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索瓦·芭布·高尔法
这幅画的面积真大!
这幅画为宫廷而作,宫廷的墙又高又阔。这种规格的画非常引人注目。如果尺寸小一点儿,就不会产生如此震撼的效果,因为它有可能会被淹没在众画中。
这位骑士是谁?
这可不是一位普通的骑士,他是一位皇帝,统治过数国——西班牙、荷兰、德国、奥地利,还有法国的一部分以及如今的意大利。他是查理五世(1500——1558),在他之前已经有过4位名叫查理的国王。
他在作战吗?
是的,他的武器非常特别,是把长矛。他的战马身披红色马披(一种小斗篷)护身。他刚刚打赢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他请自己最青睐的画家提香赶来为他创作肖像画。以后所有看到画的人都会知道查理五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
他的军队在哪里?
应该就在不远处,但查理五世不希望他们出现在画面里,他希望画面中只有他一个人。他也不希望描绘战争场面。此画旨在表现他的权威,而不是记录现实。
他似乎刚从森林中出来。
长期以来人们都害怕森林,因为森林中漆黑一片,而且当时人们在森林里会遇到野兽,还时常有强盗打劫。提香通过描绘查理五世身后的森林,展示了其非凡的勇气:无人敢涉足的险地,查理五世却能够独自一人镇定自若地穿越。
我们感觉战争尚未开始。
因为马在跺脚,它急于奋蹄飞驰。查理五世拉着缰绳,他马上就要策马驰骋。这显示出查理五世的睿智:从容不迫、严阵以待、毫不慌乱。他已做好准备,时机一到,立即投入战斗。
他的长矛在对准谁?
具体是谁大家都不知道。他不需要这样做,我们猜测,无论敌人是谁,无论面临何种危险,他都会勇往直前。他的身体笔直挺立,神色异常镇定。这是在战斗之前。长矛对准高处,显示出查理五世激昂的战斗热情。
天空有很多云。
这是为了避免画面的单调,变幻的天空丰富了画面。夕阳散发着余晖,白天很快就要结束了,这也突出了查理五世的充沛精力,即使在黄昏,他依旧保持着高度戒备状态,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画家作画期间马无法一直保持这种姿势。
当然不可能。事实上,画家让模特骑在一匹假马上,先有个整体造型,之后再完善细节。查理五世自己不可能长期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他还要忙别的事情。画家自己想办法让画面协调,还不能让我们发现他是分阶段完成这幅画的。
画是在室外画的吗?
在室外绘制这种规模的画作应该并不方便。和当时其他画家一样,提香在画室里工作。画作中的人物和风景是分开完成的。选择乡村风光作为基本背景后,他根据主题组织画面。我们也并不知道画中描绘的场景是否和真正的战场相似。
为什么提香要画骑马肖像?
此画旨在表现查理五世的显赫权势,表现方式新颖别致。他借用了古代的雕塑手法——骑马塑像。准确地说,他借鉴了罗马皇帝马可·奥勒留的雕像,这位皇帝以智慧著称。而且艺术家对其形象进行了改造,赋予人物动感。提香用画笔记录了查理五世人生中特别的一刻,但他同时也特别表现了两位君王共同的品质:勇敢、睿智、审慎。
有很多幅骑马肖像画吗?
是的。从这以后所有的君主都模仿查理五世,请画家画骑马肖像画。这种肖像画成为他们显赫权力的象征。而其他画家在步提香后尘之余,在马的姿态和骑士的神情方面都有所创新。
每幅画都表现了主人公的不同特点,如优雅、激情、高贵。还有很多大人物,既非皇帝又非国王,也同样请画家画骑马肖像画——这比雕塑价格便宜,体积也更小。
马的体积并不是很大。
如果马与骑士身材相称,那么,皇帝在画中所占据的空间会变小,这将削弱其王者气派,因为我们会先注意到马。鉴于创作骑马肖像画的目的,这显然是很荒谬的。因此画家篡改了现实。但这不易察觉,人们第一眼看上去是不会发现这一点的。
盔甲和长矛是真的吗?还是出自画家的想象?
那确实是查理五世在米尔贝格打败新教徒时所穿的盔甲。这是查理五世的珍宝之一,做工精良,精雕细琢,举世无双,因此在画中描绘,让后人铭记欣赏。但长矛才是重点,这把矛是刺穿十字架上耶稣胁部的“圣矛”,这件圣物先后为45位君王所拥有。据说查理大帝像佩戴护身符一样一直随身携带“圣矛”,即使在睡觉时也不例外。
近看的话,查理五世也不是那么威严显赫。
这就像我们接近一位官员,在官衔之后,我们会发现他和凡人一样脆弱。画家将光与影的微妙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笔触非常轻盈,画布似乎在移动。微小的细节难以察觉,人物更显生动真实。我们发现查理五世陷于沉思中。近看的话,无论是对人物还是画家的画技,我们都会有更为清晰而深刻的认识。
提香很了解查理五世吗?
提香数次为查理五世画像,他有机会近距离长时间观察查理五世,知道他对肖像画的要求。提香既能刻画出查理五世的显赫权威,又能洞察细微之处,这是宫廷画家无可替代的优势。查理五世知道借助提香他将永垂青史,世人会铭记他的丰功伟业和深邃思想。他让提香为他画肖像画以纪念自己的显赫权势,但他同时也希望人们了解他弘扬和平的愿望,战斗首先是一种精神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