟战略的落地既离不开硬实力的保障,也离不开软实力的推动,两者相互配合能够相得益彰。目前出台一带一路的战略布局中对项目强调得多,对投资金额强调得多,对软实力的作用还停留在文化交流方面。塑造软实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一带一路是一幅非常宏伟的蓝图,涉及中国与利益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要真正扎实推动软实力的作用,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

其一是要扎实地做好地域研究,并且要打通学术与实业之间的关系。

我们过往对外研究的重点还是集中在发达国家,对于中亚、东亚、中东以及伊斯兰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严重不足,对于欧亚大陆复杂的地缘政治关系、宗教关系、历史纠葛研究的不足,语言的障碍,都需要去克服并要花一二十年的时间去积累。应该鼓励年轻人去学习中亚语系,去跟他们交朋友,鼓励他们到那边去,这是非常重要的。

而更重要的是以实际的需求来检验学术,以学术的成果来指导实践。国际社会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本经典著作是《菊与刀》,而这是美军为了占领日本做准备,而委托文化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所做的研究。实地研究具备指导实践的作用,比寻章摘句的考据要深入和生动得多。

其二要有明确的传播形象和丰富的传播手段。

要搞清楚希望传播什么价值,什么样的文化。德国对外传播了工程师文化、品质文化,美国对外传播了好莱坞文化、消费文化,中国不能一提起来就是悠久历史和世界工厂。对外传播什么,以什么样的方式去传播,这并非一部国家形象片就能解决,而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多角度的工作。美国传播美式文化是通过好莱坞这样一个包含了文化、资本、媒体、娱乐等各个方面力量的组合。德国通过它的歌德学院去积极组织各地的“路演”。

中国在国内的文宣管理上的方式方法到了国外能够发挥的作用有限,更多还是需要用市场化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够充分参与的方式去传递国家形象。比如被很多人诟病的游客不文明的行为,这不是政府管理能够解决的;再比如各种公益活动、绿色活动等等,在新媒体在互联网影响深入的今天会有更丰富的形式可以探索。

其三要重视民间组织与标志性人物的作用。

要高度重视民间组织与标志性人物的力量。美国在日本发挥作用的手段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基金会还有全球性的组织能够发挥一般政府组织无法做的事情,而且他们的持续性,历史沉淀的影响都不是政府组织所能够比拟。比如今天协和以及协和系在中国整个卫生体系的影响力,最初都是通过洛克菲勒基金会来发挥作用的。

软实力作用的发挥既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也是一个细致入微、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这无法通过运动式的方式去实现,而需要有一二十年甚至几代人的时间,需要有一群真正喜欢、了解这一领域的文化积极分子,有平台能够让他们放手去创新、创作、创造,让他们与对象国的人民成为真正的朋友。只有到那个时候所发挥出来的软实力才具备自然而持久的影响。

(作者系智纲智库战略研究院院长助理)

猜你喜欢
实力一带一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我们的搞怪实力,真的不容小觑
凭实力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