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无边的天上草原
——访中共红原县委书记廖敏

2015-05-14 09:51谢达波
中国西部 2015年30期
关键词:示范县旅游生态

文/本刊记者 谢达波

红原,是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这片随着喜马拉雅山一同升起的年轻土地因红原机场试飞成功并正式通航,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走进红原,蓝天、白云、雪山、草原、湖泊……就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描写的意境一样在红原大草原逐一展现在眼前,它因便捷的交通条件、秀美的草原风光、奇特的民俗文化、壮丽的红军长征史而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

那么,如今身处“环红”旅游经济圈的红原县在“转型发展、体制增量”的县域经济发展中坚持着什么发展战略?采取了哪些具体发展措施,积累了什么发展经验?下一步发展红原目标是什么,会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来引领红原文化、旅游、生态等产业的全面发展?为了深刻解剖红原,我们带着这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中共红原县委书记廖敏。

《中国西部》:随着全国经济转型发展,红原县提出了“转型发展、提质增量”,那么红原县的转型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发展的具体情况如何?

廖敏:“转型发展、提质增量”的县域经济发展主基调是我们综合考量研判红原“老、少、边、穷、病、高”的基本县情和“一产不精、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的。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到2016年,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番,达到当年全省平均水平。届时,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城乡基础设施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各族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全县团结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二阶段,到2020年,努力与全省、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届时,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形成规模、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群众生活幸福安康、生态环境优美宜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中国西部》:近年来,红原县委、县政府在推进“转型发展、提质增量”过程中提出要坚持把红原建成“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的发展定位是基于怎么样的思考?其背景和着力点、战略意义是什么?

廖敏: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矛盾突出的宏观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基础差、底子薄、社会发育程度低、经济总量小的红原,要实现“转型发展、提质增量”,优势与短板并存、困难与机遇并存,我们提出这个发展定位,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红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国家和四川省确定的限制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生态环境是首要任务。如何在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突破发展要素和瓶颈制约,推动红原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是我们必须直面并要有效解决的现实问题。第二,四川省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战略部署,州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要创新探索绿色工业、有机农业、文化旅游、清洁能源和文化产业”五条发展路径,为我们破解发展难题指明了方向。

基于上述背景和思考,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的奋斗目标,坚持走生态绿色产业发展路径,以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生态绿色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清洁能源体系为着力点,努力增强红原在生态经济支撑下的核心竞争力,为建设全面小康红原夯实底部经济基础。

红原县县委书记廖敏(中)

《中国西部》:红原县坚持“转型发展、提质增量”县域经济发展主基调,在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推进深化“三产”联动、“三化”互动内涵式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有哪些制约因素?如何突破?

廖敏:红原海拔高、条件差、气候恶劣,是阿坝州唯一的纯牧业县,经济总量不到全州的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达全州的1%,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差距更大,与阿坝州其他兄弟县比较,处在垫底的位置。在推进深化“三产”联动、“三化”互动内涵式发展路径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问题仍是发展不足、发展滞后,最大的困难仍是公共服务水平偏低、群众生活质量不高,最大的挑战仍是反分裂、反渗透和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的短板仍是经济总量小、企业规模小、产业基础弱、群众增收难,“老、少、边、穷、病、高”仍是红原的基本县情。

要突破这些制约因素,我们必须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州的决策部署上来,立足县情实际,用好战略机遇和资源禀赋,注重从薄弱环节、比较优势中寻找增长点,善于从国家、省、州重大决策部署中寻找支撑点。我们提出“生态、生产、生活”并重和“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联动的内涵式发展路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生态绿色工业、生态文化旅游业和清洁能源体系建设,构建起“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中国西部》: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对于红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怎样的深远影响?未来的目标指向是什么?

廖敏:“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的发展战略,是我们充分研判国内经济形势和中央、省、州政策走向,立足红原的资源优势、发展潜力、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提出的。这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战略举措。必将促使我们创新发展思路、增添工作措施,始终围绕“绿色、生态”做文章,从产业培育、项目规划、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精准发力,加快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聚集,打破传统产业界限,构筑现代生态绿色产业体系。

未来,我们将按照“四个全面”的要求,紧扣“发展、民生、稳定、开放合作、党建”五件大事,坚持既定发展路径、目标不动摇,以生态资源为第一资本,更加强调“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产城融合城镇化、要素配置科学化、资源节约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努力建设山川秀美、产业生态、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的“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西部》:红原在“转型发展”进程中,推进“天上草原、水韵红原、牦牛之乡、自驾天堂”等品牌取得了哪些巨大成效?

廖敏:围绕这个品牌定位,我们把旅游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来培育,不断完善旅游规划,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全县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量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式增长。2014年,全县接待游客12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30%;全县宾馆酒店和乡村旅馆增至123家,牧家乐增至75家,接待床位达到6055个,从业人员达到5500余人。

通过努力,红原的生态观光自驾游、民俗文化体验游、雪山草地红色游等多种业态纷纷涌现。红原被游客称为自驾旅游天堂,先后荣获“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全国最佳自驾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民俗旅游目的地”“中国经典红色旅游区”等荣誉称号。红原的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中国西部》:红原县委坚持“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县要着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将红原建成“统筹城乡发展高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绿色产业集聚重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团结进步福地”的奋斗目标,其战略布局是什么?具体举措是什么?目前成效如何?

廖敏:“五地”发展战略,其核心是贯彻落实州委“发展为要、稳定为重、民生为本、团结为根、党建为基”的总体工作要求,立足县情,描绘美好发展蓝图,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智慧力量,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更加科学有效的工作举措,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统筹城乡发展高地:通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创建优美示范县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实现城乡统筹、以城带乡、产村相融,做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天蓝草绿水清,塑造红原新形象,提升发展竞争力。

近年来,通过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红原城乡面貌得到很大改善。红原机场的建成通航,使红原真正成为离大都市最近的大草原。空地一体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有力有效促进了人才、资金、信息、技术向红原的会聚。目前,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加紧进行,阿拉基饮水工程进展顺利。不远的将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必将是一个充满魅力与活力,宜居、宜旅、宜业的新兴高原明珠城市。

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抢抓建设全省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机遇,全力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新型牧业经营体系和保障体系,从根本上促进传统粗放的畜牧业向集约、集群、高效、成链的现代畜牧业转变,打破高原传统畜牧业“夏饱、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恶性循环,实现草原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

通过近三年的不懈努力,畜牧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产业转型步伐逐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年来,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年均增长21.2%,去年已达到9565元,连年位居全省藏区县第一位。草原现代畜牧业建设成效已经初显。

绿色产业集聚重地:以优势资源为支撑,加快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做大牦牛乳业、做精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做好藏药及藏方品牌、做优天然植物香精香料和旅游产品加工业、做强风能太阳能等生态能源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以生态绿色工业为坚实支撑,实现红色草原绿色崛起。

目前,规划了1220亩土地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园区将容纳13家企业入驻,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安置富余劳动力近2000人。园区已有宇妥藏药、新疆广汇、九寨运业加油站、商混站建成投产,新希望、遛遛牛等畜副产品加工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同时,中环、中电投和阿特斯的生态新能源开发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中环能源首期建设的红原邛溪镇太阳能光伏20MW示范项目,一期2MW已经并网运营,实现了新能源产业的强劲起步。

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围绕建设“全域全时多元”景区及环红原机场旅游经济圈核心区的战略部署,立足红原优美的自然风光、壮烈的红军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精确定位“天上红原、水韵草原、牦牛之乡、自驾天堂”的旅游品牌,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战略支柱产业,全力实施旅游目的地和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完善发展规划、打造精品线路、建设精品景区、优化旅游服务,加快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目前,已经修改完善《红原县日干乔(湿地)4A级旅游景区规划》等四个旅游专项规划。投资450万元,正在加快查针梁子、月亮湾、花海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色阿柯、达格则自驾精品线路的打造。引导牧民建成牧家乐18家,家庭旅游示范户170余家,农牧民转产从事服务业、旅游业及旅游产品加工,公路沿线的村变成了生态旅游村,600多牧户变成了商户。

团结进步福地:坚持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措施巩固提升维稳成果。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和基层队伍建设。用发展惠民生,以民生聚民心,增强各族群众对国家、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实现生活和美、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近年来,通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藏羌城乡党旗红、软乡弱村集中整顿等工作不断夯实了党的基层基础。通过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村财民理乡监管、村规民约等,切实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使整个社会正在形成崇尚法治、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和睦的良好局面。(责任编辑/谢达波设计/赵清)

猜你喜欢
示范县旅游生态
清徐县成功创建2020年度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
“生态养生”娱晚年
山西省3地上榜“2020中国乡村振兴百佳示范县市”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示范县样板路“四好”的浙江样本
示范县 谈创建——2017年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建设亮点纪实
旅游
生态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