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卓
程璧。图/受访者提供 图片编辑/董洁旭
那首在文艺青年间流传的《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曲毕,歌手程璧拿出粉色的气球。一名男歌迷走上舞台,在现场向女友求婚,诉说“想一辈子与她虚度时光”的愿望,场面变得很热烈。这一天是5月20日,这或许是很多人心中最浪漫的告白方式。
舞台上的程璧穿着素净的连衣裙,素颜,乌黑发辫垂于脑后。有歌迷在微博里称对她第一印象就是“仙女”,在现场听到“诗歌中的平和”以及“歌声里温暖的治愈”,感觉“生命很满足”。
但私下的聊天中,程璧会流露出山东女孩的豪爽,有时,语速快得让人跟不上。采访结束,程璧赶着去医院做体检,最近她还每天坚持跑步一个小时,保证身体状态是为巡演做的准备之一。这个时刻,她不是音乐里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俨然一副职业音乐人的模样。
“艺术中很细腻,生活中又不要太矫情,刚刚好。”程璧这样定义台上和台下的自己。
5月20日,程璧×荔枝FM“我想和你虚度时光”全国巡演广州站开幕。虽然大雨倾盆,场地还是座无虚席。有从厦门打飞的远道而来的男青年,还有的早早跑来趴在售票窗口,说喜欢听女孩子的排练声音。前一日,程璧在中山大学的庭院分享会,500人厅涌入700多人,站无可站。
这次的全国剧场巡演排了广州、成都、长沙、上海、北京五站,期间还有六场庭院分享会活动,跨度达两个月。朋友秦何人明显感觉程璧压力增大。“她最近把自己变得更忙了。她就跟打了鸡血一样,自己处理各种采访、排练、宣传。和去年比,她变得更成熟更了解这个圈子了。”
程璧知道自己处在走红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演出场地逐渐扩大的兴奋。“现在我有合作很久的高素质的乐手,有一定的组织演出的经验,对剧场巡演还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程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巡演广州站的成功,证明她的跃跃欲试不是没有根据的。
这种火爆场面并不意外。去年11月9日,“诗遇上歌”程璧新专辑巡演北京谈唱会在西区剧场举行,300名歌迷见证了程璧第一个小型剧场演出。那时她的歌已在网络上获得广泛传播,但还没有成为“女神”,没有成为“森女”的代言人。
11月28日,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播出民谣专场,程璧和邵夷贝、郝云、李荣浩混搭唱民谣。当期节目播完,“森女复古民谣女歌手”成为了搜索热词。这个不苟言笑、衣着朴素、歌声空灵,像仙女一样的姑娘,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
“我尽量很亲和呢。我就是山东人的性格,在电视上紧张,放不开,私下一对一就放松了。其实我笑得很多。我的性格有两面性,聊天时考虑到对方的感受,表现得很健谈,但平时我还挺喜欢一个人独处的,我创作的时候又是另一个样子。”程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短时间内,程璧把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都上过了,森女、小清新、文艺女神的标签就一个个贴上来了。”秦何人曾短暂协助程璧做过几个月演出经纪,《诗遇上歌》正当红的时候,很多演出主动找上门来。
在秦何人看来,程璧走红赶上了天时地利人和。虾米、豆瓣等网络音乐平台在首页推荐她,西川、北岛等诗人的捧场,让程璧迅速在文学界、文艺界获得比较高端的认可。
“她的旋律是比较普通的,从音乐专业上讲不是很高明,但也因为不是那么高端,反而容易让人接受。她是平易近人,甚至中年人也能接受。”秦何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在网络上写下了关于程璧的第一篇乐评,“程璧的音乐,最大的特色,是细腻而不露声色的温暖。”
和前辈音乐人不同,程璧更懂得如何运用社交媒体。做音乐伊始,程璧就开始在豆瓣、人人小站等网站上分享自己创作的点滴,后来进入微博时代,她也是“加V”大号,到现在成熟的微信公众账号,虽没有刻意包装,但也都用心经营。创作路上的点滴心情都在社交媒体上记录分享,这让程璧积累了大批“死忠”粉丝。
“她在荔枝FM上做了签约主播,定期更新网络电台,维持着一种女神的气息,跟大家沟通。在节目里,她不会讲生活中鸡毛蒜皮,而是讲艺术和诗歌相关的内容。生活中一点感悟,也会形容得很文艺。她一开始就塑造了一个整体的形象,在每个平台上都把自己塑造得很完善。”秦何人说。
同程璧合作《我想和你虚度时光》的歌手莫西子诗也能感受到这种反差:“她平时就是很开朗大大咧咧的山东姑娘,歌里是很安静、唯美的感觉。”
程璧正逐渐适应自己形象的反差。“我自己没觉得很矛盾。面对公众和自己的生活,还是两块儿。”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在舞台上我会注意和我的音乐相符。生活里我偶尔也会穿T恤等随意的服装,但我喜欢舒服的样子,就像我的穿着一样,我本能地喜欢棉麻,不喜欢时尚的造型。我不是刻意按照森系定位来穿,但我希望自己穿得舒服,大家一看也知道是程璧。”
从小,程璧在生活中就有两张面孔:一方面她是成绩优异的乖乖女,一方面她又是个低调安静的文艺青年。
程璧出生在山东,名字是奶奶起的。她的父亲是名律师,看起来和文艺毫不沾边。“我小的时候,看法律合同,爸爸也问我大学要不要读法律,我觉得那完全不在自己的世界。”她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
在严格的家庭教育下,从小,程璧就努力,听话,成绩优异。她上重点高中,然后被保送到山东大学日语系,又到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成为应试教育千军万马中的佼佼者。
好在她还有个超级文艺的奶奶,让她的文艺情怀不至被埋没。奶奶是民国时期的大家闺秀,对文学和绘画都很精通,她教四岁的程璧写毛笔字背唐诗。和奶奶生活在四合小院的幼年记忆,是日后程璧创作的最初灵感来源。“我奶奶让我留心植物的美丽,教我剪窗花,我最初的对美的感知,都是她带给我的。”
十几岁时,她写下小诗来描述儿时生活过的小院的模样。“庭前花木满,院外小径芳。四时常相往,晴日共剪窗。”
“我从小就喜欢唱,但没有对一个乐器很深入,键盘弹了几节课就不去了。反而是绘画一直很喜欢,对视觉的东西很感兴趣。”直到来到北大,又开始写诗,也爱上了胶片摄影,但并未专一于某样事情。
研二时,她以交换生身份去往日本,这一际遇彻底改变了程璧。在日本一位朋友家,程璧第一次听到了古典吉他的声音,立刻被打动了。“这位朋友是佳能公司的职员,摄影很好,又能把古典吉他弹得那么漂亮。我突然觉得,自己爱好文艺那么多年,没有一样拿得出手的技能,很羞愧。”第二天,程璧就买了一把吉他,研究起简单的和弦。
回国后,她加入了北大吉他协会,开始自己创作歌曲。十几岁时写下的小诗,扩展成了一首歌《晴日共剪窗》,是程璧的第一首原创作品。她带着自己的原创作品成了“北大校园十佳歌手”。两个清华学生刚好做了一个互联网音乐公司,旗下有个录音棚,他们问程璧想不想把歌录下来,于是有了第一张专辑《晴日共剪窗》。
毕业那年夏天,她在北京南锣鼓巷“69音乐咖啡馆”举办了自己的首场音乐会,发表了自己的首张专辑。这是她对大学音乐与生活的纪念。
“这个小作品先留下,我还是要去一个正常的公司工作,去体验下工薪阶层的生活。”程璧回忆。和同学们一样,她也要面对工作的选择。研究生上的是东语系,她的方向是东方美学,同学有研究宗教的、有研究历史的,但毕业之后大多选择去了金融、证券公司,或者进了国家机关。程璧也选择到东京一家证券公司上班,“七个月的时间,机械性地工作,没有感情。”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毕业前,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的展览在北京举办,其间,他安排了一场在北大的讲座。“建筑系的同学跟我说,你偶像来了,就帮我引荐了一下。我和他说我想去你的事务所工作,但他那个时候还不了解我,就只是说考虑一下,然后给我了一张名片。”程璧则把第一张专辑《晴日共剪窗》送给他听,然后就没有了下文。
没想到,入职证券公司一段时间后,程璧突然收到原研哉的电子邮件,问她是否还想来工作。“我觉得我不顾一切地想去。”程璧回忆。
“大学的时候,我读到原研哉的书,我就简直日思夜想,觉得设计师能做得那么大气,太震撼了,我一定要接近他,从他身上学到怎样把事情做到这么好。”程璧说。在原研哉的办公室里,原研哉对程璧说:“我已经是你的粉丝了,你的声音让我非常吃惊,你的音乐我听了很多遍。”这让程璧激动不已。
那时,程璧对未来的规划还很迷茫。“我学的是日本文化中的东方传统美学,我从小对文化中的各个门类都很喜欢,音乐、设计、文字,所有文艺方面的东西。但是我觉得,我总要有一个方面精通,走远,再带动其他的,但我没有想好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到原研哉的工作室锻炼,也许可以启蒙未来的艺术之路。
有个新华社的记者来工作室采访原研哉,和程璧成了好朋友。程璧又通过记者认识了旅日诗人田园。这时,程璧已有为诗歌谱曲的想法。田园说:“干脆把北岛介绍给你,直接沟通,看他同不同意让你唱。”
在东京一所大学的交流演讲间隙,程璧第一次见到了北岛,战战兢兢地把《一切》当场唱给他听。和原研哉一样,北岛听后也没有了下文,隔了很久才联系程璧:“还有别的作品吗?”
在原研哉工作室,程璧只能做些基础性的工作。她逐渐感觉到,喜欢大师和在大师身边工作,完全是两种状态。“大家都是他工作室的一员,他的想法我们来实现,自己的想法很难表达。”所有员工都带着对原研哉的敬畏感工作,压力很大。可能设计师没日没夜地改一个稿子,原研哉看一眼,一句话就毙掉了。程璧发现,自己并不想做个螺丝钉,而是想做个创作者。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写歌上。
程璧。图/受访者提
“我听音乐的时候,找不到国内符合我审美的音乐。所以我听了很多东京的独立音乐,像汤川潮音、羊毛和花,包括爱尔兰民谣的Damien Rice、Lisa Hannigen。他们那种审美,是我想要表达出来的,他们也很有受众,为什么国内没有这样的音乐人?”程璧说。白天上班,晚上去live house演出交流,程璧也慢慢生成独立经营艺术工作室的想法。
在日本,程璧慢慢把《诗遇上歌》的demo完成。一年后,她决定专心把专辑制作出来。录制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她不可能再专心工作了,于是辞去原研哉工作室的职务,在东京注册了自己的艺术工作室。
一直关注程璧的北岛突然打电话问:“专辑名字定了吗?”程璧说,还在想,想让诗和歌有个结合。过了一周,北岛突然打电话说:“诗遇上歌怎么样?”诗人田园后来对程璧说:“他能这么上心去想专辑名字,说明你的声音打动他了。”
意外开始学吉他,偶然录制第一张唱片,迷茫中接到原研哉的录用邮件,刚走上音乐创作之路就遇到北岛指点,程璧的艺术履历似乎不是一般的幸运。“我也跟朋友聊过,为什么我会这么幸运。朋友说,是你信念的力量,你想要接近那些人,接近那些东西,他们也会往你身边靠。”
辞职后,程璧不断地往返东京和北京,她在东京和朋友制作专辑,然后回北京宣传专辑和参加演出。程璧独立完成了歌曲创作和专辑包装设计,然后找编曲、录音棚、录音师,录音完成后找专人后期混音,最后到印刷厂比颜色、校对。
“我当时为什么敢铤而走险,敢辞去工作当歌手,就是因为我即使不成,两年之后去找翻译、文字工作,都可以养活自己。”程璧说。
程璧很幸运,在文学界和网络平台的热捧下,她并没有蛰伏太久。“《诗遇上歌》的时候,没有和任何第三方合作,没有签任何公司,就自己在自媒体上传播开了。正好诗歌被大家重新认识了,我觉得时机很重要。”程璧说。
《诗遇上歌》那张专辑,程璧对音乐的判断还主要靠耳朵,到《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时,她已经能懂得一些配器的知识,在编曲上有了一定想象能力。
“我没有接触过任何音乐基础训练,我的三张专辑,能明显感觉出来演唱技巧的进步。从《诗遇上歌》开始,我全职做音乐,我给自己的要求是,每天一定要弹琴一小时、练声、练音乐基本功。当做职业的话,应该给自己一个要求的。”程璧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还是觉得音乐的可听性很重要,让人身心愉悦。有些歌手用一些怪的和弦、故意离调,也是一种风格,但我觉得不能接受。程璧说。
录制新专辑《我想和你虚度时光》时,程璧请了莫西子诗来担纲编曲。莫西子诗回忆:“程璧对音乐很严格,我比较粗线条,有些地方不会太纠结于细节,但程璧会很在意。”
和刚进入音乐圈时的懵懂不同,程璧对音乐、对市场都有了更深的认识。 “日本人严格地讲规矩,中国人更讲人情世故。”但程璧的聪慧让朋友秦何人觉得,她能在音乐的道路上持续走下去。“可能是她在日本待过的缘故,她对流程和合作关系把握得比较严。合作一场演出,她会了解你到底联系了哪些媒体。你要说有三家比较大的自媒体,她会追问哪三家,有多少粉丝。她没有固定经纪人,大部分事情是她自己操心,事无巨细。”
有合作的工作人员笑称,程璧不但长得像王菲,合作起来也感觉像王菲。对此,秦何人说:“她音乐中有仙气,她是能把艺术家的身份和经营者的身份并存的,不像有的艺术家钻进艺术领域,不大和人交往,或者交往比较困难。她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是自己的CEO。跟她合作会感觉压力,比其他艺人压力大些。她有掌管全局的感觉。一般经纪人、助理占主导地位,但她自己会占主导地位。”
在程璧看来,网络给新一代音乐人以机会,大家也更要把握这个机会。“像陈粒、马頔、宋冬野,跟之前的音乐人不一样。最早,我们只是希望自己把事情做得小而美,但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很多音乐人也做得风生水起的,唱片公司的渠道资源我们自己也拿得到。”程璧说。
“一路下来,我已经不需要别的工作,专心音乐就能养活自己,我没有那么多苦的情绪在。我只能保证音乐,慢慢积累,希望将来有自己完整的团队一起共事。” 悉心经营自媒体、维护个人形象,程璧坦言希望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我想每年能保证一张专辑出来,带着专辑走走城市,唱唱歌,希望能持续20年。如果非要说我有什么野心的话,这是我的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